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模式与量化评价研究

2017-03-02 19:36王其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王其红

摘要:立足于对高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隐性职业素养培育,从更加系统化的角度来构建培育模式,提出具体的培育策略。同时,站在有效评价的角度,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进行量化评价,发挥后期评价的作用来有效“反哺”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模式,全方位训练并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量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1006103

引言

在时代不断发展与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高职专业人才的全方位素质培养需要,更加结合“隐性职业素养”的角度来切实开展。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也更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使自身的全方位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站在当今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重点”来看,学生的专业能力、证书数量以及体现在“表面”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这些属于“显性职业素养”范围的标准并不是考察人才的全部标准,而归属于高职学生自身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毅力等层次的“隐性职业素养”标准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所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育模式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应该从培育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出发,构建更加契合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一、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育

1职业素养与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指的是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主体之一,其能够适应社会、适应经济的发展并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而自身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责任等。职业素养包含了两大方面,即显性职业素养与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站在“外向表现”的角度,指每个人具备的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各项考试成绩等。而隐形职业素养是站在“内在表现”的角度,指每个人具备的内在素质,比如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法纪观念等[1]。

2培育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意义

当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全面下达素质化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而對高职学生进行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作为素质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能够有效发挥素质教育的力量,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学生的内在素养。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会立足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相关教育工作,那么为了更加契合现代化“职业人”“社会人”的培育标准,针对高职学生构建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能够全面提升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水平。在丰富和锻炼高职学生自身基本素质的同时,也为社会建设、企业发展输出更加全面化和高素质的高职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隐性”与“显性”职业素养培养失衡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认识到隐性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而是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对高职学生进行单一化的显性职业素养教育。这是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对社会实践性的重视与正确认知,忽略了多角度职业素养的培育对高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然而伴随每年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针对高职学生构建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并没有做到全面化与科学化发展,而是在“显性”与“隐性”的失衡状态下对高职学生进行单一化的教育,容易导致高职学生产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的现象。

2高职学生“重专业轻素质”的思想严重

在过去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绝大部分高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重专业轻素质”的学习思想,使得高职学生只注重对自身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方法等理实一体方面的外向性学习,而忽略对自我内在修养和内在素质的提升。目前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学历”“证书”“成绩”能够解决很多社会就业问题,能够帮助自身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拥有这样想法的高职学生不在少数,但是这样过于“失衡”的思想无法很好地引导高职学生走上全面化发展的道路,会导致很多高职学生忽略对自身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敬业意识的培育和锻炼,无法让自己在“隐性”职业素养的领域中得到提升[2]。

3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脱离社会需求

高职学生在隐性职业素养形成方面需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而开展更具适应性、灵活性的隐形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分析出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没有很好地做到“对症下药”与“对号入座”,从而降低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效率,并且也无法满足社会上众多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针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缺乏对社会就业形势的全面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高职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性,不利于处于应届状态的高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构建策略与实践成果伴随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素质化的教育标准,针对高职教育体系来说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口号。针对当前社会上的众多用人单位对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来说,相比显性职业素养而言,用人单位更加注重高职专业人才的隐性职业素养。因此,有效培育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并做出科学的量化评价,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下面站在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反思的角度来展开分析,提出具体的构建策略,以此来为高职学生在隐性职业素养上的提升做出贡献:

1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第一,在日常行为规范体系中制定属于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训练体系。为了更为全面和多角度地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进行培育和锻炼,通过结合高职学生目前应用的日常行为规范体系,将隐性职业素养训练体系融入其中,以此来从更加日常化与全天性的方面培育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由于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个高职学生都必须遵守的,通过利用每天对高职学生进行的日常考勤、行为检查、手机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公共卫生管理情况等方面,结合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训理念,对高职学生进行督促和管理,并在此过程中训练高职学生的团体意识与自我行为管理意识。

第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隐性职业素养理念。高职教育体系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那么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并不断渗透隐性职业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作为培育主体的主动性地位,从而提高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教育的培育效率和培育效果。首先,积极开设属于高职学生群体适用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环节,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以课堂教学与培训的方式开展,能够很好地带动高职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以此来调动高职学生对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意识和培训效率。并且,通过开设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形式来培养隐性职业素养,能够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带动高职学生多方面的主观意识。其次,抓好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在班会、劳动课以及各项团体竞赛过程中的形成,以此来提高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效果。不论是班会、劳动课还是团体竞赛,都是以公共群体为对象开展的,具备了很高的团体性与组织性。那么以班会、劳动课或者团体竞赛为载体,在此过程中促进和推动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发言与友好合作,来锻炼高职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日后高职学生走向职场时具备的职业素养奠定良好基础[3]。

