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蜈蚣研究进展

2017-03-01 23:35刘春雨曹广超王彦多王立娜王集会
化工时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蜈蚣提取物研究

刘春雨 曹广超 王彦多 刘 颖 王 颖 王立娜 王集会 史 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山东 济南 250355)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L.Koch,蜈蚣作为传统的中药材早在古代医学名著《神农百草经》中就记载“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本草纲目》记载“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第一次具体的对蜈蚣地理分布和形态做出描述。蜈蚣中药材:辛,温;有毒[1]。蜈蚣的毒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上颚的毒牙[2]。蜈蚣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3]。近年来蜈蚣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治疗,不断地被人们研究应用。文章从蜈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1 化学成分

蜈蚣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付银丹等[4]通过对多棘蜈蚣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低压制备色谱,制备HPLC等方法对多棘蜈蚣乙醇冷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普数据首次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尿嘧啶(1)、7,8-二甲基异咯嗪(2)、吲哚-3-乙酰胺(3)、N-乙酰基-2-苯基乙胺(4)、(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5)、环(L-异亮-L-脯)二肽(6)、环(L-亮-L-脯)二肽(7)、环(L-苯丙-L-脯)二肽(8)、环(L-苯丙-L-酪)二肽(9)、环(L-缬-L-脯)二肽(10)。李兴暖等[5]从中药蜈蚣体内提取粗多糖然后通过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获得3个糖组分,分别为蜈蚣多糖组分I、组分II、组分III。并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得组分I的分子量约为33.1kD。刘宇等[6]以蜈蚣粗毒为原料,通过反相高效液色谱分离纯化收集到43个纯化组分,将纯化组分进行MALDI-TOF-MS 鉴定发现其中19个组分中含有多肽分子,其中含量比较高的多肽峰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000-6000Da之间。李峰等[7]建立HPCE指纹图谱,经过精密度实验、重复性实验、稳定性实验确定好电泳实验条件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测定10个不同产地的少棘巨蜈蚣供试品溶液,最终确定有7个共有峰可作为指纹图谱构建的特征峰。此次实验结果不仅可作为不用产地蜈蚣药材的鉴定,还可以为药材质量监控提供依据。

2 药理作用

2.1 抗肿瘤作用

中药蜈蚣在抗肿瘤方面研究十分广泛,尤其在抗肝癌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下多棘蜈蚣与少棘蜈蚣的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其抑瘤率分别为60.95%、63.68%、69.01%和48.52%、50.18%、50.83%。表明两种蜈蚣均有抑瘤作用且多棘蜈蚣抑瘤作用优于少棘蜈蚣[8];不同溶剂的蜈蚣提取物在抗肝癌方面出现不同的效果,蜈蚣水提物对H22荷瘤小鼠不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醇提物中低剂量组对S180荷瘤鼠肿瘤增殖有一定抑制趋势,而蜈蚣油性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82.2+8)%,有较强的抑制作用[9,10]。此外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在浓度为10.00 mg/ml,72 h下对Tea-8113细胞的抑制率为43.19%[11];蜈蚣醚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在浓度为32 g/L生理盐水中对宫颈癌Caski细胞抑制率可分别达到60.71%、50.39%[12]。

2.2 抗血栓作用

黄能听等[13]通过采用仿生酶解法对蜈蚣进行提取,发现此方法可以将蜈蚣抗凝血和溶栓的有效成分提取出。并将提取物进行APTT药效试验和纤维蛋白平板溶栓实验,结果显示通过仿生酶解法得到的蜈蚣提取物均可延长APTT作用时间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00 1)均有显著性差异;在纤维蛋白平板上仿生酶组胃酶酶解部分和胰酶酶解部分以及复合酶组均有明显的溶血圈,且以胃酶酶解部分溶血圈最为明显面积均值为131992.70 mm2。而陈少鹏等[14]通过对少棘蜈蚣纤溶活性蛋白(SSFE)体内溶栓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6 mg/kg)SSFE对静脉血栓抑制率可达67.8%,对动脉血栓抑制率达65.6%,说明高剂量SSFE对血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3 抗心肌缺血作用

