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

2017-03-01 12:18刘博
科技传播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创新艺术思维

刘博

摘 要 影视剪辑,简称“影剪”,是指将拍摄、录制或制作的画面、声音等要素,根据影片创造的艺术性、经济性等原则,重新进行优化组合的过程。为创作影视作品,前期会拍摄大量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画面等素材,而剪辑就是要把这些素材连贯起来,通过特写、回放等技术,通过改变环境、服饰、背景等色彩,通过故事结构调整、悬念设置等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主题思想并能被大众接受的艺术作品。如果说,前期的素材是“食材”,影视剪辑就是“炒菜”,添加各种调料,掌握火候,让食材变成美食。在大数据时代,剪辑艺术在影视创作中越来越重要,被称为“二次创作”。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重要性,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影视剪辑;艺术;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13-01

1 大数据时代的影视剪辑

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艺术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首先,受众的需求和品味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对精神需求逐渐增多,特别是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精神文化产品也日新月异,导致受众的需求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挑剔,对影视的文化性、艺术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影视剪辑工作人员要深刻把握社会上新的消费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研,紧跟形势变化发展,引领大众精神消费时尚。再次,影视的价值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今的影视作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品,也是一种商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影视作品已逐步变成了流水线一般制造的产品,从剧本创作、演员培养培训、拍摄场地、服装道具等,影视剪辑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要实现编剧理想的效果,要实现导演的意图,另一方面影视剪辑是观众的代理人,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实现受眾的需求。因此,当今影视剪辑需要提高眼界和格局,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纵观全局考虑问题,既要考虑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又要考虑其经济性,只有恰到好处,达到最大性价比,才能确保影视作品的生命力。

2 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

一是大量先进科技的运用,极大增强了影视剪辑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科技进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极大地解放了影视剪辑的生产力,促进了剪辑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硬件上,传统的影视剪辑其实是“影视剪接”。经过拍摄获得底片,经过冲洗底片获得原始的样片,然后剪辑师用剪刀对样片进行碎片式剪接,按照原来设计的故事情节,用胶水胶带对底片重新拼接,在剪辑台上实现预览,并逐步调整优化。由于处理工艺粗糙,无法实现对底片的精确剪切和拼接,难免出现画面重复、抖动,显得杂乱无章,而且磨损严重,影片质量不高。计算机逐步普及应用后,非线性编辑技术迅速推广,影视剪辑行业迎来了春天。这种技术彻底告别了剪刀和胶带式的加工方法,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既简单灵活、精确度高,又可以实现回放,还可以避免对底片素材的损伤。科技发展到现在,影视剪辑不但可以实现数字存储,对拍摄素材进行无限次、重复性的任意剪切、拼接,还可以增加特效。与此同时,现代科技进步还促进了影视剪辑艺术的理论进步,特别是蒙太奇语言。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影视制作相结合,创造出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技术,使画面、声音、字幕、特效等元素更合力、更高效、更科学地编辑组合,推动了影视创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是表现形式上,更加追究视觉冲击力和画面感染力。从受众的角度看,影视传递的信息要通过两种渠道实现,一是影片本身的内容,也就是影片的故事、人物、情节、主题思想等;另一个就是影片的包装形式和表现形式,例如现场环境、色彩、服装服饰、道具、声音、镜头组合切换等。因此,现在影视作品不但传达基本的主题思想,更追求形式包装,给观众美的享受。通过加快缩短镜头出现的时长,加快播放节奏,制造出紧张气氛。例如成龙的影片《警察故事》,在警察与犯罪嫌疑人打斗的场面,双方你来我往,打斗十分激烈。站位切换:车前与车后、室内与室外;动作切换:拔枪与开枪、踢脚与出拳;光线切换:亮光处与黑暗处……剪辑师几乎会平均分配镜头的时长,让矛盾的双方快速交替出现,增强现场效果。通过对某一个镜头的从不同角度的快放、慢放、回放等剪辑,强调这一动作所展示出的人物的精气神。例如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其间多次对其经典动作佛山无影脚进行特写,不但突出了动作的铿锵有力,而且展示了主人公充满正义、不屈不挠的正面形象,特别是在剪辑时配以《男儿当自强》的背景音乐,成功营造了慷慨悲壮、自强不息的氛围,实现了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是剪辑的思维更开放、更时尚、更包容、更大胆。编剧是主观的,根据自己的想象,虚构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情节;导演也是主观的,他要了解剧本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指导演员和剧组人员进行现场创作,既会受到演员状态、现场环境等影响,也会激发现场灵感,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加入影片中,从而对影片呈现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剪辑师则处于比较客观、中立的地位,既没有编剧的主观想象,也没有受到导演现场环境气氛的影响,所以能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去排列组合镜头,相当于艺术的再创造。大数据时代 的剪辑师,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喜欢的快节奏、激烈冲突、鲜明对比等,都运用在影视剪辑中,让影片内容多元化。例如,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打破传统一个画面单个镜头的惯例,将电话两端通话的当事人同时剪拼在一个画面中,让观众通过两个人不同的语气、神态、动作等显著对比,感受不同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影片结尾处,包世宏如何被道哥抢,而道哥又把要来打包世宏的小青年车门给撞飞了,道哥的摩托车撞到一直停在路边的宝马车上又歪打正着,解救了一直被困在下水道井盖下的黑皮……通过这种巧妙的搭接式反复剪辑让受众感受到了现场激烈的人物冲突,引导受众进入角色状态,从而完成情感传达与交流。

3 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发展

电视剪辑未来发展的基础是“以人为本”。著名的电影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曾经说过“影戏服从于心里的法则而不是外部世界”。这句名言道出了影视创作的指导原则,这也是影视剪辑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科技可以让影视剪辑更加快捷、高效,3D动画、虚拟现实等可以提高画面冲击力,镜头节奏、角度以及顺序调整优化等能够增加受众的体验感与参与度,但是这一切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以影视的主题情感为基础,因为影视是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与过去受众被动接受影视内容不同,现在的受众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会根据环境变化、人物关系去主观推断、臆想影视情节,主动与剧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心灵对话。影视剪辑工作人员要从受众的感知规律和欣赏心理出发,对影片声画素材所反映出的多种信息进行艺术化控制和加工;要充分借鉴不同类型的优秀影片成功的剪辑经验,吸收并转化为剪辑艺术创作的技能,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从而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促进影视剪辑艺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陪伴影视事业成长的艺术——影视剪辑,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科技、新鲜理念、时尚风潮等为影视剪辑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高品位、多元化、差异化等趋势也给影视剪辑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只要拥抱变革的时代,让剪辑艺术思维与时俱进,剪辑技术日新月异,牢牢把握影视创作的规律,就一定能够在大数据时代开创影视剪辑艺术的蓝海。

参考文献

[1]邓康.影视剪辑的艺术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3(21):66-67.

[2]高子伦.影视后期制作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J].理论界,2011(7):225-226.

[3]邓雷.浅谈当代影视剪辑艺术的新发展[J].活力,2011(12):190.

[4]陈雅红.浅谈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6):459.

猜你喜欢
创新艺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