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

2017-03-01 10:30刘文博文梦宇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

刘文博 ,文梦宇,2,张 平,2

(1.青岛市旅游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战略研发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2.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

刘文博1,文梦宇1,2,张 平1,2

(1.青岛市旅游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战略研发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2.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水平与服务效力是体现社会公平与判断人们享受公共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而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落后,与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目标不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均等化;可达性;小城镇

小城镇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纽带自身具有诸多职能特征。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均等化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效力更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子。国内外学者从公共服务设施涵盖内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方法、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效力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综述的形式,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指出当前研究的进展与不足,以期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国外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

国外关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研究较早。早在古罗马时期,众议院的长老们就将议会大厦、神庙、斗兽场等布置在市民广场周边这一城市重心位置。到了近代,又有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新协和村的概念,主张在新协和村的中间位置设立幼儿园、图书馆等公共建筑[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领域,出现了数字模拟的公共空间。但此类关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概念层面,也缺少明确的因果与数量供给关系。在研究范围方面,国外城市与城镇的区别相对模糊,城市规模与城镇规模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和我国基本国情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国外学者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研究时并没有严格区分研究对象的城市或小城镇属性。

1.1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影响因子研究

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影响因子的解析是正确选择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式的前提,也是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弗拉德力将公共投资政策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状况的影响力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在投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主要有服务收益和建设成本投入两方面因素[2]。格林豪特等人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提出了居民心理需求、公共投资成本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产生的后续社会福利这三方面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主要影响因子[3]。贝勒等人基于土耳其安卡拉城的居民对公园和文化娱乐设施的配套和使用现状的感知进行分析,发现适用人群的特质性和心理需求对公共服设施的配置影响很大[4-5]。

1.2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布局研究

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形成包括设施地理位置、人流可达性、城市区位、服务效率等多项影响因子。比尔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的选取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模型,并以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停车换乘点选址为实证进行了系统分析[6-7]。伊兹尔则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提出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访问系数,并认为城镇公共住宅的舒适性与宜人性和公共住宅所配套的教育、购物、休闲、医疗、排水5大设施的可访问系数成正相关关系,旨在为设计者提供设计重点,从而使城镇住宅区更具宜人性[8]。

1.3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可达性研究

空间可达性是度量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公平性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可分为物理可达性和时空可达性两个度量层面。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进步,计量统计方法逐渐增多,西方学者开展了多种基于人行为规律的时空可达性测度方法。米勒运用区域定位技术、细微模拟技术以及运动目标数字库等技术方法对个体水平活动的出行数据进行统计,这种研究以时间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在掌握个体出行规律和时空三维环境的情况下对个体三维时空可达区域进行描述,该方法更能反映设施使用方面的社会公平问题[9]。

针对物理可达性和时空可达性研究衍生了很多测度方法,物理可达性核定方法主要有最小距离法、最少时间法、向心力模型等。基于这些实验方法,学者们依靠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这些方法赋予了对应的模型。部分学者运用可达性评价模型构建了城镇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偏好的综合公平指数模型[10],有的学者则认识到了城镇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机动性差异,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公平分析模型。这些以人的活动规律与个体偏好为出发点的模型,为研究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公平性提供了直观的数据[11-12]。

1.4 设施配置评价研究

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西方城镇化水平已达到较高并且稳定的水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在量的层面已具备稳定的供给能力,学者们开始对分布于城镇中的公共服务设施修建后的影响进行评估,也就是设施评价研究。特恩逊运用行为研究法构筑了一个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效率评价体系,并对周边3个小城镇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框架最核心的两个评判指标分别是公共服务设施面向服务人群的多样性和服务使用的便捷性[13-14]。凯西则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凭借公共服务网站的点击量与回执,判断各类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质量,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与规模进行优化,从而使公共服务在小城镇范围内达到最大覆盖率[15]。

1.5 国外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小结

国外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侧重于物理出行半径、空间布点、人员可达性、设施服务评价四方面,在半径测算方法及可达性分析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方法体系。计算机辅助技术、空间模拟等新兴技术在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等领域有较早应用。但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较为单一,并没有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各个维度进行均衡深化,设施配置内容、设施配置方法、配套指标体系等均未有深入的研究,对城-镇-乡村,三个行政等级的区别配置也缺少对比。

