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撑起一片盈盈蓝天

2017-03-01 10:24孟宪丛
河北水利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水价节水用水

□孟宪丛

节水,撑起一片盈盈蓝天

□孟宪丛

(一)

坝上的初秋,白云点缀的天空浩远湛蓝,田野从宽阔的胸膛里透出缕缕清香,平展展的蔬菜种植区内,蔬菜叶子变得从容而宽余,有如水一般的清明,在微风里摇曳。

紫的甘蓝,绿的生菜,红的辣椒,白的萝卜,色泽鲜艳,目不暇接。在这个金色的季节,绽放着一片五彩缤纷的丰收景象。

“今年,这30亩菜地的效益特别好。因为采用了膜下滴灌,不仅菜的品质好,还产量高。光这30亩菜就卖了15万元。”河北省尚义县七甲村种菜大户杨军一边整理着地里的滴灌设备,一边兴奋地说。

膜下滴灌,一个奇迹般的节水方式,走进了尚义县上千家蔬菜种植户。由于膜下滴灌有省水、省地、省肥、省工,提高蔬菜产量、质量,增加种植收入的“四节两提高一增收”的优势,深受菜农的青睐。

从2012年起,尚义县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化管理项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以膜下滴灌为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膜下滴灌这种“输液式”灌溉,使浇地变成了浇作物,水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节水效果明显,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二)

曾几何时,尚义县在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蔬菜产业的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开发地下水资源,扩大水浇地面积,建设高效农田,农民在水浇地内种植错季蔬菜,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然而,蔬菜产业发展不仅带来了“红票票”,也带来了地下水超采、用水量的逐步增多。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业用水量达3450万m3,占全县总用水量的90.8%。

尚义县地处河北坝上地区,多风少雨,十年九旱,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80mm,用水缺口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再加之当地农民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农作物“大吃大喝”,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地下水水位下降,现有机井普遍出水量不足,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太阳照透胸膛般的干旱整整持续了一个夏天,整个天空都被染成炙热的黄色。百年不遇的旱魔,让杨军揪着的心始终没有落下,原来哗哗喷涌的井水,变成了涓涓细流,好像绳子粗的一股水,看着可怜。坐在地头等到半夜也没有灌完5亩西芹地,一声声长长的叹息时不时划过静谧的夜空……

“如果再不节水,别说种菜用水,总会有一天连人吃的水也没有了!”杨军吐掉烟头,站起来使劲地跺了跺脚。面对缺水状况,蔬菜种植户都是忧心忡忡。

避免竭泽而渔,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秘方何在?其实,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在思考着,水务局的领导在寻觅着……

面对严峻的缺水状况,尚义县节水工作势在必行。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

“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把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工程建设作为全县农业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在 2012年3月召开的县人代会上,县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吹响了大力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号角。

抓住节水是关键,但节水一线牵两头,一头牵着水资源对蔬菜产业的支撑,一头牵着农民的脱贫致富。如何选择节水方式,成为全县上下的一个新课题。

久旱让人心焦,雨露适逢其时。正当各级领导为节水方式冥想时,全国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化管理项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项项节水项目忽如一夜春风,拂过尚义大地,滋润了农民干渴的心田……

(三)

实施节水项目有重点、难点,也有兴奋点。

如何结合项目的实施,让群众接受膜下滴灌这项新技术,形成全社会重视节水工程建设的“大合唱”?

从资金投入机制上破题。以项目资金拉动全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尚义县出台了“政府补贴,个人分担,多元筹集”的办法来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一方面,借助项目的实施,整合其他部门的“涉水”资金作为投入膜下滴灌的政府建设资金,进行集中捆绑使用。另一方面,本着“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对个人投资建设高效节水工程的,县财政每亩补贴300元,冬暖式节水大棚每亩补贴2万元,节水春秋棚每亩补贴3000元,产权一次归投资者所有。2014年,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尚义县依然投入扶持资金500万元,足以看出县里对于节水的决心与投入。

这项新的筹资机制,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化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还跳出困扰工程永续利用的怪圈。

“我建成130亩膜下滴灌,政府补贴了3.9万元资金,要不是这样,光靠自己肯定建不了这么多。”三工地镇王油坊村蔬菜种植大户张志平高兴地说。

把握机遇,敢于担当,突破思维定式,克服心理与思想障碍,能为人之不能为。按照推进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综合本县实际,创新了PPP社会融资模式。

在计量设施安装调试完成后,达到实施方案设计的功能、精度、可靠性要求且投入正常运行,经水务局组织验收合格后,按照有关投融资协议,每眼机井每套设备按2000元的标准,由财政从项目资金中补贴给出资人(建设单位)。建成后计量设施的产权归用水户协会所有,出资人对工程进行有偿终身托管,包括运行维护费和投资人收益,由出资人按投融资合同委托银行向用水者协会每年每眼机井收取200元托管费,托管期及托管费收费期为20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社会融资364万元,不仅化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还使工程设备得到了及时维护。

思想决定行动,有心就有一切,知行才能合一。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水务局力求有所作为、有所担当。

