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脱达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对鼻阻力、EOS及ECP的影响研究

2017-03-02 19:03付书彩游锦刘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30期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

付书彩 游锦 刘丹

[摘要] 目的 探讨安脱达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AR)对鼻阻力、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 方法 收集65例行安脱达脱敏治疗的AR患者(病例组)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鼻症状评分、鼻阻力大小及鼻灌洗液中EOS、ECP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比较。 结果 病例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鼻症状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EOS阳性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病例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的鼻阻力、ECP含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12个月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病例组治疗12个月的鼻症状评分与鼻阻力、ECP含量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在AR脱敏治疗中,鼻阻力、EOS及ECP呈动态改善的过程,可作为独立于鼻症状评分之外的疗效评价指标。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鼻阻力;嗜酸性粒细胞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0-0013-03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现代人常见的鼻黏膜炎性疾病,具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鼻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与高反应性的重要特征[1]。临床治疗AR主要通过氯雷他定等全身抗组胺药物及布地奈德等局部抗变态反应抗炎药进行双途径治疗,但往往在停药后难以维持疗效。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对易感机体渐进性地增加某一种变应原产品的用量来诱导临床与免疫耐受,从而长期改善患者在这种致敏变应原环境中的症状,并可有效阻断变应性疾病的进展。安脱达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多的免疫治疗制剂[2]。但是目前临床判断AR的疗效仍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诉,症状分级计分标准是临床医生普遍采用的疗效评定方法,尚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本文研究了鼻阻力和鼻细胞学检查与AR疗效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脱敏治疗的AR患者(病例组)65例,均符合2004年兰州会议提出的AR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41例,年龄21~52岁,平均(31.6±5.3)岁。另选同期60例健康者(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19~48岁,平均(29.5±6.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脱敏治疗

按ALUTARD SO标准化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方法,变应原疫苗安脱达由丹麦AL K-Abello公司提供,每盒 4 瓶(1号、2号、3号、4号),浓度不同,起始阶段:从1号瓶开始注射0.2 mL/次,2号瓶0.4 mL/次,3号瓶0.8 mL/次,均为1次/周,每 3 周增加一次浓度,之后注射4号瓶,首次为0.1 mL/次,每周增加0.1 mL至最大1.0 mL。之后进入维持阶段:4号瓶1.0 mL/次,第1针隔2周注射,第2针隔4周注射,之后每隔4~8周注射1次,大约维持3年时间。

1.3 检查方法

1.3.1 鼻阻力检测 英国GM公司NR6型号鼻阻力仪,在25℃的检测环境中,患者取坐位,先在非测量侧的鼻孔内塞入连接有压力传感器的鼻塞,检测鼻咽部压力,然后再于测量侧的鼻孔内置入通气管,计算鼻侧的流速,最后由计算机绘制出压力-流速曲线,获得测量侧的鼻阻力大小。

1.3.2 鼻灌洗液中EOS计数检测 采集鼻灌洗液,常规制备鼻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涂片,每次涂片2~3张即刻干燥固定,伊红-美蓝染色,显微镜40倍高倍视野下可观察到EOS的胞质内有大量橘红色颗粒,取5个视野的平均数。EOS计数分级标准:0:无细胞;+:少量散在细胞或小团块;++:较多量或大团块;+++:大团块但视野未全被覆盖;++++:大团块且视野全被覆盖。++及以上为阳性。

1.3.3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acidic granulocyte cationic protein,ECP)检测 瑞典Pharmacia公司2100型自动分析仪,酶标抗ECP抗体由上海润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荧光免疫法进行测定。将采集到的鼻腔灌洗液(0.5 mL)加入到抗 ECP结合的Immuno-CAP中,经37℃孵育后形成抗 ECP化合物,然后加入酶标抗ECP抗体并再次进行孵育,形成酶标抗ECP抗体结合患者ECP复合物,加入具有荧光机制的发光液(底物),最后形成酶催化荧光产物,测定荧光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ECP浓度。

1.4 鼻症状评分标准[3]

按AR诊治原则及推荐方案:1分:一次性连续打喷嚏3~5个,每日擤鼻4次以下,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间断鼻痒;2分:一次性连续打喷嚏6~10个,每日擤鼻5~9次,间歇性、交互性鼻塞,鼻痒如蚂蚁爬行,但可耐受;3分:一次性连续打喷嚏11次及以上,每日擤鼻10次及以上,鼻塞严重,多靠口呼吸,鼻痒如蚂蚁爬行,不耐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简单相关或偏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例组治疗前后鼻症状评分比较

病例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鼻塞 、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鼻阻力比较

病例组治疗前鼻阻力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療6个月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病例组治疗前后鼻灌洗液中EOS阳性率比较

病例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EOS阳性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ECP含量比较

