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的场所适应性设计研究

2017-03-02 10:00
山西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原址老城区适应性

夏 春 喜

(山西晋设拓凡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9)

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的场所适应性设计研究

夏 春 喜

(山西晋设拓凡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9)

论述了在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的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并从规划布局、功能分区、空间形态、细部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太原市第十一中学原址新建项目的场所适应性设计策略,从而提升中学校园的环境和空间品质。

老城区,中学,校园,设计策略

1 背景与现实意义

不同于异地择址新建中学设计,通常项目用地选在较为充裕的郊区,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面临着用地紧张等较多现实问题。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城市老城区部分中学面临年代久远、功能布局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问题,除少数可更新改造外,大部分需原址新建,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市民人数的增长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加,绝大部分中学面临学生容量增加而用地不足的难题。这给城市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果无视这一现实背景,单方面考虑满足学生容量需求,势必会造成校园活动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压缩和不足,不利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实施。除了用地紧张外,老城区建筑层数普遍不高,城市肌理相对均质,建筑风貌和色彩相对统一,如何与场地既有环境和谐相融也构成了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设计的另一大挑战。作为城市校园建设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城区中学原址新建正在成为一个遍及全国城市的大量性项目,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不能不对老城区原址新建这一特殊的命题视而不见而采用普通新建中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场所适应性设计理念提倡回归场所本身,研究场地和环境现状,逐项做出回应并从全局进行统筹,经过综合考量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取得各方面要素的平衡。从这个层面上讲,基于场所适应性的设计理念为当下的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设计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的视角。

2 场所适应性设计策略

场所适应性设计的本质即因地制宜,采用尊重既有场地和环境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建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不降低其他品质。场所的适应性设计策略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项目场所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找到适宜的设计策略。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生容量很大但用地紧张;周边交通不便,需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退让形成校前缓冲广场;原有城市肌理和风貌已经成熟并基本固定,建筑风格需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建筑限高,需考虑与周边建筑高度基本保持一致等等。以太原十一中学原址新建项目设计为例,该校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北一巷10号,现太原市第十一中学校园。校址西邻新华化工厂宿舍区、东邻兴安化学材料厂宿舍区、南侧为迎新街、北侧为迎新北一巷。规划用地南北长约220 m,东西宽约108 m,面积23 924.57 m2(约35.89亩)。该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同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基本相同。

项目用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场所适应性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基本的设计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即可根据具体的问题作出针对性的设计回应,形成适应性的设计策略。以太原十一中学设计为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2.1 布局策略

用地紧张是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项目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最大挑战,因此需要在布局上针对用地环境做精心考量,以适应场地条件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太原十一中学原址新建项目由于用地十分紧张,标准操场确定之后剩下的可建用地十分有限,故建筑体量围绕保留下来的标准田径场地进行三边环绕式布局并运用中轴线、庭院围合、空间序列等等设计手法将广场、建筑、景观、灰空间等这些空间构成要素组织成有机的校园空间(见图1)。校区的整体布局采用“公共资源区(即教学、实验、办公、服务)—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的功能布局模式,根据校园人行活动的流线形成空间的主体架构。这样既能靠近教学区方便体育设施的使用,同时又有利于生活区日常的开放,充分发挥体育设施的使用率。校区由一层架空连廊穿插整个校园空间,南北向景观轴与建筑围合成院落空间。轴线的终点为6层高的宿舍,轴线的开始是主校门进入校园核心广场,同时也是校区内景观和视觉的焦点。考虑到校区基本空间框架的总体特色与原有城市路网开口的衔接等主要因素,本设计共设有主校门一处,次校门一处。其中主校门设置于新校区南侧迎新街上,是南北校园轴线的起点,连接了校园内南北向的公共活动综合带。同时为了适应节假日时家长接送学生的需要,对建筑体量进行后退形成入口前广场。

