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再秀莲舞姿
——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掠影

2017-03-01 13:40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5期
关键词:许昌市许昌文明城市

魏都再秀莲舞姿
——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掠影

□中国水利报记者杨沙平李乐乐通讯员王玉庆彭可

2013年,水利部批复了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许昌市成功入选。以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为突破口,许昌市规划建设一系列水利相关工程,打造人水和谐亮丽的“水润莲城”。

目前,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期示范项目已全部完成,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如期完工并成功蓄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汇聚许昌,昔日的“干渴之城”变身为清流潺潺的“水润之城”,为中西部缺水型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缺水痛盼水切

素有“莲城”美称的许昌市,早在宋代就以荷花闻名天下。每至仲夏,许昌市护城河内的荷花竞相开放,城区便呈现出“红绿交映,风景如画。十里荷花,江湖极目”的壮美景观。水更美更清,荷花清香愈远。

然而,随着时光推移、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近半个世纪以来,许昌却饱受水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水平的十分之一,一直被打着缺水的“标签”,20世纪80年代,还被列为全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

缺水,严重制约着许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一些投资项目因为缺水而落不了地。水,成为许昌发展进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许昌市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域内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10毫米,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3%,非汛期降水稀少,时常出现“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情况。

许昌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9.35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0,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一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

2013年,当地开始了长达3年的治水兴水探索。新任市委书记通过调研认为,许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好,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但唯独“水”,是许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短板和阻碍。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水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和支撑。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而同时,河南全省也正在进行着空间、时间均衡治水的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引黄调蓄等工程的建设,为许昌治水兴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许昌市委、市政府认为,必须彻底解决许昌的水问题,使许昌突破水的瓶颈制约,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不仅要解缺水之困,而且要节水护水,打造美丽水生态。

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

实现“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美景,是许昌市老百姓的共同期盼,也是许昌市这次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努力方向。

许昌市水利部门邀请了专家召开咨询会,并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进行高端规划。2013年12月14日,《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审查。通过调研、算账,许昌市积极谋划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三个项目。

三个项目中,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是引领性的项目,任务是通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许昌市水系连通工程,按照“彰显特色、打造精品、争创一流、国内领先,建设莲城生态水系,再现曹魏故都风情”的要求,主要通过建设水源工程、引水工程、调蓄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将许昌整个市域内的河湖水系连通。5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覆盖长葛市、许昌县东部的11个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固定式、半固定式、卷盘式、微机控制自动化、地埋式自动伸缩、中心支轴式喷灌等多种形式的节水灌溉。同时,许昌市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同步推进,以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核心,切实加强9个方面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当地政府通过多方筹资、市场运作,破解融资难题;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坚持联审联批制度,强化对项目建设的督导,建立了考核机制。

目前,项目建设超额完成。许昌市投资81亿元建成9大类56项示范工程。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总投资55.5亿元,目前已全部完工。许昌市形成了以82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2016年元旦,护城河如期实现通船,“一舟环游许昌城”的梦想得以实现,广大市民纷纷点赞。

“五湖”,即北海、鹿鸣湖、芙蓉湖、秋湖湿地和灞陵湖五个调蓄湖泊。“四海”,即在三条主要河流出入城区处建设四片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林带。“三川”,即流经市区的灞陵河、清潩河、饮马河。“两环”:一是指运粮河与灞陵河的环通,主要依托灞陵河、灞陵湖水域打造以三国曹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园,依托运粮河打造以曹魏漕运文化、水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景观带;二是护城河的环通,以护城河为依托,恢复古城墙、城门、城楼,打造具有“曹魏文化、古街古巷、水系环绕、古城新韵”的魏都风景区。

2015年9月25日,是许昌老百姓值得纪念的日子。许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蓄水成功,大陈闸拦蓄的北汝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中心城区的河道湖泊,整个水系碧波荡漾,清水畅流。许昌市民沿着河道奔走看水。“每条河都通啦!”岸上满是亲水的群众,孩子雀跃,老人欢笑。

