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下基层环境监测的形势任务与对策

2017-03-02 19:47付旭东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3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监测

付旭东

(定西市环境监测站,甘肃 定西 743000)

新起点下基层环境监测的形势任务与对策

付旭东

(定西市环境监测站,甘肃 定西 743000)

阐述了当前基层环境监测发展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垂改指导意见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出台的背景下,以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提出了政府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在新起点下弥补短板,理顺关系,提升监测能力的具体对策。

新起点;基层环境监测;任务;对策

为了着力解决职能部门监测职责划分不清、监测系统体制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矛盾,探索打破环境监测事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统一监测数据评判标准[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同时,新《环保法》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出台,是适应环境监测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是破除制约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顽瘴痼疾,统一环境监测工作权利和义务不可错失的契机,是改善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变的重要起点。

1 当前基层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具体形势

当前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建设阶段和打基础阶段。2015年2月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有序放开公益性、监督性监测领域”,环境监测社会化市场开放趋势不可逆转,形成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和社会环境检测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相比较,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差距悬殊,环境监测装备相对落后,硬件不足;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结构相对单一,监测自动化、信息技术、生态环境等专门人才缺少,人员混岗、混编现象较为普遍;环境监测工作领域基本停留在常规指标,监测分析项目存在盲区;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业务经费比较紧张,政府投入不足与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任务不相适应[3]。

2 新起点下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任务

本着因地制宜、整体设计、分层定位、逐步推进的原则,循序发展,稳步提升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撑、技术监管和技术服务能力。以实现“三个说得清”为目标,不断夯实基础和提升能力建设,保证环境质量监测等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结合本地域实际,强化地方特色监测能力建设,满足环境管理的基本需求。努力提高监测技术水平,适应监测要素、项目扩展的需要,服务于环境保护、应急和执法等领域的基本业务水平。保证和提升监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环境监测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发布,增强对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和监督能力,推进监测业务和科研创新互相促进,增强环保工作的预见性,准确预测预判潜在环境风险[4],充分发挥监测技术先导和技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破解地方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是理顺环境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严格贯彻落实省以下环境监测机构垂改具体要求,建立基于环境现状、科学务实的创建考核指标体系,减少地方行政干预冲动,从制度上和技术上规避行政干预,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化。二是建立科学的污染源监管评价体系。贯彻服务性监测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具体要求,推动建设项目监测工作的静态与动态管理相结合[5],从源头上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防范环境风险;正确处理污染源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的关系;探索建立污染源单一要素监测与环境质量变化相结合的监督考评制度。三是建立环境监测综合保障机制。整合省以下环境监测网络,健全和完善监测系统激励机制;建立监测业务资金保障体系,优化配置监测资源、合理分配监测业务,不断夯实监测基础建设和提升监测现代化水平。四是建立有效的监测技术上下级指导和考核制度,帮助基层监测机构逐步增强技术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3]。从而实现省以下环境监测机构垂直制度落地生根,强化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做到全面服务于环境管理、应急执法、公众信息知情等领域。

3 推进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弥补四个方面的短板

一是明确环境监测工作的职责和定位。进一步确立政府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环境监测服务中的作用,确定各环境监测行为主体的资质资格要求,规范准入条件。发挥政府环境监测机构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中行使监测权利和义务的公益性作用,尽快明确行为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制定环境监测各类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6]。

二是树立政府环境监测的形象。树立环境监测品牌,健全环境监测文化,提升环境监测形象,普及环境监测知识,加强环境监测宣传。按照国家规划设置统一的环境监测站(点)网络要求,统一环境监测品牌文化,统一环境监测标识和宣传口号。通过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观环境监测实验室,现场观摩实验流程,了解自动监测设备运行和信息发布,观看环境应急监测演练等活动,真正体现环境监测的正能量。二是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通过流水线性的作业方式,统一环境监测这一产品的制作和输出。三是建立一流的质量保障控制体系。建立和保持与其承担的检验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并严格按照体系要求去实施,保证整个环境监测体系得到有效的管理;四是统一环境监测信息的发布,建立一流的环境监测宣传体系,建立环境质量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运用多媒体和搜索引擎,链接当地环境质量信息,推动环境质量信息的实时公布和污染预防。

三是提升环境监测服务水平。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应强化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管理”的核心职能,围绕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需求,积极转变观念,强化自身,树立为人民群众、为企业服务的思想,通过优化监测流程,加快工作进度,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提升环境监测综合分析的“附加值”,对环境管理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提供快速、精确和跟踪服务。其次要凸显“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运作理念,加强环境监测服务的宣传[7],强化同社会检测机构开展委托服务的竞争与合作,全心全意提供监测服务,推动建立规范统一、竞争有序、诚实守信的环境监测服务格局。

四是整合基层环境监测资源。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对地方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的监测职责尽量细化,减少交叉和重叠;对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和职能任务进行科学化、法定化的划分;要优化监测资源配置,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投入、能力与任务相配套,做到政事分明、事社分明。按照国家环境监测垂直改革试点要求[8],推动基层环境监测部门扁平化管理模式,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在具备常规监测项目的基础上,按照省内布局和地域特点,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实验室,切忌一哄而上,避免高、大、全型的实验室遍地开花,乱撒胡椒面,造成资源的浪费;避免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制约基层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9]。针对部分县区环境监测力量薄弱的现实局面,按照市州地域和经济特征,建立市管区域性的环境监测中心,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统一行使区域内生态环境监测工作[10],业务费用按照相关县区监测数据量要求由县级政府分别购买。通过整合区域监测资源,促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提升环境质量和效率,发展具有县域特色和专业特定的基层监测站点[11]。

