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2017-03-01 08:28李桂华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素质科学

李桂华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科学素质主要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及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内在素质。其中包括人们掌握的科学技能、知识、方法及科学能力、素质等。加强高中生科学素质培养,可让他们更深入地掌握科学规律,将科学方法转换为自身思维与行为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从小养成不断发展,最基本又是起终身作用的科学素养和心理品德。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一方面要求课堂教学应该适合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注意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 步加强和提高科学素质。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复杂、最博深的科学。作为新世纪的带头学科,生命科学必将加快前进的步伐。为了跟上世界的这一大趋势,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奋起直追。在全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育工作者 应该挑起重担,把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放在首位,为我国生命科学学科的蒸蒸日上培养一批批的人才。

一、进行生物科学史教育

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自然科学从本质上表现出以下特征: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在自我更正中完善和积累。

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生命科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例如,孟德尔就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发现了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的。如果没有群体遗传学家对群体进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那么自然选择学说的机制也许就不会被揭示。精确的定量化使生命科学成为人们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通过实验来研究事物,特别是通过精确的对照实验来研究问题是自然科学的又一突出特征。

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几乎每一个分支学科都采用了巧妙设计实验,注重观察和分析,才有了新的进展。

生命科学史显示了产生每个知识点的科学过程。例如,20世纪初,萨顿和鲍维里在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当时关于染色体、细胞分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染色体学说。尔后的10多年,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研究,发现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此证明了萨顿、鲍维里的假说。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从现代进化论的产生(从拉马克—→达尔文—→杜布赞斯基)可以看出,生命科学知识又是在科学家对前人的结论不断质疑、不断证实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了解生命科学史,还可以培养研究者和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加深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从事实中提高基本的哲学素养。

二、好生物学科基础性教学

系统、完整的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开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在获得基础知识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指导下,将传授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提高自觉性、主动性。另外,应该将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渗透在其中,如采集、观察、调查、使用实验仪器等,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探索能力打好基础。一堂有效果的生物课,教师应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建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以实现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相结合。

三、注重培养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核心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即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生长素的发现”及“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等,这些都是理解科学、研究科学的过程,也是提高科学思维与方法的好例子。例如在“生长素的发现”这一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其中达尔文的胚芽鞘生长实验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形成自己的思想,再将学生的推想与达尔文的推想对比,以此激发学生大胆证明达尔文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合理设计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感受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与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

科学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操作作为一种技能,强调动手能力。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实验操作技能越来越重要,教师应从操作角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技能。当前高中生物新教材与传统教学相比,最主要变化在于实验内容的增加,同时也强调对实验材料处理技能的培养,例如处理洋葱表皮、洋葱根尖,处理生物组织样液等,这些都促进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

五、进行科学探索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弄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假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 逆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并且要为方案的他们创造条件,去探索、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把主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 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用同中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 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点点滴滴做起,切实把课标的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重视方法、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行为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茹娜.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11.

[2] 梁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文理导航旬刊》,2011(4).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素质科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