2 国内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

中国最早研究公共服务设施的文章是1964年徐强生所著的《住宅群体布局中保持环境安静的一些方法》[16]。从20世纪末开始,受西方思潮及规划理念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而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研究,在21世纪以前均未引起相应的重视。我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设施发展背景、设施配置现状、设施配置影响因子、设施空间布局、设施配建标准以及服务效率评价等方面。

2.1 我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背景研究

我国城镇化正步入稳定发展时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提到城乡一体化及新常态等发展宗旨必须贯彻于小城镇的发展之中[17]。刘立峰认为新型城镇化要从根本上杜绝贪大求快式的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追逐目标的建设活动,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他还指出传统小城镇建设普遍发展质量不高、缺少以人为本的关怀,没有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层面要重点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18]。

胡畔指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的趋利性特征,致使城市公共利益与民众集体利益往往因市场运作特征受到损害,使得基本公共服务在城市整体范围内的惠及备受阻碍,这种弊端在城市边缘地区更为突出[19]。申飞鹏强调基本公共服务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支撑,不能仅将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在乡镇撤并后保留的中心镇、中心村,被撤乡并镇闲置公共资产的合理利用也应该得到重视[20]。孙德芳与沈山对我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研究时发现,我国目前城乡差距大这一事实仍然存在,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沿海与内陆的差距,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这些与和谐社会主义相违背的城镇化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这也直接反映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城乡二元格局上,因此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均等化将是城镇化道路上的重要战略步骤[21]。

2.2 我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

对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配置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症结所在,可以为各类设施的优化配置提供正确方向。宁荍在对山东省的小城镇进行研究时,指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非均等化、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供需矛盾这两大方面的现状问题[22]。闫红在研究古交市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关系时,发现我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在供给关系方面存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规范缺失、供给认识存在偏差、城乡供给存在差距、区域供给不平衡、私人与民间企业参与度低、投资结构不合理,协调性差等众多问题,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指出应该优化供给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型,进而对整个公共服务设施网络进行优化[23]。

2.3 我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影响因子研究

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是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布局的前提,我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影响因子主要有自然因子和社会因子两大类。耿虹以浙江省诸葛镇为例,运用社会调查法对当前旅游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因素分为:政策因素的影响、服务对象与服务程度的影响、区域位置与服务方式的影响、资源类型与结构形式的影响四个方面[24]。张帆分析了西安曲江新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影响因子,在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包含社会群体的收入差异、功能组团分布、消费结构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兴起等方面的主要因素[25]。张艺通过分析山西省各类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现状,发现城镇发展要素、居民构成以及高价政策要素等是影响山西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要因素[26]。

2.4 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的重要步骤需要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对于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内容、等级、选配设施等各项指标,不同的配置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小城镇区域发展不均衡且存在城乡差异,很难用一套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因此,国内很多学者从科学量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广泛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

朱子攸通过数据搜集、实地勘察等方式,把湖北省小城镇先进代表仙洪镇作为主要调研对象,分析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需求,同时结合相关规划标准以及设施建设技术规范,为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提出建议性设施指标体系[27-28]。陈一溥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证城镇研究——配置标准制定方法选取”为技术路线,把湖南省沅陵县官庄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并尝试构建一套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构建提供经验[29]。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6)》,《上海市社区建设指标》和《上海市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健全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体系。

2.5 我国特色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差异化配置研究

中国小城镇种类繁多,有旅游型、资源型、工业型、偏远型等种类,每一类特色小城镇在人口、用地规模、交通状况、区位现状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质性,因此在发展建设中进行特色构筑时,也要认识到公共服务设施对配置标准、配置内容等方面的新要求。直接套用其他城市的配置方法与体制,忽视城市特色,势必会造成本城市相关需求的忽视,并直接导致特色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合理,违背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原则和方向。

