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2017-03-02 22:21赵爱华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物体数学知识创设

赵爱华

【摘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生活情境、操作情境、故事情境、应用情境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情境生活操作故事应用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巧妙创设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1、引入生活情境。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知识,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如在教学“单价*数量 =总价”时,可出示学生熟知的超市购物情境,出示问题:方便面每袋 5角,小明同学买3袋要付多少钱?”买方便面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愿来回答,买完几种物品后,出示超市物品上的标签,问这表示什么意思?用数学术语怎样说?这样,学生就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激活了原有的经验,拉近与数学的距离。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它们,可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这些图形。通过观察,多数学生发现:书、课桌面、黑板面、门、玻璃、站牌的形状等都是长方形;地板砖、磁盘等都是正方形。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引入操作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写一写,不仅活跃课堂,而且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在教学认识物体这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又如千克与克的认识中,第一步:称一称,请学生用台称称一下一袋盐的质量,知道1袋盐正好重1千克。第二步:掂一掂,每位同学掂一掂一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第三步:估一估,让学生拿出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而再称一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第四步:找一找,请学生先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积极性很好的得到调动。

3、引入故事情境。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故事:星期天,小明去买一支英雄钢笔,他先到小明星文具超市去问价,营业员告诉他:超市东西一律打七折。”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天才文具超市,营业员告诉他:本店一律优惠30%。这下,小明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提问:谁能帮助小明分析一下,该买哪家?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又如,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们班小李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4、引入应用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对数学知识掌握以后,应该积极地让知识回归于生活,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实际上是数学教学的归宿点。比如在学生学习完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里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花池等进行测量计算,看看花池的周长到底多长。这样一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很自然地就充满了现实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教师因势利导: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将这一知识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产生需求。面对这一课,学习后,还可以设计一道家庭作业——小小设计师。把教学楼的实际数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本节比例尺的知识,每人画一张教学楼平面图。让数学与生活联系,学以致用,就此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情境应注意: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年龄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给予施教。比如,在低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摸一摸、看一看,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旧用这种方式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必定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应该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我们的一些教师,对生活情境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体验,一味地使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即课堂中处处有情境,而淡化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物体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悬浮的鸡蛋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