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文件该清理

2017-03-02 23:03曹文学
杂文月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僵尸个体责任

□ 曹文学

“最近,“僵尸”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词,清理僵尸网站、僵尸企业,引发了普遍关注。这一类“僵尸”确实需要清理,但还有一类“僵尸”比它们潜伏得更深——虽然影响范围不广,但是一旦咬伤了谁,真是让人痛彻心扉——那就是“僵尸”文件。

近期全国多地爆出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中,考生因“专业不符”被拒绝录用的事件。比如,让考生证明所学“中国史”是“历史学”;证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不是“中国语言文学”——因为“差一个字都不行”……如此要求,简直能以此为原型开发“专业连连看”或者“大家来找茬”游戏了!可就是这种明显挑战人类智商的问题,偏偏连责任方都找不到。

事件中各相关责任方,都有相应的文件来为自己开脱。有的依据是人社部门的招考目录,有的依据是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还有的依据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而这些目录及条例的颁布时间,从1988年一直跨越到2014年——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本科、专科对于同类专业的不同称呼。

所以,对此类问题最后的处理结果大多是“工作人员对招考学科专业把握不准、机械执行,责成道歉”。这倒真让人为工作人员叫屈了——如此多的“僵尸”文件,不在其中沉浸个十年八年,估计谁来把握,都是晕头转向。

僵尸文件,原本是电脑系统里一种文件的专用名称,大意是已经关闭了的文件还在后台运行。而在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里,常常就有许多类似的文件:一般人不知道也不了解,以为没有或者已经撤销,但恰恰在你最没有防备的时候,它可能就会突然冲出来狠狠咬你一口,还让你无话可说。因此,甚至曾经在进入21世纪的前些年,还出现过因为公共交通工具撞死人,按照文件只能赔偿几百元人民币和粮票的闹剧。

这类“僵尸”文件的危害,大多时候仅仅针对极为特殊的个体,影响范围不大。但对这些个体来说,“僵尸”文件却是能让其生活天翻地覆的恶政。清理这类文件的难度也不大,宣布旧的作废,与时俱进推出新的规定即可。但一些部门偏偏抱着旧文件不放,不是因为旧的有多好,也不是因为推出新的有多难,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僵尸思维:只要做的决定有文件就行了,新啊旧的无所谓!

猜你喜欢
僵尸个体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笔记本电脑“僵尸”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僵尸肉”横行谁之过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