司秋菊等[15]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蜈蚣小剂量(2.5 g/kg)治疗组及大剂量(5 g/kg)治疗组四组,将其后两组用不同剂量蜈蚣提取液灌胃而前两组用蒸馏水灌胃,后用脑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肌缺血,20 min后发现蜈蚣治疗组LDH明显降低,可说明蜈蚣可以抑制心肌酶释放,能够改善心肌缺血;且发现大剂量组在采用蜈蚣治疗后NO释放量明显升高,表明蜈蚣大剂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此研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王勇炫等[16]在蜈蚣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方面的研究中发现蜈蚣有效部位是通过合成NO并将其释放出来增加其浓度来起到抗心肌缺血作用,这一结论为临床采用蜈蚣治疗心脏病奠定了基础。

2.4 对支气管哮喘作用

研究发现蜈蚣与全蝎结合作用于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大鼠,其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嗜中粒细胞百分数量明显减少,而吞噬细胞数量却增多并有显著性差异;且其气道壁增厚不明显、结构尚完整,气道基底膜层和平滑基层轻度增厚,气道黏膜炎细胞浸润轻微。结果显示蜈蚣-全蝎在支气管哮喘方面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对哮喘气道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7]。

2.5 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蜈蚣水提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汪梅姣等[18]采取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等对蜈蚣,地龙,地鳖虫进行镇痛作用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在醋酸扭体法实验中,蜈蚣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在热板法实验中,以蜈蚣水提物给药后的小鼠舔足时间明显延长。通过比较发现蜈蚣较地龙,地鳖虫的镇痛作用更为明显。

2.6 毒性

蜈蚣毒是由蜈蚣头部颚肢所分泌,为无色透明粘稠液体[19]。蜈蚣毒是高度多样化的,是由61个系统发育出的不同的蛇毒蛋白和肽家族[20]。通过对蜈蚣毒性成分组织胺薄层色谱分析和含量测定,结果证实少棘蜈蚣体内有毒性成分组织胺含量为94~1 068 μg/g,其中头部组织胺含量为29.3 μg/g,躯干部组织胺含量为212.0 μg/g[21]。用皮下注射法对子龄3日家蚕注射不同浓度的少棘蜈蚣毒液,结果发现蜈蚣毒液浓度越高,家蚕的死亡率越高,在浓度为1.0 μg/μL时,家蚕死亡率达到100%[22]。鉴于P8基因对人体中各种多腺体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性腺发育,心肌肥大等疾病有标志性的影响,华卫键等[23]研究发现少棘巨蜈蚣毒腺P8cDNA全长为838 bp,其中216 bp处的开读框所编码的71个氨基酸残基上的P8核蛋白的分子量为8.4kD,pI为9.19,在此基础上推定P8基因在低到高等动物分泌腺中表达丰富,此现象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表达的机理与功能奠定基础。

3 临床应用

范月友等[24]用桂枝茯苓汤配合蜈蚣蛋治疗肾炎蛋白尿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126例患者中有103例被治愈,19例表现有效,只有四例无效。经分析,蜈蚣由于具有通络化瘀,散结抗凝等作用,因此在此方中与桂枝茯苓汤同用起到协同作用,可以增加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的改善肾脏血流灌注,促进血流的循环,对肾基底膜通透性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对肾炎蛋白尿的控制。周杰等[25]通过对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观察组口服黄芪桂枝五味汤加全蝎蜈蚣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15天后发现在疼痛积分、纤颤电位数量和正相电位数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据疗效可见蜈蚣作为通络止痛药对黄芪桂枝五味汤有增效作用。蜈蚣胶囊在治疗风湿关节炎方便有一定的疗效,黄赛花等人通过对82例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分别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并对观察组加服热痹通片、蜈蚣胶囊,一个月作为一个疗程以两个月作为观察月数,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85.71 %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5.00 %,而且观察组的各种指标如ESR、CRL等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热痹通片、蜈蚣胶囊在通络止痛、改善关节方面有增效作用[26]。

