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巧妙应用

2017-03-01 18:45胡娟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导学案实践小学

胡娟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数学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数学教育工作面临一定的困境。本文对于导学案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具体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案;实践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对于数学的兴趣较低,基于这些特点,合理的应用导学案方式,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导学案教学的应用对于改变教学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建议

1、主观性贯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基本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展开所有实践的前提。数学老师要严格的根据课标中的具体标准,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设定符合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的学案,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避免安排过多的家庭作业,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实力水平具有全面的了解,结合实际的状况,将学生作为导学案应用的主体。

2、注重平衡。导学案应用借助科学的设计,让小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不断研究和探讨新的问题。导学案教学不仅包含知识教育,还含有部分的思维扩展训练和实践训练,不同的部分具有特定价值和意义,通过综合的平衡,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注意力。

二、应用原则

无论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怎样改革,小学的数学教育工作一定要遵守基本原则,保证核心的意义。导学案的应用也要遵守基本原则,不能够脱离实际。

1、关注思维原则。导学案法应用的核心在于利用教师的主动引导和积极启发,提高小学生的关注程度,提升课程参与水平,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自我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综合水平,改善教学状况。小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方式,通过目标性的培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基本知识。

2、比较原则。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比较法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比较法能够判定某一个人、判定某一件事情的对错。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导学案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于体积的大小、面积的大小、长宽的大小具有充分认识,树立起自身的意识。

三、导学案的基本内容

数学老师要对于小学教学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解,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图表化、问题化、具体化的内容设定。导学案提纲的建立要系统化,老师结合教材编写体系和知识系统性考虑,对于每节教学课程进行划分,突出不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散,同时应用导学案例,和学生一起合作,寻找教学重点,带领学生提出疑问,课堂上积极探讨研究,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降低小学生心理压力,提升教学效果。

四、实践应用

1、预习阶段。课前预习的作用是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课前预习阶段,数学老师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案的发放,保证小学生自身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预习教案中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将学案回收,进行分析和研究,带有目标性的进行第二次备课,明确课堂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讲解环节中提供重点指导。例如在学习体积单位和体积课程的时候,老师设计的学案要侧重帮助小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明确教学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准确的理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學案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通过层次的进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带动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课前学案的设置对于后期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2、实际授课阶段。实际课堂教学过程要对于课前教案的应用情况仔细分析,学案对于教学实施过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起到方向标的意义,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学案的效果需要老师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发掘。课堂中老师要给小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由,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播,针对教学难点仔细讲解,保证教学全程的流畅性,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明了,方便小学生理解和应用。例如分数是很多小学生感觉困难的部分,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老师应该提前的设置学案,适当的增加问题,利用简单的导入让解释变得更加直接。问题设计包括七分之四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其中包含几个分数单位?几个四分之一构成四分之三?八分之五中含有几个八分之一?七分之三是三个什么?借助类似的问题,从各个方面阐述讲解分数的性质,学习具体的计算法方法,导向教案应用时候,科学的设定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好奇的驱使下带动学生深入了解和运用同分母分数之间的关联性。

3、课后整理。导学案教学实施结束后,学生应该根据教学案中的内容,自己分析总结出课堂中的关键知识点,利用学案中设定的自我检测部分来对于自己进行测验,老师应该侧重检测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看是否能够举一反三。学生自身学会如何应用教案,发挥教案的作用效果,将日常的导学案进行装订,方便日后的复习和应用,对于重要的知识点灵活把握。该时期导学案教学的应用要划分层次性,结合不同学生主体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价和检验,具体的实施目标是将知识点总结归类划分,寻找简单明了的知识线索,实施环节中数学老师要认真的分析不同小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于导学案的设计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帮助每个同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寻找学习的规律,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实施中老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学案的设计要把握班级学生的综合水平层次,不可脱离实际。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方法,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独立性格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导学案实施会让教育变得更加形象化,提高教学质量,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 司继伟,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 龚磐安,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4.

猜你喜欢
导学案实践小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