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短讯

2017-03-02 21:00
海相油气地质 2017年2期
关键词:盆系四川盆地水合物

百字短讯

·勘探与进展

四川盆地首次发现泥盆系天然气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双探3井(位于四川省剑阁县盐店镇红花村,井深7600多米)的泥盆系中测试,获日产量11.6万立方米,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发现的新工业油气层系——泥盆系,显示了泥盆系具有良好的资源发现潜力,并具备整体部署勘探的条件。四川盆地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盆地西缘及西北龙门山1一带,泥盆纪龙门山地区的古地理处于西部松潘——甘孜海域的东缘。泥盆系也是四川盆地发现的第27套油气储层,它为四川盆地开辟了找气新领域。

自贡地区首口页岩气井获气流

四川自贡地区首口页岩气井——自201井,经大型水力压裂改造后,获日产天然气14万立方米。气井位于自贡市荣县双石镇,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威远构造南翼针对志留系龙马溪组所部署的一口页岩气评价井。钻井经直井取得实钻储层相关资料后,进行直井改水平井,完钻井深5167米,水平段长1300米。该井的成功获气,为川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挪威海上发现50亿方天然气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通过初探井(完钻井深为海面以下11246英尺,完钻层位下侏罗统)和评价井(完钻井深为海面以下8297英尺,完钻层位上白垩统),在挪威海上获得了重要的天然气发现。此次发现距离挪威海北部的Alve气田大约4英里。初探井在晚白垩纪砂岩地层中共钻遇了大约22英尺高的气柱。经初步估计,此次发现的可采天然气储量规模在10亿~50亿立方米之间。

美国发现近30年来最大陆上油田

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Repsol)与美国阿姆斯特朗油气公司(Armstrong Energy)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北坡(位于北极平原北部的Nuiqsut附近),发现了储量为12亿桶的大型油田。这是美国30年来在陆上所发现的最大油藏。雷普索尔公司预计,该油田将于2021年投产,日产量将达12万桶。

·新观点与新发现

大洋缺氧与湖泊有机质增加的关

联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利用湖泊中黑色页岩的放射性同位素、孢粉以及地球化学相关数据,研究了侏罗纪早期大洋缺氧事件对大型湖泊碳循环的影响。研究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水文循环的增强,使得侏罗纪早期的大洋缺氧事件引发了湖泊有机生产力的增加,进而促进了河流的营养供应,导致了仅四川盆地就有约4600亿吨的有机碳被沉积下来,形成了全球碳循环中一种重要的负反馈。

南海发现世界首例碳酸盐质岩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良与中、美、德等国科学家合作,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获得的南海钻孔岩心进行了地球化学、同位素化学和矿物学研究,发现了世界首例碳酸盐质岩浆,及其向碱性玄武岩连续转化的现象。地幔中存储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碳,而碳酸盐质岩浆中含有大量的CO2。多年来,室内的高温高压实验曾推断:在CO2的参与下,地幔中极有可能存在碳酸盐化的熔体(岩浆),这种熔体可能与碱性玄武岩成因有某种关联。本次发现确认了地球上真实存在碳酸盐质岩浆,这一发现对深部碳循环和全球碱性玄武岩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中国找到生物大灭绝后微生物复

苏的证据在地质历史中,生物大灭绝之后,常常会伴随着微生物的再次繁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与法、澳等国大学合作,详细研究了甘肃磁窑(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前黑山组中段下部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叠层石,厚度约16m,横向分布约200m),利用菊石、介形虫、孢粉等生物地层的综合分析,确定该叠层石形成于石炭纪最早期,是泥盆纪末生物灭绝事件(距今大约3.59亿年)之后海洋微生物繁盛的产物。有专家认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繁盛,是由于生物大灭绝造成大量海洋动物的灭绝或急剧减少,使得海洋后生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的扰动和啃食作用减少所致。

·新技术与应用

通过测定石油的荧光寿命计算其

密度包裹体石油的密度是开展流体PVT模拟、判断油气充注时间以及恢复储层温压历史的关键参数之一,而传统的方法技术尚难以准确估算包裹体中的原油密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测定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不同密度原油的平均荧光寿命,建立了原油密度与原油平均荧光寿命的线性回归方程,并据此计算出了塔里木盆地三类具有不同荧光特征的单个石油包裹体的原油密度,为塔中地区油气源对比和勘探评价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吉林大学发明可燃冰冷钻热采技

术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经10余年攻关,成功研发了国内外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与国际上通用的“被动式保压保温取样”钻探原理不同,新技术首次提出了“主动式降温冷冻取样”原理,发明了钻井泥浆强化制冷方法、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冻取样方法和高温脉冲热激发开采技术,主要指标超过国外同类技术。该技术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里盆地,首次钻获我国陆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并成功实现了试开采,打破了国外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技术的垄断,填补了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的空白。

·其他

“古老碳酸盐岩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安岳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成果

获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组织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川庆钻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联合攻关,取得了重大科学发现和理论技术创新。克拉通内裂陷的发现、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和储层形成机制等的创新,对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元古宇—寒武系成藏理论创新和勘探突破具有深远的意义。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对改善国家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盆系四川盆地水合物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四川盆地奉节地区上古生界古隆起特征及地质意义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川西地区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吗?
——一个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推论
四川盆地“绿豆岩”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云南麻栗坡新厂冲-西畴兴街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北地区ST3井泥盆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一次四川盆地雷暴天气的数值模拟分析
热水吞吐开采水合物藏数值模拟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保压转移的压力特性

海相油气地质2017年2期

海相油气地质的其它文章
近刊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