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诈骗你了解吗

2017-03-01 17:12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犯罪分子网游短信

1月16日,公安机关与360安全中心联合发起的猎网平台发布《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揭示了目前流行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

报告显示,2016年,猎网平台共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网络诈骗举报20623例,举报总金额1.95亿余元,人均损失9471元。与2015年相比,网络诈骗的举报数量下降了17.1%,但人均损失增长了85.5%。

新型网络诈骗呈现出形式多样、结合个人信息精准行骗的特点。

手机号成了犯罪分子的“副号”

何田(360安全中心)

在手机支付与网络支付盛行的当下,短信验证码已成为各种支付行为完成的关键,因此,手机卡就成为犯罪分子的“主攻方向”。

我曾经手这样的案例,非常典型:深圳何先生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手机被锁定,京东账户遭陌生人盗刷。随后他发现,自己的手机曾经被一个陌生号码接管。来自运营商的短信显示,这是一项办理添加副号的业务。

当副号手机关机,所有短信、电话会被主号接收,犯罪分子就是趁此期间接收何先生的短信验证码,在其京东账户用白条消费和申请贷款,一夜间洗劫了5万多元。

由运营商提供的一卡多号业务,在不换手机、SIM卡的基础上,用户可增加最多3个真实手机作为副号。主号编辑短信“KT手机号码”发送给运营商,被添加手机就会收到一条确认短信,回复Y就会成为副号。相当多的人在面对这样的短信时信手回复,于是就着了犯罪分子的“道儿”。

案件调查显示,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主号码曾被多名用户举报,该号向不同号码发起绑定副号的短信,以“广撒网”的方式对粗心的回复者进行“钓鱼”。整个犯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犯罪分子在网上购买一些机构和网站泄露的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和预留手机号,俗称诈骗“四大件”。

然后,其向已经掌握了银行卡信息的用户发起绑定副号的业务申请,寻找作案对象。

由于主号只有在副号关机的情况下才能接管短信,犯罪分子这时一般会采用两种手段,一是利用短信轰炸强迫目标手机关机,二是利用手机云服务,对手机进行远程操作。

最后,利用主号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犯罪分子对何先生的京东账户进行疯狂洗劫。除了白条消费1000元,还在京东金融金条账户贷款52000元,转到何先生的中国银行卡后,又实施了转账和无卡取款。

知名招聘网站也有虚假招聘

张文琪(刑事律师)

在所有举报的诈骗案情中,虚假兼职依然是举报数量最多的诈骗类型,共举报4550例,占比22.1%。

2016年,这些曾如牛皮癣般出现在各论坛的诈骗招聘广告,开始大举在知名招聘网站上出没。有知名招聘网站的“掩护”,这些诈骗广告变得更迷惑人。比如,名字叫做某某制药公司,在网上大量招聘员工,且在全国多地有分公司,给人的感觉很正规。当应聘者到达招聘所在地点后,才发现原来是传销组织。这类招聘的特点在于给出的待遇高,对应聘者的学历和资历要求却很低。

近日,北京房山区法院审结一起利用虚假招聘诈骗体检费案件,张某因诈骗48人获刑7个月。张某在58同城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然后以上岗前体检为名,要求应聘者到北京华亚医院进行体检。而在事前,张某就与医院谈好,每人收取298元体检费,其中150元返给张某作为回扣。体检后,张某并没有给任何一名应聘者安排工作。

据公开消息报道,2016年有关部门查处问题招聘网站达到200多家。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义务,对于一些明显违法的信息要采取过滤、删除、屏蔽等必要措施予以处理。

显然,落实网络实名制,是有效遏制网络招聘诈骗的重要方法。

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聘者可根据招聘网站收取费用与否来界定其是否对信息予以审核和承担责任:若是免费发布,因缺乏对用户发布信息的事前审核,网站只承担提醒用户防范诈骗的责任;如果向企业收取了一定费用,则网站不仅要严格审核信息发布者的相关资质,一旦因审核不严给求职者带来损失,网站还要连带承担侵权责任。

