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1 07:50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言辞华美金文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北宋]王安石《商鞅》

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信”乃做人的根本,是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基础。故而,《老子》中才会发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感慨。这句话的意思是:诚实的话,其言辞并不华美;而华美的言辞也并不一定就是可信的。儒学大家孔子也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可见,“信”远在古代时,就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下面,且看“信”字的演变过程:

观图可知,“信”最早出现在金文中,金文的“信”从“人”从“口”。“口”是用来说话的,而“信”的本义即为真心诚意、言语真实。“人”“言”为“信”,这是说言人言者才有“信”,反之则为“欺”。由此,我们便能将从“人”从“口”的“信”字理解为“人讲话要诚实”。发展到小篆階段,“信”的外观从“口”变为了从“言”,经由后来的隶变,才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楷书“信”。

由于“信”以人言代指思想或真实,进而引申为崇奉,如信仰、信徒、信奉等。而“信”又是口头或书面传达的讯息、函件,如信息、信件、信函、信鸽、信访等。此外,“信”还以可表随便、任意的意思,如信手、信步、信笔等。

在儒家所倡导的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里面,“信”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在孔子眼中,“信”当为“士”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认为人只有具备诚实的品德,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为人处世才会顺利。

猜你喜欢
言辞华美金文
Realizing reliable XOR logic operation via logical chaotic resonance in a triple-well potential system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华丽』『华美』『华贵』
语法填空专练
古柏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言辞重复的社会— 认知语用阐释
上官婉儿:华美绽放,凄艳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