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药物的选择

2017-03-02 03:21王贺伟王双山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17期
关键词:雏鸡乳酸菌鸡群

王贺伟,王双山

(1.安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安阳 455000;2.安阳工学院)

专题综述

雏鸡药物的选择

王贺伟1,王双山2

(1.安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安阳 455000;2.安阳工学院)

家禽养殖药物的选择是养殖者最不容易做好的一个事情,而雏鸡药物的选择更是最难做好的方面,对雏鸡药物的选择现状进行详细的论述,使养殖者对雏鸡药物有一个更加明确、准确的认识,为养殖者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一个详细的参考.

雏鸡;药物;微生态制剂;合理用药

雏鸡是鸡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是鸡场养殖最关键的一个时期,雏鸡养殖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养殖的成败,雏鸡药物的选择是雏鸡养殖最重要的、最需要花费时间解决的一个难题[1];随着家禽病毒的变异、耐药细菌的增多,以及养殖业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滥用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科学选择养殖药物、正确选择雏鸡药物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针对雏鸡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详细介绍,为家禽养殖提高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维生素及营养类添加剂药物

该类以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主,是家禽维持生命和正常生理机能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是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缺乏会造成机体代谢障碍和紊乱.常见的有电解多维、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与中药复合而成的复合制剂等,雏鸡添加此类物质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抗病能力,缓解应激等不良影响.例如添加维生素C可以应对鸡苗运输过程造成的环境应激,另外维生素C还有提高鸡群免疫力、抗过敏、缓解药物中毒的作用,并能减少鸡啄癖,加速伤口愈合.但需要注意:一是此维生素及营养类药物只能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二是正常情况下,雏鸡本身就有卵黄囊提供营养,过多补充会打破生理平衡,过量容易引起腹泻,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三是营养物质加入饮水中,也会造成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不利于疾病的防治;四是给药方式、药物剂型不同,营养物质在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也不同.例如电解多维一般没有液态多维吸收利用率高,未经包被处理的脂溶性维生素不如水溶性维生素饮水给药利用率高.

2 中药类

根据中药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等理念,临床上应用中药多为提高雏鸡自身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强化疫苗免疫效果,防治药物中毒等,对疾病保持较高的抵抗力.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多糖、植物血凝素、双黄连口服液、五皮口服液、五苓散、扶正解毒散、防风荆芥散等.其中黄芪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加脾脏、胸腺免疫器官的重量,能提高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促进浆细胞增生和抗体合成,作为免疫增强剂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能提高蛋雏鸡和肉仔鸡的日增重[2-5];余建国等给3日龄雏鸡注射黄芪多糖能显著降低鸡传染性法氏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陈强等在肉雏鸡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能提高肉雏鸡日增重,降低料肉比[7].植物血凝素能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效应T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杀伤病毒;细胞毒T细胞可直接杀伤病毒.植物血凝素同时也可刺激B细胞转化为浆母细胞,然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非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毒,另外还对疫苗免疫抑制剂有对抗作用.该类药物临床上也可与抗生素、维生素、疫苗等配合使用,辅助治疗和增强疫苗免疫效果[8-9],但需要注意配伍禁忌,例如含钙的中药不宜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合用,含有有机酸的中药不宜与红霉素、磺胺类药物合用,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等及其中成药,不宜与微生态活菌制剂如乳酶生等联用[10].

3 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是目前雏鸡使用最多的药物.常用药物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新霉素、安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氯霉素类抗生素(氟苯尼考)、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等)、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B、杆菌肽).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微生物细胞膜的功能、干扰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阻碍微生物核酸的合成.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雏鸡使用抗生素可以净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提高雏鸡成活率、整齐度,达到快速防治疾病的目的.但雏鸡使用抗生素要注意:一是了解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注重对症治疗,如青霉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阿莫西林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对支原体、霉形体、原虫无效,不能用来治疗鸡慢呼病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二是注重使用敏感度高的药物和交叉用药,有条件的可以做药敏试验,如治疗细菌全身感染的药物,可选用头孢、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等;治疗肠型大肠杆菌的药物,可选用安普霉素、新霉素、粘杆菌素、诺氟沙星等;三是要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协同增效,氨苄西林和阿米卡星配伍协同增效,氨基糖苷类药物不能与小苏打、维生素C一起使用,卡那霉素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会出现增强毒性;四是要注重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比如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在水中稳定性差,饮水给药要2~4h饮用完.四环素类药物水溶性差,最好拌料给料.还要注重时间依赖性抗生素(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和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五是合理用药,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氟苯尼考是防治雏鸡白痢、大肠杆菌病较为有效的药物,但目前在临床上对细菌的敏感度正在下降,防治效果比以前要差,雏鸡应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疗程使用,可以交叉用药,穿梭用药;六是尽量选用见效快,毒性小的药物,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毒性,有些药物有致贫血、致畸的副作用,对机体还未发育完全的雏鸡损害更大;此外还有些抗生素不仅能抑制和杀灭致病菌,也能杀死肠道的正常菌群.

