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对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启示

2017-03-01 01:12汪正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建筑学

汪正慧

摘 要: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是未来建筑学教育的趋势之一,本文以武汉大学建筑学专业国际化为例,探讨了国内外建筑学教育的特点,简明论述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必要性和优势,提出要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才能在新形势下结合中外双方的各自优势,适应不断发展的建筑学专业教学要求。

关键词:国外教育资源 建筑学 专业教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三个核心概念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引进国外教育资源,比如聘请国外的优质教师、使用国外的成熟教材、采取国外的先进教学和考核方式,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提升教学水平,增强专业实力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学专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水平也迅速提高,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建筑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先进教学理念启发设计思维,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开拓视野、深化专业理解、提高创作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已成为新形势下建筑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1]。例如我国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计划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2],便是引进国外教育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陆续与欧美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有计划的聘请各高校专家到学院开展授课与讲学。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也是全国建筑学专业的首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使得外国教师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我院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成为本科教学活动中的新常态。但是,在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外教在专业课上的授课模式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目前相关的文献探索的不多。如何发挥外教的优势,使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结果,是值得关注并思考的问题[3]。

一、国内外建筑学教学方式的特点比较

建筑学教育因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理科、工科和社会学知识,以及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素养,同时兼备专业设计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建筑学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教师在课堂组织中通常扮演着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主导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外教师由于文化传统和教学习惯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组织特点[4]。中方教师更为强调学生在系统性知识方面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倾向于按部就班的系统讲解;而外方教师深受西方素质教育的影响,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课堂上以引导性教学为主,比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表1)。但不论是何种教学方式,都存在各自的优势与局限,同时,我们也发现两种教学方式又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如果能够将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與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融合,将十分有利于我国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发展。

二、引进国外建筑学专业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1.有利于调动国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长期起来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国内的建筑学教学中仍非常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过强的教师主导也容易导致学生设计思维的局限性。而外教更注重师生的平等交流,更为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式教学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带动教学的推进,通过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判断、撰写报告,安排学生做演讲、分组讨论,一系列围绕学生主动式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各种应对复杂关系的综合能力[5]。

2.有利于加强国内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

外方教师通常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都拥有比较丰富的从业经验,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薪资待遇保证了他们在担任大学的专职教师后可以非常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因此专业性很强。例如,一些参与联合教学的外国教师,不少都具有注册建筑师资格,并在相关领域从事业务实践多年,非常熟悉市场和业务,因此可以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系统学习分析能力和对设计过程的整体把控,使学生对于设计的全过程有更深层的认识。

3.有利于促进国内教学实践性与探索性的结合

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课件的准备方面,外方教师相对比较灵活,教材的形式多样,十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外教非常重视对课前布置任务和分组准备的安排,并在课堂上设置灵活生动的场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鼓励学生进行没有预设答案的大胆探索也是外方教师非常重视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场地模型,并让学生不断尝试改变设计方案的组合与配置,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以及产生的影响,促使学生在设计中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国外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有益启示

1.设计思维的训练

传统的教学体系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图面表现能力,设计手段也是以比较平面化的二维表达方式为主,学生对于综合利用多种设计媒介进行设计传达的能力比较缺乏,在处理三维空间以及四维时空的复杂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6]。通过引进国外教学的实践经验,今后的教学管理应当更加强调设计思维、实践能力、交流协作三位一体的模式,将模型、拼贴、录像、摄影、动画等多种辅助设计手段贯穿到设计全过程之中,一方面可以避免枯燥单一的机械性重复练习,学生通过各种丰富表达方式的转换,可以全方位对难以认知的空间形象、结构、形体、材料、色彩、肌理、构造等进行学习,增强了空间理解与想象能力,启发了设计灵感,开拓了设计思维、提高了审美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逐步引入功能、场地、环境、技术等设计主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设计思维,形成对建筑理论体系的整体认识,从而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中重视绘图技巧培养而忽视设计思维能力的问题。