宋子龙以旅游型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前我国旅游型小城镇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有:设施规模不足、类型不全、供给主体模糊等,研究中将原居民与外来游客的需求进行兼顾比较,并结合后期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型小城镇的后续发展动力需要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24]。王纪武对位于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进行描述,并根据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建立以“问题确认—对策研究—优化应用”方法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思路。将界线分析法、绩效评估法、正态回归法和GIS空间模拟技术有效融合,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整体失衡的社会背景下,有利于城市郊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目标在这一区域的实现[30]。翟艺杰以徐州市青山泉镇为调研对象,将总结、研究、对比等基础研究方法融入城市社会学学科理论之中,并对生产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影响因子从规范制定、政策指引和市场环境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与相关规范的对比,指出工业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有规范和标准的局限性,对适合于生产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方法体系进行了探讨[31]。

2.6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对公共服务设施内容进行确定、等级规模进行划分、设施数量进行计算以及对其空间位置与用地布局进行设计的过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则是对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建向更加合理的方向进行调整的过程,有利于小城镇整体空间结构的优化。我国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对小城镇一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较少。

宋岭等人结合居民的年龄差异,对居民的环境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出以自发性、必要性以及社会性活动为主的活动类型,对各自的日常行为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原则[32]。宁荍结合调研分析结果,提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人口规模分级配置原则,行政层级配置原则以及基于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时序层级配置原则,并以冯王村公共服务中心、柳堡乡小学校配置以及马桥镇文体科技中心为例,提出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导则,并对其进行了应用示范[22]。武廷海等人从居民的出行意愿和习惯出发,以江苏省邳州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为实证研究,运用生活圈理论方法对居民的不同生活圈层进行划分,以此为根据配建邳州县域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3]。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方法上,数字辅助技术以及GIS技术在规划设计中广泛运用,唐少军提出了基于GIS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最优选址模型[34]。

2.7 公共设施服务评价研究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评价是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后的服务效率的有效监督,主要有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评价、效率评价、配建质量评价等。高军波等将综合公正系数模型运用在模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虚拟立体空间模拟技术与元素自相关联技术,对广州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结构、公平性特征及公共空间形成机制进行研究[35]。王薇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研究着力点,以江苏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对应的评价系统,并通过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江苏“三农”问题提供有效解决途径[36]。

3 结论与展望

国内外对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城乡规划学、管理学、地理学等方面。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集中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影响因子、空间选址与布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时空可达性和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评价体系研究等多个方面;而国内学者在参照国外研究基础上查漏补缺,主要研究集中在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认知、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等级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选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研究等,在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层面,与国外研究相比有所完善,但就新技术运用与方法创新方面,国内研究依然存在不足。

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发现我国公服设施配置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从研究对象来看,大多还是侧重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研究,弱化了对城市郊区及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研究,这种研究惯性已经不适应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加大对小城镇、城乡结合处,城市郊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公共服务设施理论体系虽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每个分支的理论深度并不够,尤其在设施配置方法及配置指标层级优化方面依然停留在讨论阶段,缺少有效的方法与实证支撑,我国小城镇类型众多,规模大小不一,针对特色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差异化需求的研究尚需完善。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调整缺少有效的方案,依然停留在就城镇论城镇的摸索阶段,尤其是针对层级配置,特色小城镇的差异化配置,并且对养老设施的指标进行专题研究以适应小城镇中留守老人及城镇老龄化的现状。

从研究方法来看,绝大部分研究都以田园调查法为基础进行延伸,调查问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严谨性,虽然在近些年中,GIS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开始运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与可达性评价研究,但是学者们在对相关参数赋值时有着明显的随意性,得到的图表数据看似具有量化关系,实际得到的结果很难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应着重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寻找到适合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的模型与计算方法。

从设施评价研究方面来看,国内外的设施评价缺少完整的体系与体制,使得各个评价对象所采用的方法跟标准口径不一,因此得到的设施效用评价也缺乏可比性,关键还是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体制进行保障。除此之外,公共监督网络平台的构建对于设施配置评价也有具有很强的监督作用,都应该被详细研究。总的来讲,经过国内外学者的长期研究,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理论体系已趋于成熟,学科融合现象日益明显。

着眼未来,我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后续研究应注意拓宽研究范围,将小城镇和农村囊括其中,逐步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理论体系进行完善,继续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进行创新,尤其重视数字城市背景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一步强化地理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引用等最新辅助预测技术在规划研究中的运用,实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从经验化的规划中走向科学化道路。

[1]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Friedly P H. Welfare Indicators for Public Facility Investments in Urban Renewal Areas[J].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1969,3(4):291-314.

