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

2017-02-28 22:02邢祖忠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脂价值

邢祖忠

【摘要】 目的:对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与否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2年7月-2015年5月,两组均进行血脂联合hs-CRP检测,检测结束后,对事件组和对照组的hs-CRP水平、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事件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死亡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反应患者的病变情况,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故认为,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中应用。

【关键词】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50-02

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认为,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有效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1]。本文为进一步探究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与否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2年7月-2015年5月,两组均进行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结束后,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hs-CRP水平、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来佐证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与否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2年7月-2015年5月,事件组和对照组各80例。事件组80例(男5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7.09±3.26)岁(年龄最大82岁,年龄最小40岁),对照组80例(男5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33±3.56)岁(年龄最大81岁,年龄最小4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中国AMI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其中包括66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1~12年,平均(6.09±2.32)年,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未采取规范的调脂治疗,且将心肝肾功能严重病变、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合并有其他并发症、血液系统异常、精神系统异常的患者排除在外。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事件组和对照组均对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知情了解,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且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hs-CRP检测方法 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并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避免严重溶血或脂血),血液采集2 h内分离其血清,并放置在试管中,8 h内不能及时测定的血清应该存放在2 ℃~8 ℃的冰箱中,72 h内不能测定的血清放置在-15 ℃~-20 ℃的冰冻中保存,冰冻的血清只能做一次复融。从冰箱中取出试剂后,立即使用,在上机前,将缓冲液和稀释液混匀,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说明进行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3]。

1.2.2 血脂检测方法 使用生化法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测定,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事件组和对照组的hs-CRP水平、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事件组中存活和死亡患者的hs-CRP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事件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事件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事件组中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

事件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死亡11例,存活69例,死亡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危害性较大,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常见的并发症情况包括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4],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认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指标检测十分的重要[5]。

hs-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具有非特异性特征,当人体出现创伤、感染、炎症、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肿瘤浸润时,血浆浓度快速升高,2~3 d达到最高峰,随着病情改善,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被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6]。临床认为,急性期的炎性反应是导致患者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hs-CRP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指标[7]。血脂指标中TC水平的上升主要是因为LDL-C水平的上升,故认为,TC水平的上升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且反映患者的预后[8]。

本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组和对照组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事件组中存活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脂联合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具有积极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血脂聯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反应患者的病变情况,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故认为,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坚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469-470.

[2]罗贵全,黄刚,唐川苏,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074-1075.

[3]张振岭,任澎,马丽,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血脂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5,10(7):955-957.

[4] Schlett C L,Truong Q A,Ahmed W,et al.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 and C-reactive protein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out cardiac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as assessed by cardiac CT and SPECT imaging: Can biomarkers predict cardiac heal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3,29(4):865-873.

[5]孙敏.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10-3011.

[6]任骞,孙琦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997-999.

[7]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26-128.

[8]谢蒂立,程标,盛勇,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5,28(47):17-19.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血脂价值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异常如何调治
血脂异常喝花生壳首乌茶
一粒米的价值
新版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日摄入胆固醇<300mg
“给”的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