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结构变迁对我国启示的研究

2017-03-01 17:37余自立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经济增长

余自立

【摘要】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自明,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实体最强的国家,其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经了两百多年的变迁。相比与其他国家,美国的金融市场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完备市场了。本文主要梳理了美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历史,从而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结构;金融市场;经济增长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一切经济活动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金融行业不仅是微观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剂,也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剂。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金融总量的变化,二是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总量的增加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发展,而金融结构的变化则可以衡量经济发展优劣。最早关注金融结构的美国著名学者戈德,在他的表述中,将金融结构比喻为金融的上层建筑。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其300多年的历史中,金融业经历了许许多多巨大的变革。现在的美国金融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了。从大体上来看,银行业是美国的金融体系核心,而且作为信息交换的核心,银行业将美国各个金融机构联系了起来。同时,美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也可以在大体上看做是银行业的变迁。美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也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金融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另一方面也扶持了众多的高科技行业。

二、美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初始阶段

(一)州银行阶段

在独立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美国国内对商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同时,从国际层面来看,当时的国际贸易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支持商品经济的发展,在1782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具有现代银行特征的商业银行——北美银行。两年以后,美国各个州开始成立自己的银行,如纽约银行、马萨诸塞银行等。这些银行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均有州政府注册,并且由州政府进行全面的监管。当时的各家州政府银行业务繁杂,从最基础的信贷业务,到股票债券的经纪业务等,甚至还包括了各个州货币的发行业务。可见,当时的州立银行除了混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以外,还履行了少部分的中央银行责任。而且,由于当时的美国银行业的监管并不完善,缺乏准备金制度,各州之间的金融竞争日益加剧,并且从法律上禁止了其他州的银行在本州开展业务以及建立分支机构。在此基础上,各州又加强了对州银行的单一性条款,州银行禁止设立分支机构。这导致了当时美国的货币市场混乱,光是纸币的种类就高达7000多种,而且银行破产现象时有发生,使得美国的金融发展严重受阻。

到了1789年,美国建立了联邦政府,并先后组建了合众国第一银行和合众国第二银行,以解决由于各个州银行恶性竞争导致的货币贬值。但是由于美国的政治制度与历史传统,各个州都非常反感中央集权以及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而联邦政府建立中央银行,从表面上看有集权的倾向,而且由政府之间建立银行违背了自由市场的精神。所以,两家合众国银行在先后运营了不到30年就被强制关闭了。

(二)国民银行阶段

为了规范美国的货币市场,统一国家法定货币,还有为了南北战争筹集资金。联邦政府开始对银行业加强监管。1863年,第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国民银行法》正式出台,取消了州政府发行货币的权利,并且规定只有由联邦政府注册的银行才有权发行货币,从而使美国的国家货币得到统一,同时该法律还对法定准备金和贷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从而为美国日后的金融监管体系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三)联邦储备阶段

在经历了1873年、1893年以及1907年的三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后,国民银行制度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三次金融危机甚至导致国民银行险些破产,从而人们开始意识到了金融市场中的自由竞争存在着巨大风险。所以在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正式出台,并在一年内建立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之后美国的最高金融监管机构成立。整个联邦储备体系包括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咨询委员会、12个联邦储备银行以及25加分支机构。该系统行使了包括货币发行、银行监管等金融职责,是名副其实的中央银行。

三、美国金融体系的初步构建阶段

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开始登上世界舞台,在其繁荣的经济背后是银行业的大力支持。美国的银行业的迅速崛起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由于银行的繁荣直接促使了金融投机业的发展,尤其是对证券的投机热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再加上美国的自由竞争的崇尚,美国政府并没有干预投机热潮,这使得市场上的投机热度持续发酵。终于,在1929年,埋藏在非理性繁荣的市场背后的风险全部爆发,纽约股票市场突然大跌,短短三个月市值只剩下了原来的60%。除了股票市场以外,银行业也未能幸免。银行破产风波很快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缺乏资金,市场萧条,大量的商品积压滞销,进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持续攀升。从此美国进入了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时期。一直到1933年,总共有超过二分之一的银行先后倒闭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以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基础,主张政府对金融市场打工干预。随后一系列的金融法案出台,使整个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变得更加成熟和科学。

四、金融制度恢复自由阶段

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后期,美国的金融监管一直十分严格,但是过分严格的监管又称为了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障碍。尤其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样的监管方式使得其难以扩大营业范围,实现混业经营。同时,面对过严的监管,整个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獲利空间也十分狭窄,因此大量银行业的资本开始向其他地方流动。另一方面,为了能规避严格的金融监管,各种金融机构开始不断的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使得金融市场变得日新月异。由于风险控制的不成熟,而这些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又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经历了严重的“滞胀”后,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开始饱受诟病。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法案重新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于是美国的金融制度开始走向宽松。

五、对我国的启示

(一)控制金融创新的风险

创新虽然能有效的推动金融市场的进步,但是创新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有效配置市场资源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最鲜活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的源头正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对房地产金融的创新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导致大量贷款难以收回,银行相继破产。在如今的金融市场,由于科技的发展和金融理论的进步,大量的金融创新都涌现出来,使得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首先,作为金融业的基石,银行业必须做到金融风险可以测量、可以控制,银行资本可以估计,可以保证银行的日常运行。尤其是商业银行,在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时要提高对传统金融风险的分析能力,加强风险控制的范围。从成本角度来看,对于创新性金融产品的成本和收益要做到可计算、可测量。从而结合成本与收益相互匹配的原则,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

除了银行业自身要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谨慎性与控制性,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也需要与时俱进,不但要在监管的方式上进行改变,还要在监管的理念和思想进行改变。

(二)改善金融监管体系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典型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监管体系的核心由“一行三会”组成,即中央银行,负责上层建筑的修建,完成与金融相关的政策制定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组成金融监管三会,对金融体系中的保险部门、证券部门以及银行部门三大金融子系统进行调控与监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分业经营,不同子市场各自经营各自的业务,由互不跨界到现在跨界经营。不仅仅在中国,整个国际市场也都是朝向着混业经营发展,尤其是金融体系最为完善的美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混业经营的概念。在其的《金融服務现代化法案》中,美国政府明确了跨界经营的合法性。我国在最近几年的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在向着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三大子系统之间的业务开始不断的产生交叉部分。

(三)合理使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能

和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我们的市场的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尤其是由于发展时间过短,整个金融市场还处于相对年轻阶段,所以政府介入市场有是有必要的。如果政府在金融市场监管时存在缺位,市场可能会由于其逐利性,而导致其发展过程出现偏差,走向盲目和激进的方向。面对市场的失灵,政府介入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保证遵循市场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能力。与过去计划经济时的宏观调控有所不同,现代的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不是政府对市场之间的干预,而是利用经济工具和市场化的方法对市场进行间接的影响。所以在选择合适的宏观调控工具时,应该以影响中间变量为目标而不是直接影响最终目标。例如,在货币政策中,政府不应该直接对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控,而是该将工具转变为调控市场公开业务,从而影响货币的供给量。这样可以为市场变化提供很大的弹性空间,减少由于政策变化而导致市场产生过于激烈的反应。

参考文献:

[1]于磊.中心城市金融聚集与县域地区金融抑制——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给“马太效应”的制度分析[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10)

[2]戴金平,江向阳,靳晓婷.从全球不平衡走向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发展驱动力视角的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9(03)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经济增长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