县水务局的领导深知,好项目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每年的春节刚过,坝上地区春寒料峭,积雪未融。县水务局主管领导就带领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开始了节水工程的规划,通过集成技术、集约土地、集中力量,大力兴建膜下滴灌节水工程,实现高效节水就地升级,园区化、标准化、高效化提高现代节水项目的建设水平。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管理合同制、建设监理制和工程验收制的“五制”方式,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设备材料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和工程检查验收关,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把这项强基础、惠民生、管长远的节水项目实施好。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多辛苦,几多收获。目前,通过努力,项目区建成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工程11.8万亩,其中膜下滴灌10.3万亩,使全县的高效节水工程达到了16万亩,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高效节水路子。

“在实施高效节水工程之前,尚义县蔬菜种植区每亩平均用水量为230m3,实施之后,蔬菜种植区每亩平均用水量下降到148m3,全县16万亩节水工程年节水1300多万m3,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县水务局局长张凤其对节水项目建设充满信心。

(四)

拓宽节水路子,改革是根本,机制是关键。

尚义县依托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节水工程、用水户协会和农业终端水价“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在机制节水上实现新突破。

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综合收费、阶梯计价、协会管理、设立基金、普惠于民”水价综合改革新机制,对所有灌溉机井全部安装灌溉用水智能计量设施,定额用水,刷卡收费。对超出定额用水的加收阶梯水价。

在精准节水奖励机制上,通过建立农业节水基金用作节水奖励,节水基金主要由两个方面筹集,一方面是政府先期注入发展资金,另一方面是从享受国家水利工程配套补贴的公司、大户、合作社经营的土地纯收益中按每亩20元的标准提取。节水基金主要用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节水奖励,由本项目成立的用水者协会负责管理使用。

制定了《尚义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节水奖励机制》,根据县气象局的年度统计数据,把年降雨量未超过380mm的年份确定为贫水年份,对节约用水指标者给予奖励,每节约1m3水奖励0.24元;对于年降雨量超过380mm以上的确定为丰水年份,节约用水指标者不予奖励。对超出定额用水的加收阶梯水价,其中超过用水定额20%以内的,超出部分1m3水加收0.12元;超过定额20%~40%的,超出部分1m3水加收0.16元;超过定额40%~50%的,超出部分1m3水加收0.24元;超过定额50%以上的,超出部分1m3水加收0.5元。推行“一井(泵)一表、一户一卡”,在项目区安装了终端计量装置1820套,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了93个用水户协会。

实施水价改革项目形成的机制、体制及农业综合水价符合当地实际,群众满意,操作性强。系统试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核心试点区年可节水9.7万m3,很好地发挥了水价经济杠杆作用,农民节水意识显著提高,亩均节水40m3,全县年可节水630万m3。节水工程的实施,提高了作物的灌溉效率,有效抑制了灌溉水量的渗漏,减少了肥料损失,降低了灌水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大大减少了沟渠、田埂占地,据调查核算,综合效益达134.32万元。

“由于用水量直接与‘掏钱’挂钩,用水户树立了‘节约就是增收’的新理念,自发地算水账,节水开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了。”县水务局农水股负责人张鹏飞如是说。

工程节水和机制节水同步推进,使全县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根据今年7月份监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水位相比,地下水水位平均上升1.7m,上升最高值达10.52m。

高效节水工程的实施,水价改革项目的推进,成为当地水资源的坚实保障,有力地助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在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区内,种植绿色无公害错季蔬菜,远销到北京、天津、广东、福建等地的大中城市,有的还漂洋过海,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实现了节约水资源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杨军说:“实施水价改革后,种植了600亩蔬菜。前几年种菜水不够用,实施了膜下滴灌节水工程后,原来开动5眼机井用水紧张,现在只需开3眼机井就满足灌溉了,通过节水、节电、节工、节肥,年增加效益18万元。”

(五)

夕阳下,三工地镇智家卜村村民高太一边整理施肥罐,一边用袖管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自己花钱建的滴灌,自己就得管理好,管好了能多使用几年。”高太说。

在尚义县,像高太这样爱护滴灌工程的已不是个例。不用政府动员,尝到甜头的农民都主动加入到维护水利工程的行列。按照高太的说法:“这可关系到我们一年的生计。”

围绕节水项目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好、长受益”的目标,本着“谁受益,谁管理”“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用水管护机制,解决了过去“注重建,忽视管,建管两张皮”“先建后管,建易管难”的弊端。

对于政府投资的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在开工前,就先行确定责任主体,再按照建设程序开展工程建设,将最为关键的工程建后管理环节前置,构建以受益户为主体的管护机制。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让用水户参与工程规划、建设、投劳、管理的全过程,建成后及时移交产权,落实管护责任。

对于政府补贴加个人投资兴建的节水工程,一次产权明晰到户,由受益户自己管理。

对于农户联户投资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投资户推选出一家农户作为工程管理负责人,负责工程维护和管理。如果需要维修或更换设备时,联户的农户经协商后,按照受益亩数分摊费用。

一路汗水一路歌。在节水工程管护的道路上,尚义县的脚步坚实而有力,尽管栉风沐雨,但硕果累累。

(六)

展望绿色和收获的希望,滴灌给庄户人家滴出了好日子,滴出了新生活。感受节水新技术和农业水价改革带来的伟大变革,让人们曾经无奈的干渴挺起了稳定增收的希望,放眼田地里的绿色,满是脱贫致富梦想成真的蓬勃生机!□

2017-10-24

孟宪丛,男,汉族,尚义县水务局,政工师。

猜你喜欢
水价节水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基于实证数学规划模型的农业水价政策效应模拟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路径分析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