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7-03-02 22:16邵红珍武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2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研学旅行校本课程

邵红珍 武伟

摘 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成败得失进行总结,以启迪和引发各校深挖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因地制宜的开展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实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研学旅行 校本课程 现状及对策

引言

当前,很多学校开展了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在开展研学之旅的学校当中,大多数学校是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本校的学生到本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或者历史名胜古迹去参观,然后拍照作为学校的德育资料存档,留待上级检查。条件好点的学校,也有到省外或者国外开展研学活动的。从活动效果来看,大多不尽如人意,要么“游”而不研,要么研而不“游”。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开展的背景和利弊得失进行研究,以期实现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开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1]

一、研学活动的背景 、现状及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2014年8月21日《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2]

2.学校背景

(1)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的学校对于地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有的学校虽然能认识到此项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精心的安排,为旅行而旅行;还有部分教师存在畏难情绪:怕出安全事故、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怕家长反对等等,总之,认为学生留在学校安心学习才是正经事。

(2)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十分重要。

三、几点反思

研学旅行的意义毋庸讳言,如何把好事办好,让孩子们學的高效、游的高兴,这不仅需要地方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加科学规范的引导,还需要社会和家长的支持,更需要教师根据本校具体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课程特点,结合本地区域特色,超前规划、科学组织、认真实施。从学校层面来说,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应成立研学旅行领导小组,把研学旅行纳入课程改革的范畴,把研学旅行和学校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育人导向,做到研学旅行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

2.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晨会、团会、班会、板报、演讲、书画展等,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也可以结合课程特点,组织师生参加校内的有关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研学活动,培养师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弘扬优秀文化的意识,为研学旅行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建设和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专栏,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阅览室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实现校内学习、校外学习和网上学习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学习空间。

4.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如搞一些寻访红色之旅的活动、落实蒲公英行动计划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开展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等,这些活动应和校外活动中心及示范性综合基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重视课程建设。把研学旅行纳入课程建设,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坚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既要注重发挥课堂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作用,又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过程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要突出地域特色。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研学活动。把坚持弘扬本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成果相结合。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

7.注重培养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定期组织培训研讨,通过举办研学旅行论坛和研讨会等,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行政部门的支持。

8.建立双向沟通的长效机制。文化研学旅行是一个家庭、社会与学校联动的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双向沟通的长效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争取旅游、文物、物价等部门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争取家长也成为研学旅行的志愿者。

9.尝试考核评价,将研学旅行纳入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操行量表等。

10.积极运用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联系民办基地等方式,为研学旅行创造条件。

11.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国发﹝2014﹞31号文件明确提出研学旅行要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的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分清安全的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只要安全责任主体明确,安全过程细化,是可以解决好安全问题的。

12.严格规范操作。结合实际情况,对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中对违反规定章程的,依据办法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

13.探索经费保障机制。研学旅行必须有比较稳定的财政投入,要探索研学旅行的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只有探索合法合理的收费,才能让家长分担的少一点;同时,对弱势群体的学生要探索资助机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探索争取政府拿一点、学校筹一点、家长出一点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2014年12月16日, 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在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 教育部关于关于研学旅行的七点要求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研学旅行校本课程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