病例组治疗前E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2.5相关性分析

病例组治疗12个月的鼻症状评分与鼻阻力、ECP含量均无相关性(r=-0.77、-0.02,P>0.05)。

3 讨论

AR是一种变应性炎症反应,临床治疗[4]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与免疫治疗、外科治疗等几种方法;外科治疗属有创治疗[5],药物对症治疗对近40% 的患者疗效不明显。自Noo首次通过皮下注射变应原浸出液成功治疗花粉症以来[6],临床将更多的关注转移到了特异性免疫治疗,近些年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7,8]: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长期疗效;②能够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③能够防止新的过敏症状。可以说,近年的研究在努力挖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优势。采用安脱达特异性[9,10]免疫治疗AR,随访12个月的有效率为95.8%,18个月的有效率为90.0%,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帮助。目前虽有研究证实了特异性免疫治疗AR、过敏性哮喘、结膜炎的良好疗效,但对疗效评价常依赖于症状分级计分标准、视觉模拟量表或血清IGE、EOS、ECP等,少见鼻阻力与鼻甲黏膜病理检查在疗效评定中的应用[11]。为此,本研究探讨了鼻阻力、鼻灌洗液中EOS、ECP水平与AR疗效的关系,评价其是否有价值成为客观的疗效判断指标[12]。

动态监测鼻阻力的大小已被认为是变应原激发试验的一种客观检测手段。鼻阻力变化[13,14]能够反映手术治疗的效果,一般将双侧鼻腔总阻力减小20%视为疗效显著。陈建平等[6]研究显示鼻阻力测定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经安脱达脱敏治疗12个月后的鼻阻力显著减小,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脱敏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R患者的鼻阻力。相关性分析示鼻阻力与鼻症状评分无相关性,提示鼻阻力可作为AR鼻症状评分的补充。此外多个研究也显示AR患者的主诉症状与鼻阻力测定的客观结果有差异,其中的原因是较复杂的。以鼻塞为例,鼻塞的感觉可能与多方面原因有关,如黏膜感觉、上呼吸道其他部分黏膜充血肿胀以及心理因素等,而鼻阻力则主要由鼻瓣区所决定;再如当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喷嚏、鼻痒、流清涕而无鼻塞时,检测鼻通气功能可能为正常。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测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治的可靠性。

EOS被人们当作是AR的特征性细胞,可以说在鼻细胞学检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鼻灌洗液中的EOS计数增多不仅已被纳为AR的诊断依据,而且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一致性。ECP是EOS的胞质颗粒内的高度活化蛋白之一,其生物活性包括细胞毒性与非细胞毒性两种,前者对细胞起破坏作用,而后者能够促使EOS释放组胺而加大黏膜黏液的分泌,对临床诊断与EOS相关的变态性疾病及判断疗效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表明[15],IgE与ECP在鼻灌洗液中特异性产生的时间要先于血清,即鼻灌洗液中的ECP对AR的发生很敏感,其浓度变化是疾病严重性的反映,浓度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相关研究认为,特异性免疫治疗AR的机制可能与抑制EOS活化、降低ECP产生的途径有关,而其这种能力较激素更显著。

Kenneth K等[7]研究指出ECP能够反映EOS的活化程度,在辅助诊治哮喘气道炎症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病例组经特异性免疫治疗12个月后的ECP浓度明显下降,说明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抑制EOS活化[8],减少ECP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ECP变化与鼻症状评分无相关性,提示检测ECP浓度可作为AR鼻症状评分的补充,能够提高AR疗效评价的客观性,而且灌洗液細胞学检查简单微创,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在AR脱敏治疗中,鼻阻力、EOS及ECP呈动态改善的过程,可作为独立于鼻症状评分之外的疗效评价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杨军,尚军,等.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在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790-794.

[2] 赵延明,张罗. 过敏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6(20):808-813.

[3] 张媛,刘承耀,张罗. 过敏性鼻炎血清特异性IgE与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 30(6):733-736.

[4] 祝戎飞,黄南,张威,等. 花粉浓度对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及抗过敏治疗效果的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6):708-711.

[5] Kuo CH.Sublingual immmunotherapy in children:An update reeview[J]. Pediatr Neonatol,2011,50(2):44-49.

[6] 陈建平,王刚,汪万军,等. 皮肤点刺、总IgE和EOS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价值[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7(26):682-685.

[7] Kenneth K,Gordon S,Jacques H,et al. Desloratadine therapy fo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J].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13,96(6):460-465.

[8] Dizier M H,Bouzigon E,Guilloud-Bataille M,et al. Genome screen in the French EGEA study:Detection of linked regions shared or not shared by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J].Genes Immun,2010,6(2):95-102.

[9] 田建军. 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前后鼻阻力﹑EOS及ECP相关性研究[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2):223.

[10] 张家鹏,文忠,徐庆文,等. 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前后鼻阻力变化[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14,37(3):146-147.

[11] 金禹彤,宣丽华.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 吉林中医药, 2015,35(1):84-87.

[12] 彭丽丽,朱婉萍,孔繁智,等.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过敏性鼻炎[J]. 中医学报,2014, 29(5):759-760.

[13] 王颖. 穴位敷贴结合乌梅苍耳子散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4,(4):129-131.

[14] 吴新春,冯斌.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过敏性鼻炎56例[J]. 河南中医,2014,34(7):1390-1391.

[15] 野栩梅,倪松石.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 NO比较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14,43(10):1764-1767.

(收稿日期:2016-08-21)

猜你喜欢
过敏性鼻炎
基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研究
益气温阳汤对鼻鼽疗效的临床观察
督脉铺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50例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自拟益气除鼽汤配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分析
试论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升阳益肾法治疗小儿哮喘伴过敏性鼻炎的体会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