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实施的几点思考

2017-03-02 00:11胡红军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学法新课标教材

胡红军

面对新课标应如何转变观念,明确目的,积极探索,推动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摆在教师面前是一个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新课标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但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如课改目的不明确,观念没转变,穿新鞋走老路。在此,作为一直在一線的语文教师,我根据平时的教学,教研的积累,认为教师在新课标实施中应注意几点问题:

一、目的明确,积极探索,促进新课标的贯彻实施。

受旧观念的影响,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德国教育家斯普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教育的创新最根本要从课堂改革抓起,课堂上要改掉过去照搬教材教学,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回答的局面,通过学生与书籍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何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思考力何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探索发展的过程。这种形势,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明确目的,积极探索,促进新课改贯彻实施。

二、转变观念,互尊互爱,营造平等,诱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传统教学,老师常常居高临下,思维机械单一。新形势下,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研讨的参与者,知识的获得者,能力的发展着,课堂上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自由讨论、争辩,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更应互尊互爱,把学生当朋友,营造平等友爱的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遇到难题,及时引导,学生思路狭窄,诱发他们去拓宽,老师也要学会蹲下与学生对话。

三、立足教材,认真专研,注重探索,防止走秀。

新课标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在平时教研中,部分教师尽管花样百出,课堂很热闹,也很吸引人,但是效果不好,教材中配套的探究性学习,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新课标新理念的重要体现,很多教师简单的一问一答,包办分析结论,有的干脆放弃。这样做法,不利学生理解感悟,同时陷入传统落后的我讲你听的旧模式,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看、读、议、说、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学以致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挖教材,活用教材,防止走秀。

四、整合目标,研究学法,教与学要互动推进。

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必须注意的第二点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而且,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五、要拓宽教育渠道,改变评价模式。

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以上是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得出的一点思考,当然,要是新课标更好贯彻落实,还学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越走越好。

猜你喜欢
学法新课标教材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