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创作应该重视叙事节奏

2017-03-02 17:54曾小明李妍昀
艺海 2017年1期

曾小明+李妍昀

〔摘 要〕人物台词的叙事节奏直接决定了人物动作与剧情发展的节奏,因而创作出富有动作性、蕴含情节发展动力、参与画面叙事的人物台词,为影片获得完美节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台词创作 动作性 情节动力 台词叙事 叙事节奏

瑞典导演伯格曼指出:“电影主要是节奏,它在段落的连接中呼吸。”①可见,节奏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节奏是影视作品生命的脉搏。完美的节奏让影片扣人心弦,富有艺术魅力,并引起观眾强烈的情感共鸣,而缺乏节奏感的影片无法将观众带入,正是因为此,电影节奏一直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重视。不过,由于电影节奏最终由导演、剪辑和演员共同完成,因而这种重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影像节奏的把握上,而对剧作节奏缺乏必要的关注。

剧本乃一剧之本,同样,电影剧本的节奏决定了未来影片节奏的基调。剧本节奏紊乱,会直接导致电影总体节奏的失败。当有人问及《疯狂的赛车》没有《疯狂的石头》那样富有感染力时,宁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觉得问题基本上出在剧作上,就是写得不好吧。忙着应付事件……所以在电影中就损失掉很多东西。”②由此可见,重视剧作节奏的营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定电影剧本的节奏因素,主要包括叙述性语言里的影像造型和人物语言里的叙事结构。人物语言又简称台词,包括对白、独白与旁白等形式,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塑造人物与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功用。因而,台词的叙事节奏直接决定了剧情发展的节奏。

为了更好地探究台词的叙事节奏,笔者将《疯狂的石头》原创剧本中的台词与电影台词进行比较研究。《疯狂的石头》从剧本文字到电影影像,其中的人物对白经过岳小军、张承、宁浩等人的多次讨论与修改,用宁浩本人的话来说,这种集体创作很“适合我,我比较懒,喜欢多找几个人聊聊”③。经过“几个人聊聊”后的剧本台词或删减,或增添,与电影台词相比,变化很大。毫无疑义,富有叙事节奏的电影台词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喜剧元素,增添了喜剧看点,为影片成为低成本成功的典范之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影视创作者又是如何让台词富有叙事节奏呢?通过深入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应满足以下三点:

首先,台词要富有动作性。影视艺术里面强调的动作,并不单纯局限于人物的表情活动与形体动作,更为重要的是指影视作品中冲突呈现的状态。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戏”指的就是该部影视作品具有很好的冲突,冲突来自矛盾,矛盾是冲突的酝酿阶段。正如宁浩所说:“真正凝聚一个东西的力量是每个人的欲望,这是一个故事的核心和动力,也是传统叙事所讲的,一切的出发点源于人物的动作。”④人物的动作源于欲望并表现欲望,欲望又产生矛盾,并形成冲突,因而蕴涵潜在动作的台词更易引起大众的观影兴趣。

以剧本第31场戏为例:包世宏与三宝将翡翠放进展台时,三宝不小心碰落包世宏的烟头而在展台的绒布上烧出一个小黑疤,整场戏只有包世宏一句台词:“八百万?谁买呀?”⑤而在电影中却变成了八句台词:

包世宏:打开

三 宝:八百万,刨了税我得中两次大奖了。

包世宏:在我这里就值四千八。

三 宝:我给你八千四,你把它给我吧。

包世宏:你娃鬼迷心窍了……你看,你看,眼睛瞎了啊……差点闯了大祸(指小黑疤)。

厂 长:哎,啥事?

包世宏:没事,没事。……我觉得那个灯……

显然,宁浩等人以经验作为依据,随着剧情的演绎对原创剧本的台词进行了删减与添加,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便是使台词更加富有动作性。其扩展后的台词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三宝“你把它给我吧”完成了一个潜在动作的建置,并直接导致了包世宏对三宝的留言“包头,咱有钱了,等我好消息”的误解,为包世宏和三宝的冲撞埋下了伏笔,而将翡翠真正掉包的谢小盟以及三土贼搁置一边,从而加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第二,强调了烟头将绒布烧出小黑疤这一突发动作,这样便构成了特定的音画体系,形成了一个戏剧情景,并让这个小黑疤参与叙事,后来包世宏发现翡翠两次掉包正是以这小黑疤为参照物。可见,通过台词来渲染动作的建置,让动作本身变得有意味,极大地增强了台词所引起的戏剧悬念。