朋友圈的票不能随便刷

李海涛(司法机关公务员)

常见微信诈骗方式有下列几种:利用代购诈骗,低价诱客下单付款,然后以海关检查为由拒绝给付货品;二维码诈骗,送商品扫二维码实则为木马病毒;盗号诈骗,冒充亲友索取钱财;身份伪装诈骗,骗取感情进而借钱;点赞诈骗,套取个人信息;微信假公众账号诈骗以及伪装官方微信诈骗。

还有一种拉票詐骗现在还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而这种诈骗的涉及面已经十分广泛。“亲们,请帮XXX投上一票!今天是最后一天,胜败在此一举!”在微信朋友圈被拉票,每个人都曾遇到,但这种投票的背后也可能隐藏骗局。

朋友圈投票最容易被骗的是参加各类比赛或活动的报名者,不法分子先是许以丰厚的礼品,吸引大家参与报名,借此套取个人的详细信息和邮寄地址。然后,犯罪分子对投票者也不会放过,在参加投票前,也需要参与者提供姓名、生日、手机号等信息。这类诈骗有一个特点,就是举办这些活动的微信公众号,虽然名字看上去较为正式,但活动没有明确的主办单位,甚至连所在城市都没有标注。

网上投票活动涉及填写个人信息,这些信息首先会被收集贩卖。更大的危害在于,不法分子利用你的微信关联信息,使用网络技术,再进一步获取其他包括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重要信息,有时甚至银行卡信息也能进行相关破译。一旦重要的个人信息被骗子掌握,骗子就会设定相关情节,对目标实施精准诈骗。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获得某种评选的名次,会不遗余力在各种社会关系群里持续刷票。这种做法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机遇。比如,他们可以提供有偿代刷服务,一元钱帮你刷一票。然而很可能,你花再多的钱,永远得不到第一,因为名次数据可以随时更改。看似公平的投票被不法分子利用,又变成一种敛财工具。

建议大家远离这种投票,微信拉票本身也不是好的评选手段。

网游交易充满骗局

周礼(网游资深玩家)

从受害者性别看,2016年网络诈骗男性受害者占73.6%,女性占26.4%,男性受害者占比大大高于女性。而男性受害者被诈骗的主要案件类型为网游交易,网游交易在所有举报案件类型中占第二位,共2738例(占比13.3%)。

网游交易被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友误入钓鱼欺诈网站,多数是被假冒“玩家”的骗子引导进入的网游欺诈平台。该类犯罪嫌疑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互相之间联络也都使用网络通讯工具、网络昵称,身份极难判定和追踪。再加上电子证据容易灭失,取证工作非常困难。同时由于一些受害人因被骗数额较小,不够重视,没有及时报案,使得此类诈骗始终得不到遏制,甚至愈演愈烈。

最典型的诈骗手法就是在网游充值、交易的过程中寻找各种借口、设下各种圈套诱骗玩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充值。

2016年张先生在一处名为中国网络游戏交易平台被诈骗7000多元。他在该网站客服的引导下,进行了注册,然后把200元买游戏币的钱充值到注册账户上,从此开始进入误区。

张先生认为充值的钱款在自己的账号内,后来客服又以注册信息没有完善需交保证金进行账号激活;银行卡账号有误,资金被冻结,需要再次激活账户等种种理由,再三诱导张先生充值。被害人后来才发现,所谓的客服可以随意删除玩家所注册的账号,并将钱款从账号移出。

值得注意的是,网游交易被骗的高发时段在深夜或凌晨。这个时段大部分人的意识处于不够清醒的状态,缺乏在正常状态下应有的理性和警惕性,因此很容易上当受骗。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网游短信
道歉短信
拜访朋友
代发短信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浅谈自首制度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学生党网游超廉价攒机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没有网游=平坦的成才大道吗?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