2.2 形态策略

功能分区合理、集成高效的组织原则是设计校园空间的重要准则之一。规划不仅仅关注从布局上对用地条件的适应和校园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而且更关注校园建筑形态与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和适应。原址新建校区的建筑设计采用现代简洁的形体塑造手法,利用不同颜色的体块穿插与组合,形成外型简洁雅致,形态典雅大方的建筑形象。因为地处寒冷地区,建筑2层连廊和服务用房相互连接,既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性和全天候特点,又将整个校园建筑围合成一个“U”形的合院布局。综合楼底部3层在入口处架空,增强入口处的通透性和空间感,同时形成整个建筑形态的活跃元,成为主入口的标志性建筑,丰富城市街道立面。学生公寓设计则运用建筑设计的“减法”策略进行掏空,从而从功能上与底层的公共服务裙楼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区,同时也形成了公寓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丰富了建筑形态,增加了生活氛围。在保证结构规整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通过外墙适当的凹凸变化和虚实对比,使建筑的风格统一而富有变化。建筑色彩则是提取了周边建筑的主色调——灰色作为建筑主色,以体现对场地周边环境的适应。

2.3 空间策略

课堂教育之外的活动空间,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址新建中学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在满足功能容量的同时不降低场所和空间品质,为此在太原第十一中学原址新建项目设计中,面临紧张的用地条件,依然划分出了必要的室外活动空间,并进行精细化营造;其次,细化建筑内部空间,根据各个功能空间内部的功能要求组织合理的交通流线,并在相应的节点空间进行放大以营造公共活动空间,鼓励学生的相互交往交流,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综合楼设计中特别考虑了师生交流空间的设计,宿舍楼也采用“减法”手段将底层掏空,形成男女学生生活的共享空间;最后,根据相应布局分区和建筑体量关系统筹整个校园空间环境设计,在适应紧张用地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营造丰富变化的空间层次,以提升整个校园的空间品质。

2.4 细部策略

为了创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并体现校区所在老城区深厚的人文背景,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应该体现对所在场所周边建筑风貌的继承和发展,以体现项目的所在地适应性。在继承传统文脉空间的同时,又需要融入现代设计语汇,以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太原十一中原址新建项目设计在建筑选材上采用玻璃幕墙和部分砖墙组合,使其具有浓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同时又具有时代特性。建筑立面主要采用等高玻璃面与色块墙相间的处理手法,增强立面韵律的同时,强调虚实对比,在与周边建筑细部形成风貌适应的同时,也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吸取周边民居细部做法,侧立面设计出挑的小阳台,与倾斜的侧墙形成丰富的光影,体现了对老城区建筑风貌的继承和发展。

3 结语

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因为面临用地紧张,周边环境约束条件较多等问题,既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容量需求同时又不能牺牲中学校园环境和空间品质,这给该类型建筑设计带来了特殊挑战,同时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设计命题。笔者为此提出了场所适应性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太原十一中原址新建项目设计总结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设计策略,以探索这一命题的答案,提高老城区原址新建中学的设计品质,为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供环境和空间保障。

[1] 张 萍,曹更立.学校原址扩建规划中的整合、传承与提升——以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扩建为例[J].华中建筑,2015(1):26-27.

[2] 王爱国,吴俊平.基于系统角度对场地适应性设计策略的探讨——以海口市白沙门公园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9(10):35-36.

[3] 张险峰,李亦清,王 倩.自然生态共生视野下校园空间规划与建构——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异地新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12(7):83-85.

Study on the new school field adaptability design in the old city location

Xia Chunxi

(ShanxiJinshetuofanBuildingDesignConsultingCo.,Ltd,Taiyuan030009,China)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alistic meaning of new middle school in the old city location, and describes the field adaptability design strategies of new-built Taiyuan No.11 Middle School project from aspects of planning layout,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spatial morphology and specific design, so a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qualities of the middle school campus.

old city district, middle school, campus, design strategy

1009-6825(2017)02-0039-03

2016-11-04

夏春喜(1987- ),女,助理工程师

TU244

A

猜你喜欢
原址老城区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南府原址新考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2017年第四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备案名单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