4 微生态制剂类

微生态制剂是近几年养殖药物研发的方向.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是由一种或多种正常菌群微生物所制成的可以改善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平衡,或调节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成分包括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目前雏鸡上常用的菌种有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一般细菌含量以CFU/g、CFU/ml计算,这些细菌或能直接在肠道定植,或能促进辅助肠道定植菌的定植.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供机体营养物质,益生菌含有活性较强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菌体本身也是由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所构成,也能供给鸡群必需的营养;二是改善动物消化道微生态环境(菌群屏障、生物夺氧、生物颉颃等学说),可以竞争性抑制有害菌,为有益菌创造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保障肠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保证肠道的健康;三是参与机体免疫系统调节的学说,作为免疫激活剂,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微生态制剂主要功能:一是有效调节禽肠道菌群平衡,维系正常微生物的生长;二是抑制鸡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群的生长;三是提供营养物质与体内营养物质协同作用;四是提高家禽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肉质,降低料肉比;五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促进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整齐度;六是净化饲养环境,降低养殖环境中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效果最显著的是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类菌的总称,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都属于乳酸菌)[11-12].李旺等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乳酸菌,研究其对胸腺、法氏囊及脾脏发育的情况,结果表明乳酸菌能促进肉鸡后期免疫器官的发育[13].张志焱等研究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上清液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且以2ml饮用组效果最佳[14].有关专家将肉鸡接种艾米耳球虫虫卵21 d后,观察各组反应,结果显示:添加乳酸菌的肉鸡体质量最大,且粪便中虫卵数最少;同时,检测接种虫卵后不同天数的肠道IFN-γ及IL-2的变化,发现添加益生菌组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使用微生态制剂需要注意:一是避免与作用于肠道的抗生素一起使用,抗生素会对益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益生菌也会消耗进入机体的抗生素,使其防治疾病效果减弱;二是鸡群有疾病发生时要先防治疾病,再使用微生态制剂,才能达到更好地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效果;三是微生态制剂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及早建立鸡群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有害菌在肠道的生长和繁殖,可以减少以后鸡群肠道疾病的发生;四是微生态制剂剂量添加要准确,如乳酸菌类大量繁殖能产生大量乳酸,过大剂量添加会对机体肠道产生一定的应激,达不到更好的效果;五是微生态制剂要选择合适的保存环境,芽孢菌类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但乳酸菌类活菌应低温0~8℃或-20℃保存;六是大多数微生态制剂并非单纯制品,常含有培养基残留物、稀释剂、变异菌、杂菌等,大多数属于未知物质,都影响着微生态的实际使用效果,只有经过严格选育,品质优良的微生态制剂才能起到调节机体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平衡、促进鸡群生长发育的作用.

5 讨论

雏鸡药物的选择应充分与养殖条件、鸡群饲养管理和疫苗防疫等相结合,避免使用对雏鸡副作用大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可以使用营养类药物和微生态制剂,促进鸡群的健康成长,提高鸡群成活率、整齐度,降低鸡群的料肉比.

另外雏鸡药物的选择还要充分考虑雏鸡的特点,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的特点,但其体温调节能力很差、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抗病能力低,抗环境应激能力差.一是雏鸡要注重保温,鸡舍可稍热不可稍冷,夏季应适时补充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抗热应激的药物;二是家禽的肾脏较发达,药物在体内代谢得较快,转化得也较快,但肾脏的肾小球体积小,毛细血管分支少,结构较简单,有效滤过压较低,滤过面积小,药物易在体内、血液中蓄积,可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应避免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物的长期使用,应注重定期解剖观察肾脏状况和考虑是否使用通肾药物[15-16].

目前雏鸡药物选择的常见方案为0~1日龄使用葡萄糖,1~6日龄根据鸡群状况,选择使用抗生素(防治鸡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或营养类药物和微生态制剂,6日龄后疫苗免疫前后使用复合多维和植物血凝素等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后续再根据鸡群状况、病死雏鸡解剖情况选择药物.

雏鸡药物选择的具体方案要根据雏鸡状况进行变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案,另外最新研究表明抗生素替代品(中药、抗菌肽、酸化剂等)不能替代抗生素,非抗生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也会产生细菌耐药性.因此雏鸡药物的选择应遵循未病先防,要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剂量、时间、疗程等),避免滥用药物,浪费药物,这样才能提高养殖效益,提高养殖水平,培育出健康、生产性能高的家禽,步入绿色健康养殖的轨道,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马玉英,蒙旭辉.鸡卵黄抗体[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4):24-25.

[2]侯玉洁,张建刚,侯小辉,等.黄芪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广州饲料,2012,21(5):27-30.

[3]许灵波.黄芪多糖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15,(3):84-87.

[4]柏冬志,东方,唐文婷,等.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4,27(1):103-106.

[5]郭晓清,唐莉苹.黄芪多糖在鸡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1):45-48.

[6]余建国,朱楼英.黄芪多糖增强雏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抵抗力的研究[J].浙江畜牧兽医,2001,(1):27-28.

[7]陈强,姜莉莉,肖银霞,等.黄芪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3,(3):55-57.

[8]张珠明,汪仁莉,芦苇.植物血凝素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3):130-132.

[9]王德云,胡元亮,孔祥峰,等.中药成分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4,(6):578~580.

[10]谢健敏.浅谈抗生素与中药配伍[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1):60-61.

[11]马春阳,罗正,李鸿博,等.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及抗体效价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5):60-64.

[12]杨金霞,杨金彩.益生菌对肠道上皮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4):577-583.

[13]李旺,刘永磊,孙二刚,等.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对肉鸡免疫器官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3(6):1-3.

[14]张志焱,刘红莲,刘海涛,等.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5):78-82.

[15]毕学群,李虎,姜俊保,等.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12):116-117.

[16]郭建军.雏鸡开口保健药物的选择[J].北方牧业,2016,(18):28.

S859

B

1004-5090(2017)09-0011-03

2017-07-25)

猜你喜欢
雏鸡乳酸菌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酸和盐胁迫对乳酸菌活性的影响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酸奶是坏了的牛奶吗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