第三,通过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创新的方式来提升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校园文化作为每个高职院校独有的“软实力”,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来培育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对每个高职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力和带动作用。通过将隐性职业素养的基本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中,致力于营造充满积极向上、富有丰富内涵和健康团结理念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勃勃、协作创新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和促进培育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4]。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能够培养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内在角度上非常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吃苦耐劳、奋发进取以及敢想敢做的精神。

第四,通过积极开展企业文化走进校园的活动,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以此来培育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在开展企业走进校园的活动形式选择中主要通过以下角度进行:首先,开展具备丰富内涵和高质量的企业文化与校园合作模式,积极举办企业文化创新、创业争霸以及专业技能比拼等活动,来提高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性,帶动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隐性职业理念。其次,积极引进带有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以及奖惩方式,更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思路与管理方法,使其更加贴近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以此来达到有效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信仰与职场经验的目的。最后,通过“校企合作”的联办方式,针对企业所需求的岗位对校内专业进行“对口式”设置,使人才的整体培育和教学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需求,以此来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积极性,同时更高效率地提升高职学生对职场生活的正确认知,从而有效锻炼和培育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5]。

2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成果

第一,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共识,进一步更新了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所谓职业教育,是以对人才的职业需求为宗旨而开展的专业性教育活动,通过构建高职学生适用的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有效地推动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面的培养。第二,形成了更为浓厚的隐性职业素养文化氛围,体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的职业教育特色。第三,通过立足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更加契合了现代化“职业人”“社会人”的培育标准。针对高职学生构建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不仅能够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水平,更为社会及企业所需要的多元化、综合型人才发挥主要的“输送”功能。第四,在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的引导下,良好提升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效率和培育效果,实现了现代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改革,更加契合素质化教育的既定标准。

四、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与反思

所谓量化评价,其指的是通过将评价内容转化为具体“量”的形式,从相关数据中进行调查、收集与分析,以此来达到有效评价与综合测评的目的。当前高职院校在量化评价方式的引导下形成的综合评价方法便是“学分制”,通过采取“学分制”来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进行量化评价。

1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

第一,围绕社会需求,以是否能满足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育目标进行量化评价。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考核,进而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对每个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心理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多角度评价,以此来更加有形化地展示高职学生在隐性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效果。通过构建综合考评标准基础上的学分制量化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实际调查或者问卷考核,比如设立“是否具备团队意识”“别人遇到困难是否会主动帮助”等一系列问题,来考察和评价学生目前具备的隐性职业素养的程度,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职人才的需求。

第二,围绕企业需求,以是否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进行量化评价。在根据众多企业或者其他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在量化评价标准下对学生进行实际测试和综合考评,比如在高职学生的敬业观念、责任意识以及坚持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学分制”的量化评价方式展现具体的评价结果。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来了解和衡量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具备程度,有利于更为深入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和诚信公平的理念[6]。

第三,围绕学生成长需求,以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进行量化评价。在以“学分制”的量化评价方法基础上,引导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批判式反思,督促高职学生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更为积极、健康和向上的角度提高自身的隐性职业素养。

2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的实践反思

针对目前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学历”“证书”“成绩”能够解决很多社会就业问题的消极想法,在当前以及日后的高职教育中,更要注重对高职学生主观思想与职业理念的引导与培养,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从而在隐性职业素养的角度帮助每个高职学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在今后的高职院校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的发展中,更加积极地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渗透隐性职业教育理念,以此来更为高效地把握高职学生作为培育主体的主动性地位,从而提高高职学生隐性职业教育的培育效率和培育效果,使文明风气、文明职业素养萦绕在高职院校中。

结束语

本文以上在培育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角度,提出系统化培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从培育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出发,构建更加契合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模式,并站在量化评价的角度对该模式的构建进行有效评价。通过以上探讨能够指导高职学生在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毅力等层次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可以进一步得到用人单位与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在日后的培育道路中,要坚定不移地把握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标准,为培育更加全面化、现代化和高素质的高职专业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

[2]陈伟民,郑印乐.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分析[J].职教论坛,2014(33).

[3]李明达,马万锋,等.“素质冰山”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对高职学生隐性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1).

[4]安洪斌,王琴.培養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途径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5]王欢,杨杰.基于“冰山理论”浅谈对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4(6).

[6]丁芳芳.浅谈高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5(30).

Abstract: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idden vocational quality and construct a more systematic cultivation mode, this paper proposes a specific cultivation mode. Meanwhil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s applied to asse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idden vocational quality in order to make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and give the role of postevaluation into full play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hidden vocational quality and train and improve students vocational quality in an overall wa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idden vocat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mod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
英语行业化教学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