3.2 理顺四个层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环境监测系统内部的关系。《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印发后,需要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系统内部及同级之间的管理体系,规范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责任、义务和权力,建立明晰事权、落实责任、健全制度、科学规划、集成创新的环境监测网络,规划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验收监测、委托执法监测网络全覆盖,实现监测信息共享和应用。特别是垂改管理后,市级监测机构要具备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将决策、执行和管理、监督等职能传导至科室和县级监测机构[12]。密切友邻市州监测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实现环境样品同步监测,优势互补。

二是加强管理与环境监测内部的关系。按照机构改革关于政事分开的要求,做好环境监测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的分离工作,推动环境监测工作定位转型。政府下属环境监测事业机构,要将工作重点从过去的环境监测行政管理和技术并重转到抓好环境监测业务上来实现“技术立站,科学兴站”的定位转型。不断深化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生态监测、预警与应急监测、委托执法监测等重点任务工作,结合环境管理的需要,加强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加强与环境管理部门的汇报和配合,为环保目标责任考核、环境管理决策、监督执法、污染减排、环境统计等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协调环境执法与环境监测的关系。实施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业务联动、实现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协调发展、落实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保障措施,相互了解彼此业务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相互配合协调运作制度保证,强化监测监察应急演练与日常执法运行工作。

四是监督与社会检测机构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环境监测与社会化环境监测服务的关系,合理划分环境监测服务范围;严把准入机制,实行环境监测质量淘汰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服务管理制度,使环境监测服务规范化,让社会化环境监测服务真正成为政府环境监测服务的有益补充。与此同时,政府环境监测部门要强调事中、事后监管和对社会监测机构及其监测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督促社会检测机构和排污企业承担相应责任,保证监测市场依法有序运行。形成以政府环境监测机构为骨干、其他有关部门行业监测机构分工协作、社会监测力量广泛参与的环境监测格局。

3.3 提升基层环境监测的四种能力

一是提升基层环境监测软硬件水平。从统筹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需求出发,加大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力度,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全面加强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潜在风险源及应急监测等方面的作用,在国家出台《环境监测机构编制标准化建设方案》后,将基层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围,促使环境监测标准化和能力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和提高。强化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职能,准确做到处置环境突发性事故,降低环境风险产生的危害;实现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和快速传递,能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潜在风险,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强化自身管理能力。环境监测部门要始终坚持“数据质量是监测工作生命线”的原则不动摇,不断完善监测管理和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对环境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都要实施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其有效运行。定期对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等执行情况、环境监测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开展质量巡查、同步监测、实验室比对、质控考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检查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落实环境质量管理逐级报告制度。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避免因数据质量问题而损害监测队伍形象、影响监测公信力,进而维护环境监测的“诚信”和“话语权”[13-14]。

三是改善环境监测的地位条件。要抓住生态环保体制改革这个重大机遇,将环境监测预警改革全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之中,建立和完善独立、公正、权威、高效的环境质量监测、评估与考核预警体制,破除现行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弊端,加大生态环境监测职能和相关资源的整合力度,将监测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重点保障和全额预算管理,改变垂改后部分县级监测机构无业务经费依靠自身创收维持正常工作运转的被动局面,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四是提高监测人员待遇。尽快完善基层环境监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坚持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制度,挖据人才潜力。推动制定基层监测部门引进技术骨干和提升本地技术人才发展空间的政策[15]。改变环境监测系统内部技术职称评审机构和职称评审中重论文、轻工作经历和业绩的模式,发挥环保系统监测技术人才具有实践经验优势的作用。严格进人考核机制和办法,通过公开招考、招聘,把真正有知识、专业对口、有工作能力的人才吸收进监测队伍。落实基层监测人员相应待遇和保障性措施,提升广大基层监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贯彻实施新环境保护法 推进环境监测跨越发展.中国环境网[EB],2014-12-01,http://www.cenews.com.cn/xwzx2013/zcjd/201412/t20141201_784379.html.

[2]滕加泉,陆加琪,刘芳,等.新常态下环境监测的机遇和挑战[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5,7(6):63-66.

[3]商博,张强,李茜,等.山东省环境监测转型发展实践与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3):18-22.

[4]王延军,蔡焕兴,王荣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历史转型期管理体制与职能定位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6):1-5.

[5]王盛才.环境监测工作转型关键何在[ N ].北京:中国环境报,2009 - 02- 13(2).

[6]李国刚,康晓风,王光.“新环保法”对环境监测职责定位的研究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3):1-3.

[7]邹小红,文燕姬,魏绮思.提高环境监测服务质量赢得先机[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5):5-6.

[8]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63号)[EB],新华社,2016-09-22,http://www.gov.cn/zhengce/2016-09/22/content_5110853.htm.

[9]刘长军,邵卫伟.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5,7(1):45-48.

[10]王秀琴,陈传忠,赵岑.关于加强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1):187-190.

[11]宋国强.环境监测生产性及业务创新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2):1-4.

[12]朱群.论地级市环境监测站的科学管理—以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例[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8(3):61-63.

[13]陈斌,傅德黔.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2):1-6.

[14]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4):1-4

[15]牛航宇,陈善荣,徐琳,等.关于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3):14-18.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Tasks and Suggestion Under the New Starting Point

FU Xudo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Dingxi,Gansu Dingxi. 743000,China)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vertical reform guidanc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scheme”,with the goal of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under the new starting point,put forward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of the government to make up the short board,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enhance the monitoring capacity of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new starting point;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asks;suggestion

付旭东,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统计分析

X21

A

1673-288X(2017)03-0065-03

引用文献格式:付旭东.新起点下基层环境监测的形势任务与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3):65-67.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监测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不断完善排污收费工作 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