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3-01 18:34何江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何江

摘要: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与品质,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情感教育注重学生情感与兴趣的激发,致力于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充分调动,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刍议

情感教育即通过发挥情感教育的教育性、预防性和矫正性功能,进行基本的情感技能和社会技能的学习,实现情感教育的预定目标。情感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启迪智慧、传播文明。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启发想象思想,涵养感情德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施: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文课文中的选材句句关情,但这要求教师必须达到学生、作品、教师三者真正的感情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真正作用其实便是媒介,教师从根本上读懂作品,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从而便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习小说《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设置悬念情境,给学生提出问题“孔乙己叫什么?”通过这一悬念设置,激起学生读小说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及手段展示语文魅力,无形中使教学内容更声情并茂,也营造了一种积極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另外,调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情趣及爱好,也是实现学生情感阅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全方面的提升。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同时,还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如在《背影》教学时,我注意到这是一篇优秀的动情之作,表现的是浓浓的舐犊之情,引导学生进入美文赏析,体会父爱的伟大,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的爱无声却有形,是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的,使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文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这浓浓的亲情。这既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着眼于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联系历史背景,学生会更深切地明白,紫藤萝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引导学生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哲理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陶冶了情操。

三、找准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教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的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要做到情感教育,基础较为重要,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钻研与挖掘,领悟内容中客观存在的思想感情。唐诗人白居易对于情感教育有这样的理解,他说如果想要感动人心,那么首先要唤起人们对于事物的情感。同样,如若要达到通过语文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得点化内容中的情感,找到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思想情感因素。

总结初中语文涵盖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热爱生命的情感,

比如《背影》呈现出的父子情;《山的那一边》描摹的军民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描述的母子情等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教育学生对于感情的珍惜,以及珍爱自己。(2)对祖国的热爱,灿烂文化,悠久历史、旖旎风光构成了祖国有鲜明特色、内容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爱国情怀。在《最后一课》《枣核》的教学中,可以增进热爱中华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情感。(3)对于大自然的热爱的情感因素挖掘,在学习《死海不死》《海滨仲夏夜》《春》等文章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界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信心等。

总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情感教育必将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2008.3.

[2] 郭国营.论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08.26.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