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校共建培养广电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探析

2017-03-01 16:38刘朝霞侯留路
新闻前哨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

刘朝霞++侯留路

[摘要]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受益单位之一,在课程实训、小学期集中实训、校内外实训等环节可以更好地利用部校共建的优势资源,依托共建协议,利用师资、实践基地、实训平台等优势,培养学生的“采写编评”等实践技能,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部校共建 广播电视学 实践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卓越计划”背景下广播电视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161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高校切实转变办学思路,真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自中宣部、教育部2013年联合推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来, 各省、市积极出台措施,加快部校共建的步伐。山西省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要求,于2014年 6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牵头,协同省教育厅,依托山西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共建山西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卓越计划”的主要受益单位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部校共建的优势资源,利用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新闻实践、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共建协议,结合我省实际以及学校人才培养实际,研究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

依据我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出镜报道、评论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学习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接受系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实践训练,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来说,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掌握电视新闻的拍摄、编辑、广播新闻节目制作等基本技能;要有从事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的核心能力;要掌握电视出镜报道的基本技能;要具备进行新闻评论的基本素质等。

二、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要培养学生过硬的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的实践能力,要在课程实训、小学期集中实训、校内外实训等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一)课程实训

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广播新闻节目制作、电视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评论、记者职业口语等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加大实训课时的比例,强化实训环节的考核。如在《电视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训中,对于采访策划、采访准备、人物专访、事件性访问、消息写作、人物专题制作、事件性调查报道的制作等都进行专项实训。使学生在课内基本掌握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必备技能。《记者职业口语》课内实训包括对新闻图片的描述训练、对新闻现场的描述训练、出镜报道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件出镜报道的技能。

(二)小学期集中实训

作为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实训环节,每年暑假开学后为期两周的小学期集中实训,既是对上一学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集中检验,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分别训练学生新闻图片摄影、社会实践调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等从事新闻报道所需的核心技能。

(三)校内、校外实训

除了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训环节和实训内容,充分利用记者节、广电嘉年华等契机,并结合学院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安排、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和新闻报道,提升新闻报道的实战技能。

三、依托部校共建项目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行业对广播电视人才的需求,山西省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专业的师资保障

互派师资和人员是卓越计划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部校共建项目实施以来,广播电视学专业共派出5位专业教师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挂职,通过媒体挂职,教师对行业一线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更清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新的节目制作理念也有更深的感触,回到课堂就可以结合媒体实践经验进行教学。媒体挂职也是教师再学习的机会,教师带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地去实践和思考,对专业课程的讲授、实训内容的安排、实训考核的标准等有了新的认识。如近年选派讲授电视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评论的老师到山西广播电视台挂职,教师在授课中就会结合媒体对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的实战要求,在实践训练环节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符合媒体一线对新闻人才的需求。

媒体也派出业界精英作为业界导师到学校挂职,他们到学校给学生举办专业讲座、开展学术沙龙,甚至帮学生批改采访写作的作业等,用他们多年在一线积累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为学生释疑解惑。如近期举办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系列学术讲座中,主题包括:在实践中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如何做好电视新闻宣传报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这些讲座一方面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同时行业导师结合媒体实践和切身经验的交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實践基地、实践平台的保障

根据部校共建协议,广播电视学专业每年选派50名学生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实习。2014年8月—9月,在2013级学生小学期集中实训期间,我们选派50名学生到媒体实习。大三小学期期间安排到媒体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学生在进行两年的专业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专业知识与采访报道技能,结合新闻采访课程,学生到媒体一线进行锻炼,主要是了解新闻报道的流程、具体要求,不仅可以巩固大二前学习的新闻摄像、编辑、采访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在大三的写作、记者职业口语、纪录片创作、广播新闻节目制作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学校还和一些县市级电视台签约,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三)更多的校内外实践机会

为更好地培养人才,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让学生更多参与新闻报道实践,我们依托“卓越计划”,创建了一个新媒体平台——“山传新闻人”微信公众号,公众号的开发、运营等完全由学生负责,教师只负责稿件的审核,学生可以报道身边发生的新闻、对社会热点进行评论、展示课程实训的优秀作品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创作热情。

利用山西广电嘉年华等契机,鼓励学生以公民记者的身份去现场做出镜报道练习,并将其成果在专业的微信公众平台展播。这些实践活动和实训项目,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新闻报道实践中,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践能力。

2016年暑假,结合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28名学生,在2位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山西兴县,学习《晋绥日报》新闻精神,并且深入基层采写新闻。在为期4天的学习实践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历史资料中发现新闻,突破常规寻找独特的报道角度,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新闻专业、从事记者职业的热情,坚定了信念,也结合实际锻炼了新闻策划、新闻写作能力。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包括微电影大赛、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等。学生作品在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山西省第二届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暨首届大学生摄影大赛、第二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等比赛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作为小学期的实训成果,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在山西省第十三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也取得良好的成绩。

(四)更多的实训成果展示平台

为总结部校共建工作,展示卓越计划项目成果,近年来我们将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训成果以书籍或光盘的形式结集成册,主要有:卓越新闻人才计划学生实践项目实习汇编;寻访身边有故事的人——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采访作品,发现身边最美风景——学生出镜报道作品,寻找身边最美心灵——学生人物专题作品;我们,他们,它们——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山西传媒学院教师系列专访等。

这些项目成果,是在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两年多以来,广播电视学专业落实《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落实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结合专业实际,创新实践教学思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小学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中鼓励学生落实新闻战线“走转改”精神,既要关心身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要关爱老年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还要关注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学生以《我们 他们 它们》为主题所做的社会实践调查,以大学生独特的视角,关注山西传媒学院学生学习生活、山西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山西民俗与传统文化。

整理这些实践教学成果作为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主要目的是激励师生,继续创新实践教学人才培養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工作内容,为进一步强化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守红:《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媒体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现代教育》2015年第3期

[2]周云倩:《部校共建与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青年记者》2014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