2.教学过程中的模型辅助

以往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类型的建筑设计课程主要以类型训练为主,在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从描摹和渲染训练开始,通过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学型,依据建筑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和技术的难易程度,通过大量的重复性训练,试图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原则,通过将建筑平面化的方式来学习和理解建筑,学习经典建筑的形体几何关系和形式美的原则,使得学生依然对真实环境下的建筑空间、材料、构造等基本问题比较陌生。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外联合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中的模式制作和建造环节,并通过一定的课程设置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因此,在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之下,模型辅助设计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将经典建筑案例制作与作品赏析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模型制作能力,另一方面训练他们掌握综合调研分析的能力,可以进一步为后面的小型建筑设计训练奠定设计基础。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对设计构思进行模型图解,便于进行空间、流线、日照、景观等不同外部环境的分析,并利用相应的分析模型将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的功能、体量相结合,在三维环境中充分的发挥模型的构思、分析、表达等方面优势。

3.设计与表现方式

设计过程不同阶段模型扮演不同的角色,辅助设计构思的同时丰富了设计表现手法。设计前期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解析模型的制作重点是设计概念解析的三维表现,通过制作解析模型培养收集汇总资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初期草图模型作为辅助设计构思、完善对建筑空间理解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是以表达空间体量关系为主,重点是建筑构思意图的表达,包括设计构思的来源、建筑体块与场地的关系、体量穿插关系、屋顶形式等等;设计深入阶段强调结构模型、细部模型的推敲,掌握平面与立体形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构与空间的关系,配合草图绘制的训练形成正确的尺度感,是工作模型最重要的阶段,贯穿于设计全过程;设计完成阶段成果展示模型的重点是空间与形式之间的研究及设计理念的展示,包括细部节点之间的处理与表现。

4.评价机制

建立动态的综合评价机制是中外联合教学的重要经验,以往中方教师在成绩评判中主要基于成果的完成情况,虽然适当的考虑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但缺乏一定的动态弹性机制,设计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熟练的表现技巧而非完整的设计构思过程成为获取高分的主要依据,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包容性不强。通过与外方教学的配合,我们将设计任务细分为不同的阶段,相应的制定详细的阶段考核标准,建立以草图、笔记、模型、最终成果等为基础的学习效能考核依据,以及由學生的平时交流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综合汇报表达等为基础的学习动机考核依据,学习效能考核依据考察的重点是设计方案由构思起点到思考完成每一阶段设计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漂亮的图纸或模型;学习动机考核依据则全面考核学生无法通过图纸展现个性特点和表达能力,而非仅仅是设计结果图纸表现的技巧。通过两个依据相结合,既能够考核最终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的质量,也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是未来建筑学教育的趋势,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需要将跨国界、跨文化的视野与高等教育的目标、主要功能结合的过程。建筑学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一个单纯输入的过程,而是要将跨文化、跨国界的建筑教育理念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制度、模式的同时,将之与本国、本地区的高等教育传统相结合。例如,加强英语教学的氛围,融入平时的学习生活,消除语言瓶颈。在文化背景方面,可以安排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得学生了解国外的教育文化,以便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另外,也应鼓励外教了解中国学生的特点,建立类似于国内评分体系的制度,使其能够更好的倾听学生的意见,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安排上,可以让中外教师一同进行课程教学,与国外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更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才能使得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发挥其作品,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学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龚恺, 张彤, 吴锦绣. 借鉴——互动——创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程中外联合(合作)教学[J]. 世界建筑, 2005(3):64-67.

[2]罗昆.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管窥[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01): 48-50.

[3]陈屏.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4(3):67-68.

[4]应竑颖. 试析外籍教师和中国学生的文化差异[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48-52

[5]张倩. 国际联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一种跨文化、跨学科、跨年级的互动教学模式[J]. 规划师, 2009, 25(01):101-104.

[6]张萍, 陈华. 引进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探索--模型辅助设计在《建筑设计2》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9):44-45.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建筑学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式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