同样,剧本第116场戏,四眼雇请的国际大盗麦克盗窃翡翠失败,致使周董购买该工厂一再延迟。周董见到四眼时愤怒地说道:“你他妈给我找的高手高手高手呢,到现在他妈联系不上!明天石头就拍卖了!事儿全他妈坏你头上了!一个破石头你都搞不定。”修改后的电影台词,周董:“你给老子我的高手在哪里呀,到现在都联系不上!一个破石头都搞不定。我再跟你说一遍,老子的资金进去已经两个月了,到现在连一块砖都看不到,老子要是血本无归,老子先放你血。”从剧本台词到电影台词,周董的期待与欲望更加强烈,一句“老子要是血本无归,老子先放你血”加强了语境假设,暗示了剧情的发展,极易引起观众的心理期待,从而增强了戏剧效果。当周董的弩箭穿透四眼的胸膛时,观众才猛地想起周董的这句富有潜在动作的台词所蕴含的力量,从而增强了观众因理解剧情而获得的愉悦体验。

其次,台词不仅要与剧情紧密结合,同时还要蕴涵着推动剧情发展的力量。影视创作者在设计情节时往往借助转折、抑扬、张弛、蓄放、延宕、伏应、反弹、离合、重复等艺术手法,铺陈出跌宕起伏而又引人入胜的剧情故事。纵观这些艺术手法,最终都是为了营造出影片的前后呼应、回旋反复的节奏感。对于这一点,李迅在探究《疯狂的石头》的成功时亦同样指出:“精炼的剪辑、细致的情节铺垫、密集的笑料、对重点细节视觉呼应的强调,都是国产影片极为罕见的。冯小刚的喜剧是单一路嘴皮子喜剧,《石头》则是视听平衡的喜剧。”⑥这种“对重点细节视觉呼应的强调”在《疯狂的石头》的台词中十分常见。

剧本第4场戏发生在面包车里,两人的对话主要围绕收音机播报的新闻和包世宏的工作展开:

收音机里传出新闻播报:……一颗价值连城的翡翠出现在我市……工艺品厂……这在世界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三 宝:唉,是不是说咱们厂?

包世宏:行了吧,咱们厂能有那玩意,还至于要破产倒闭?

三 宝:你真不干了?

包世宏:要不我考这驾照哪,我小舅子还等我跑夜途呢……

三 宝:你这病跑夜途成吗?

这时,车顶忽然传来咣当一声。包世宏连忙踩刹车。

与第四场戏对应的电影台词:

画外音:本期中奖号码为03,09,10,14,15.

包世宏:雷劈死你八次,你中不了一次,你还买。

三 宝:医生说连自行车都不让你骑,你还开车。

包世宏:你不要跟別人说啊,我拿厂里的车练手艺啊。

画外音:近日我市工艺品厂在公共厕所改造施工中意外发现价值连城的翡翠原石。

三 宝:哎,包哥,在说我们厂子呢。

包世宏:你穷疯了吧,你还指望天上掉美元啊。

咣当一声,车窗挡风玻璃让高空而下的可乐罐砸开了一个大大的窟窿。

与剧本台词相比,电影台词仍旧保留了翡翠话题,引出了全剧的叙事焦点。除此之外,不同点亦格外明显,剧本台词将焦点落在包世宏何去何从上,主要为深度塑造包世宏这个人物形象服务,但是包世宏跑不跑夜途与此时的剧情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因而容易给人带来静态的沉闷之感。电影台词将注意点引向包世宏驾车这一进行动作,首先让观众漫不经心地听过,而紧接着的可乐罐砸碎车窗玻璃和与四眼撞车情节的离奇出现,让观众猛然发觉围绕驾车展开的对白其实是一种相当高明的铺垫与暗示。如此呼应,符合大众的观影期待,既让观众感觉到情节发展的曲折离奇,又让观众觉得故事的真实、流畅与自然。

如此不露痕迹的呼应还表现在“指望天上掉美元”这句台词所营造的戏剧情景中。这句富有意味的台词话声刚落,紧接着的是高空而下的可乐罐的“咣当”声,增添了影片的笑点,加强了喜剧的幽默效果。同时,正是谢小盟高空投下的可乐罐,将围绕翡翠而形成的警匪关系的四起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如此,音与画互相依赖又互相促进,台词来自剧情又推动剧情。显然,这种呼应是一种艺术化的节奏,避免了影片情节的松缓而充满着一定的艺术张力,不断给观众制造兴奋点,让观众时刻感觉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也正是因为此,宁浩在回忆《疯狂的石头》制作时,明确指出:“我觉得拍这样的戏,单场之内就需要有比较准确的戏剧表现和节奏。”⑦只有有了单场富有韵律的运动节奏,才会有整部影片完美节奏的产生。

再次,富有叙事节奏的台词应该精炼,同时还要巧妙地结合画面进行共同叙事。一般而言,无法扩展成画面的叙述性台词容易让电影产生凝滞感,破坏剧情的节奏,损害电影的艺术魅力。对于这一点,英国著名电影评论欧纳斯特·林格伦早就明确指出:“通常有声电影中的视觉部分是比较重要的……有声电影中使用对话应该考虑这个事实。”⑧我们以剧本中的第6场戏为例:

6,工厂厕所,日 外

厂长正仔细研究厕所围墙上的一个大窟窿,身后跟着两个工人。

厂 长:这个厕所就是用当年的废料搭建的,这都能让张师傅找到,不简单。

小李子凑到厂长耳边,小声说了一句什么。

厂长点点头直起身,指挥工人:把这几面墙都拆了,再仔细找找!