4 结 语

蜈蚣作为传统中药材,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我国蜈蚣资源较为丰富,少棘巨蜈蚣应用范围较为广泛。随着中药蜈蚣普遍的在临床上所应用,但对于蜈蚣生药鉴别的研究相对不足,对于不同类别,不同产地的蜈蚣资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的报道也较少。据此不足之处,应该加强在蜈蚣生药鉴别方面的研究。就目前来看前人已经对蜈蚣有效成分蛋白质,多肽,脂肪酸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具体分析,蜈蚣有效成分对药理作用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因此还需在此方面更加深入研究。在药理方面,蜈蚣在抗肿瘤,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及镇痛作用等方面已表现出较高的药效,为进一步配制理想剂型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蜈蚣于临床应用最多的为与其他中药方剂配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10.335~336.

[2] Md Abdul Hakim,Shilong Yang,Ren Lai.Centipede Venoms and Their Components: Resources for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J].Journal ListToxins (Basel). 2015, 7(11): 4 832~4 851.

[3] 王贤纯.蜈蚣的药用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2,37(3):88~91.

[4] 付银丹,李振麟,濮社班等.多棘蜈蚣化学成分的研究(Ι)[J].中草药,2013,44(13):1 726~1 729.

[5] 李兴暖,肖湘,王云.中药蜈蚣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J].中药材,2009,32(6):846~848.

[6] 刘宇,寻晓红.蜈蚣粗毒中多肽毒素组分生理活性初步分析[N].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2):53~56.

[7] 李峰,王成芳,包永睿.蜈蚣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2 835~2 836.

[8] 王硕,覃文慧.多棘蜈蚣与少棘蜈蚣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156~158.

[9] 徐晓琳,王春梅,赓迪等.蜈蚣提取物对S180及H22荷瘤小鼠的影响及其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Joum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2010,33(4):499~503.

[10] 刘国清,田秉漳,皮执民 等.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4):55~56.

[11] 刘冰谭,竹钧,孔祥平 等.少棘蜈蚣活性蛋白对舌癌细胞Tea-8113的抑制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6.

[12] 周永芹,韩莉.蜈蚣提取物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4):6 805~6 807.

[13] 黄能听,王玉蓉,许文博 等.仿生酶解法提取蜈蚣的工艺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0):706~709.

[14] 陈少鹏,韩雅莉,郭桅 等.少棘蜈蚣纤溶活性蛋白的抗血栓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8):1 088~1 092.

[15] 司秋菊,王亚利,王鑫国 等.蜈蚣有效成分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2):1~7.

[16] 王勇炫,吴伟康,吴以岭 等.蜈蚣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NO机制研究[J].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6).2010:313~318.

[17] 李海燕,杨佩兰,黄海茵 等.全蝎-蜈蚣药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06~210.

[18] 汪梅姣,谢志军,谷焕鹏 等.蜈蚣地龙土鳖虫镇痛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 435~1 436.

[19] 邱赛红,邱敏,丁雯雯.蜈蚣毒性的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7):79~81.

[20] Eivind A. B. Undheim,Bryan G. Fry,Glenn F. King.Centipede Venom: Recent Discoveries and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J].Journal ListToxins (Basel).2015 ,7(3): 679~704.

[21] 方红,邓芳.蜈蚣药材中毒性成分组织胺的含量测定[J].中草药.1997,28(8):472~473.

[22] 华卫键,季庐娣,徐丽萍 等.中国少棘蜈蚣毒对家蚕的毒性研究初报[J].江苏蚕液.2004,4:8~10.

[23] 华卫键,邹永梅,陈燏.中国少棘蜈蚣毒腺应激转录因子p8 cDNA序列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6):13~29.

[24] 范月友,赵云.桂枝茯苓汤配合蜈蚣蛋治疗肾炎蛋白尿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9):46~47.

[25] 周杰,姜仁建,雷鸣 等.黄芪桂枝五味汤加全蝎、蜈蚣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J].中国中医急诊.2014,23(4):725~726.

[26] 黄赛花,郑宝林,杨同广 等.热痹通片、蜈蚣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3):457~458.

猜你喜欢
蜈蚣提取物研究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小蜈蚣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