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017-02-28 22:02王玉
商情 2016年50期
关键词:问题

王玉

[摘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也是“难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问题 路径

一、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运行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活动中心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意识,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理念偏于“被动”,方式偏于“单一”;同时由于片面追求完成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官本位”作风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共”与“服务”的本质。二是综合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创意能力。对进入本领域的工作人员缺乏标准的准入程序和制度;对已经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由于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的平台效应有限,更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三是活动中心文化资源单一,缺乏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还没能提供真正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造成公共文化服务吸引力不够,参与率低,满意率不高的现象。四是部分街道中心甚至简单地将活动中心转包出去,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名开展盈利性培训,违背了活动中心“公益性”的基本要求。

二、创新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试点建设的路径

(一)标准设施有保障,规范服务重创新

通过文化馆、图书馆“两馆”的功能调整优化,更新和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两馆”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建设了具有“信息集成、服务便捷、工作高效”特点的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和微信供需平台。有效融合了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图书服务,实现了本土图书杂志报刊、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及各类图文、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管理平台通过阵地管理、工作管理、智能联动等数字化模块设置,实现了文化工作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设计,通知公告、活动安排、材料收集等全部工作实现网络报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和阵地全程数字化视频监控,节约了人力、物力。

(二)平衡需求对胃口,有效供给优品质

在惠民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中,不仅注重基本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和常态化供给,更注重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设计,以及文化活动开展时间的错时化安排,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闲时段,吸引了更多的市民群众在工作之余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惠民文化活动不仅延续了向群众免费送票的一贯做法,而且还拓展宣传途径,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化服务信息,吸引了大量中、青年群体的关注和参与。同时,高度重视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文化工作。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坚持开办老年人电脑知识公益培训班,经常开展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加强未成年人文艺培训,广泛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活动。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活动的覆盖率和参与率。

(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机制活,社会化力量参与广

探索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服务外包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外包的主要项目包括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日常管理服务、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培训服务、文化宣传展示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高度重视文化类社区组织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参与积极性、带动辐射作用和社区文化自治水平。

三、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

(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公共文化人才是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健康持续运行的中坚力量。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公共文化人才的业务水平必须与时俱进,具备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策划以及文艺团队指导等多重复合能力。因此,人才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必须实现专业化与常态化。定期邀请文化系统管理型专家及文艺界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对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人员、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重视基层文化骨干的培养,挖掘和发挥本区域内“文化名人”和“乡土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交流平台。通过参与和举办相关领域会议、研讨活动等方式,总结和学习其他区域取得的公共文化服务经验成果。

(二)培育扶持合格的文化类社会组织,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目前文化类社会组织普遍具有发展快、数量多、热情高的特点,但总体上都存在着资金和人才缺乏、独立性薄弱、缺乏足够的谈判能力、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公信力欠缺等问题,不利于形成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也都制约了购买服务的绩效。因此,把购买服务工作和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服务提供方主体的有效形成,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有实力来承接公共文化服务,是下一步工作推进的重点。综合运用项目资助或以奖代补的形式等多种政策工具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并通过政策引导、评比奖励等形式激发民间文化团体的良性竞争。

(三)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完善评估和监管机制

基层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和享有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必须问问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亟待建立和完善以群众评价为重要指标的评价机制。通过传统调查与新型媒体调研结合,如广泛运用座谈会议,调查问卷与微博、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需求、评价和建议,以利于更精准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行权威、公正的评估,避免公共文化服务和政策出台的“自娱自乐”,起到监督提升的重要作用。

(四)整合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增强群众文化自信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见》首次明确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演艺会展、旅游休闲等产业,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