他跟着小李子走开。

小李子:咱们请谁来开这工?

厂 长:我已经叫人到北京请吴爷了。

小李子:那可得花大价钱,值吗?

厂 长:我在这厂里干了三十年,还没见过这么好的料。不请他谁玩得了?

与第6场戏相对应的电影台词:

厂 长:小李子,这是不是原来我们剩的玉料?

小李子:是呀,你偏心眼啊!你们男厕所要全部用玉石来砌。

厂 长:拆!拆!拆!都拆了,把这石头拿到车间,让张师傅好好看一下啊。

剧本中的第6场戏,有时间上连续的3个画面:厂长探寻玉石;小李子在厂长耳边低语;厂长与小李子一起离开;由文字变成影像,只保留厂长探寻玉石画面,台词亦由6句话107字变成3句话70字,减短了镜头的时间长度,加强了镜头转换的密度,避免将观众长时间停留在一目了然的场景中,从而凸显了影片明快的节奏感。为了配合台词的精简,影片将剧本中台词所提及的吴爷这个人物删去,显然,将张师傅和吴爷两个人物合并,避免次要人物繁杂,这也是出于节奏上的考虑,正如宁浩所说:“单线故事比较容易找节奏,哪儿松哪儿紧,哪儿人物多一点,哪儿事件多一点。”⑨另外从艺术手法的把握上,电影台词比剧本台词更具有跳跃性,很艺术地交代宝石出现的背景,然后故设悬念,从而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随着剧情的曲折迂回而产生情绪波动,一直延宕到第13场戏才道出厂长“翡翠搭台,经济唱戏”的真正意图。如此处理,极易产生层次分明的节奏感。

台词的精简亦可以借助画面叙事来实现,在很多情况下,用画面代替台词,不仅大大节省了剧情发展的时间,同时更容易唤起观众某种情绪的感应。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莱翁·慕西纳克就曾经指出:“节奏是一种心灵上的需要,它通过一种下意识活动补充了人的空间感和时间感。”⑩可见,电影节奏是以时间与空间上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只有与观众的心灵节奏合拍,才能震撼观众的情感。剧本第10场戏的修改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三个土贼以搬家为幌子将某一居民家洗劫一空,整场戏加上画外音共13句台词200多字,尤其是该受窃居民的女邻居“你别买了,我先看看老刘家有醋没”,“嘿!老刘家搬走了!上礼拜借你那二百块钱还你了吗”等与剧情发展毫不相干的台词,将会严重影响影片的节奏。为了避免剧情的凝滞与缓慢,不至于让次要情节冲淡主要情节,宁浩等人将台词精简为短短3句34字,再加一个搬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拥挤在楼道口的三人画面,便将三人的身份交代得清清楚楚,从而加快了影片的整体叙事节奏。

简言之,富有韵味的节奏感是一部电影的生命脉搏,婉转起伏的节奏才能引起观众心理上的律动,才能让观众获得美的艺术享受。在营造影片整体节奏的过程中,台词的叙事节奏至关重要,因而在创作剧本时,剧作家(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节奏意识,力求创造出既符合艺术审美又符合人类心理规律的台词来,为影片完美的节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建)

注释:

①英格玛·伯格曼,韩良忆等译:伯格曼论电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0.②吴孟璋整理:讲故事是一门技术活儿——宁浩访谈.电影艺术[J],2009(2).

③吴孟璋整理:讲故事是一门技术活儿——宁浩访谈.电影艺术[J],2009(2).

④吴孟璋整理:讲故事是一门技术活儿——宁浩访谈.电影艺术[J],2009(2)

⑤岳小军,张承,宁浩:疯狂的石头.剧本[J],2007(1).

⑥赵娟整理:疯狂的石头对话录.当代电影[J],2006(5).

⑦宁浩:混大成人——宁浩、林旭东对谈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

⑧欧纳斯特·林格伦,何力等译:论电影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102.

⑨吴孟璋整理:讲故事是一门技术活儿——宁浩访谈.电影艺术[J],2009(2).

⑩莱翁·慕西纳克,论电影的节奏.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