2017年4月23日,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的联合验收。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建设完成,许昌呈现出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景观体系,更加优美和谐,更加宜居宜业。

三江济莲城碧水绕城郭

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的许昌市,难以回避的现实难题就是水从何来。于是,破解这个难题,做活水文章就成了一把“金钥匙”。

许昌市水利局负责人张业贵说,做好水文章,基本思路是“蓄住天上水,拦住过境水,北引黄河水,南调丹江水,保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水系连通工程建成后,从五个方面解决了水源问题:一是通过颍汝总干渠引来北汝河的水;二是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三是利用引黄调蓄的水;四是利用南水北调的水;五是通过对清潩河等河流的水环境治理,使现有的水源达到景观用水的标准,满足供应需要。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许昌市始终坚持生态理念,实现人水和谐。河道全部建设成生态护坡,护岸、步道由建筑垃圾再生制成的透水砖铺就,堤岸不再硬化,代之以卵石整齐砌起的“格宾石笼”,卵石里面还内衬一种土工布,只透气防渗,不流失水土;在精心修复的河道里,水草蓬勃,动物栖息,河流可以自由呼吸,河水可以自我净化。治水先治污,点、面一起治,许昌投入10多亿元用于污水治理。中心城区建设人工湿地7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所有中水,必须经过湿地深度净化后才可以进入河道。

许昌人工湿地分为六个层级,依次种植着芦苇、黄花鸢尾、美人蕉、水葱、千屈菜、睡莲等植物,中水从污水处理厂注入提升泵站,再由泵站提升到潜流湿地,经潜流湿地吸附、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后,汇入表流湿地,最后才排入河道。通过生态修复技术,许昌河湖水系生态与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许昌市每年可增加调水量2.26亿立方米,其中许昌市区1.2亿立方米,丹江水将成为许昌市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水源之一。鄢陵引黄调蓄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增加调水量0.5亿立方米。北汝河是淮河的二级支流,其上游前坪水库的修建,为北汝河在枯水期向市区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届时,将形成丹江水、黄河水、淮河水“三江济莲城”的可喜局面。

目前,许昌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也已全面建成,完成投资8.1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7万亩。示范区集试验科研、抗旱灌溉、信息管理、技术推广、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我国平原井灌区连片规模最大、技术集成度最高的节水灌溉示范区。

借水之利,许昌打出了文化牌、旅游牌。在相传关羽灞桥挑袍的灞陵湖畔,“再现三国”景观亮丽的姿色已经初现,碧水萦绕的护城河、运粮河,小桥、步道、亲水平台还在不断增添。护城河里的观赏荷,夏天也会绽放迎客。

许昌市坚决贯彻“节水优先”的治水思想,全面启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配套措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许昌市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考核评价内容之中。在河南省2014年度和2015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及“十二五”期间综合考评中,许昌市均位列第一。

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强化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许昌市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全部关停;近3年获得省级命名的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29个,市级命名的36个。

水资源保护工作持续加强。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对全市重要水功能区进行水质监测和巡查,积极开展治污提标,提前实现重要水功能区水质100%达标。全市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处。

蓄水以来,地下水水位已回升2.6米,地下水漏斗区逐步修复。市区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河道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变为Ⅵ类和Ⅲ类,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中心城区河湖水系面积1 300亩,绿化面积6 500亩,绿化苗木45万株,形成水面面积6 500亩,清潩河、灞陵河、运粮河、饮马河、护城河清水绕城,北海、灞陵湖、芙蓉湖、鹿鸣湖、秋湖湿地、东湖碧波荡漾,沿岸一桥一景、十步一园,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2016年市民对所在城市的喜爱度指数位居河南省第一位。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彻底解决了许昌持续多年的缺水之困,突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圆了数代许昌人的兴水之梦,谱写了一曲惠民兴城的时代壮歌。

编辑:张进平

2017-05-10

猜你喜欢
许昌市许昌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初到许昌
许昌市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许昌诗群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许昌青春诗会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