新年感怀

2017-02-28 16:58李鸿江
体育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青少年体育

李鸿江

日月经天,盈亏递变。转眼间2016已载入历史。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谨携《体育教学》杂志全体同仁向全国的读者朋友们、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学校体育一线的体育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

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传播者,你们是体育核心价值的践行者,是学校体育方向的引领者,是学校体育科学化的探索者。是你们的坚守和执着才赢得了学校体育今天的地位和尊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并把健康纳入国家优先发展战略,上升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这代人恰逢学校体育发展的最好时期,应当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做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业绩。

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他们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相影相随、相辅相成。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当下,落后的教育思想和陈旧的教育理念是影响和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大障碍。笔者前不久从全国第八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获悉,中央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仅三成左右得到了真正不折不扣地落实。人们不禁要问,另外的70%去哪了?难道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出在哪里?是哪些人所为?中央如此三令五申,为什么还有人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其实,答案并不难解。正如有位学者在会上这样举例:“有位小学校长公开表示,我宁愿让学生坐死,也不让学生跑死。”多么荒谬的逻辑!什么党的教育方针,什么素质教育,统统置于脑后,甚至连起码的教育规律都不懂,又有什么资格做一校之长呢?他所在的学校又怎么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呢?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5年的统计数字,体育课全国平均开课率只有20%,而数学开课率竟然是体育课的4倍!在如此强化学校体育和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今天,竟然仍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理、什么样的政绩观在驱使在主导他们的行为?难道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0多年下降这一沉痛教训还不该汲取吗?难道数學等文化课程就真的比体育课重要吗?我想,任何一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

一百多年前,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家长把健康的学生送到学校,学校应该把更为健康的学生还给社会。”健康才能承载知识、承载精神、承载幸福和承载灵魂。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和归宿,也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这样说: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中国,而中国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孩子们的健康。

新年伊始,感怀如是!

猜你喜欢
体育课青少年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