[3] Greenhut M L, Mai C C.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Public and Private Facility location[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80,14(2):1-11.

[4] Beler Erkip F.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s: The Case of Parks and Recreational Services in Ankara[J]. Cities,1997,14(6):353-361.

[5] Langford M, Higgs G, Radcliffe J, et al. Urb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Service Accessibility Estimation[J].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8,32(1):66-80.

[6] Farhan B,Murray A T.Siting Park-and-Ride Facilities Using a Multi-Objective Special Optimization Model[J].Cumputers&Operations Research,2008(2):445-456.

[7] Chin-Hsien L, Hsueh-Sheng C. Exploration Assessment of The Service Distance Based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pace Syntax Analysis on The Urban Public Facility [C].2009:289-292.

[8] Eziyi Offia Ibem.Urban Forum[J].2013,24 (3):407-423.

[9] Miller H J. Place-Based Versus People-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J]. Geographical Compass, 2007(1): 503-535.

[10] Omer I. Evaluating Accessibility Using House-level Data: A Spatial Equity Perspective [J].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6 (30): 254-274.

[11] Tsou K ,Hong Y,Chang Y. An accessibility-Based Integrated Measure of Relative Spatial Equity in Urban Public Facilities[J].Cities,2005 (6) :424-435.

[12] McGovern S L.An Evaluation of Services Provided to Elite Athletes at A Multi-Sport Training Facility : A Model of Excellence[D].Boston:Boston Universitv,1998.

[13] Tseng M L.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itiative in Public Leisure Facilities A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10(1) :188-201.

[14] Carlson T, York S, Primomo J. The Utiliz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o Create A Site Selection Strategy to Disseminate An Older Adult Fall Prevention Program[J].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11,48(1):159-174.

[15] Kecici S, Aras N, Verter V. Incorporating the threat of terrorist attacks in the desig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networks[J]. Optimization Letters, 2012, 6 (6):1101-1121.

[16] 徐强生.住宅群体布局中保持环境安静的一些方法[J].建筑学报,1964(7):17-20.

[17] 杨新海,洪亘伟,赵剑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州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3):22-27.

[18] 刘立峰.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5):3-6.

[19] 胡畔.任重道远: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看新型城镇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2(7):29-35.

[20] 申鹏飞.湖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21] 孙德芳,秦萧,沈山.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13(3):90-97.

[22] 宁荍.快速城镇化时期山东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23] 闫红.古交市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4] 耿虹,宋子龙.资源型旅游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J].城市规划,2013,37(3):54-58.

[25] 张帆.西安市曲江新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6] 张艺.基于生活圈结构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层级配置优化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27] 王亚钧 ,程海青.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节约用地标准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8(3):16-21.

[28] 朱子攸.湖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优化研究——以中部仙洪实验区小城镇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9] 陈一溥.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30] 王纪武,顾怡川.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框架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5-9.

[31] 翟艺杰.工业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为例[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32] 宋岭,张少伟,李志民.住区居民活动特性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3):240-244.

[33] 孙德芳,沈山,武廷海.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4] 唐少军.基于GIS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选址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35] 高军波.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异调查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1(8):55-61.

[36] 王薇,葛幼松,刘欢.江苏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评价体系构建[J].陕西农业科技,2013(1):190-193.

Research proces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in towns

LIU Wen-bo1, WEN Meng-yu1,2, ZHANG Ping1,2

(1.Research&DevelopmentCenter,QingdaoTourismPlanningandArchitectureDesigningInstitute,Qingdao266000,China; 2.SchoolofUrbanConstruction,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3,China)

The coverage and servic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re important standards to reflect social justice and judge people's enjoyment of public service quality, while the research for small tow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s in blind area for a long time compared to urba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the allocation is backward, which does not match the national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equalization goal.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monograph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small towns in recent years is analyzed. Key words: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llocation; equalization; accessibility; town

2016-09-1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8B01-1,2012BAJ08B03-1)

刘文博(1988—),男,山东即墨人,规划师。

1674-7046(2017)01-0071-06

10.14140/j.cnki.hncjxb.2017.01.013

TU982

A

猜你喜欢
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
民生设施非“摆设”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