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甲”的一组同源字

2017-03-03 01:29刘兰清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同源

刘兰清

摘要:“甲”是汉语中的常用字,从音、形、义等方面分析以“甲”为声符的字的同源字族及其义类,可以发现“甲”字义象有:圆义,长义,夹义,多义,声音义,收藏、敛藏义,接连、连接义,保护义,凸起义。

关键词:甲;同源字

殷寄明说:“尽管声符义之绝大多数不见之于声符字形体,但从语源学角度观察也就是从语词的音义关联上分析,可以肯定声符义暗示词语的内容与口头形式在其自然语言中是如何被人们约定而相连接在一起的,是直接反映语源的。” [1]因此,对形声字的声符进行考释,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该组字是否同源,还可以对语源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试图分析以“甲”声为声符的同源字及其义类。

一、甲声——钾柙押呷?筪笚:圆义

钾,盛酒的铜扁壶,即铜椑,圆形物。《于兰家铜钾》:“于兰家铜钾一,容四十五升,重廿斤八两。”《玉篇》:“壶,户徒切,圆器也。” 《急就篇》卷三:“槫榼椑榹匕箸籫。”颜师古注:“椑,圆榼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名数字义》:“名酒为椑者,見段成式‘送人酒一椑。”

柙,关野兽、牲畜的笼子,为圆形物,亦有圆义。《宋本玉篇·竹部》:“笼,力公切,竹笼也。”《说文·竹部》:“篓,竹笼也。”《汉语大字典》:“篓,用竹篾或柳条等编成的盛物器具。一般为圆筒形。如炭篓;鱼篓;字纸篓。”《说文·木部》:“柙,槛也,以藏虎兕。” 《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马注:“柙,槛也。”《广雅·释室》:“槛,牢也。”《说文》:“槛,栊也。” 《宋本玉篇·木部》:“栊,力东切。槛也,牢也。”按,司马安《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辞源》:“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当作牢狱。”故,牢有圆义。 又《集韵·狎韵》:“柙,木名。”汉张衡《南都赋》:“其木则……枫、柙、栌、枥,帝女之桑。”《文选·左思<吴都赋>》:“木则枫、柙、櫲、樟、栟榈、枸桹。”刘奎注:“枫、柙,皆香木名也。”树木的干、枝呈圆柱形。

押:1.在公文或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以作凭证;亦指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可表圆义。《玉篇·手部》:“押,蜀也。”《字汇·手部》:“押签署文字也。”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四引韦述《叙书录》:“(陆)元悌等又割去前代明贤押署之跡,惟以己之名氏代焉。”《太平广记》卷四百二十二引郑还古《博异志》:“写异,另以(许)汉阳之名押之。”而签字、押字对于不识字的人,是一大难题,所以到后来出现了以画圆圈或押手印代替本人的签字、押字,俗称“画押”或 “画花押”。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署名时习惯只写“石”字,且写了一横一撇之后,于撇中腰画一圆圈,由于他性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扁,又多带过”,为此有人私下议论,说他所署实为“反”字,他于是便“加意作圈”,后人于是效以为式而废去横撇。明郎瑛《七修类稿·.辨证类·.押字》:“古人花押所以代名,故以名字而花之。”《红楼梦》第二十回:“(贾瑞)画了押,贾蔷收起来。”《水浒传》第八回:“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按:在文书上打手模画押,手模呈圆形。

2.押:压帘之具,圆形物。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瑇瑁为押。”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屏风)水精为地,外以玳瑁水犀为押,络以珍珠瑟瑟。” “瑇瑁”也作“玳瑁”,形似龟,甲壳黄褐色。 汉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 唐李白 《去妇词》:“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玳瑁》﹝集解﹞引宋范成大 《虞衡志》:“玳瑁生海洋深处,状如龟鼋,而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相错而成。”玳瑁甲壳形圆。

呷:吸饮;喝。有圆义。《说文》:“吸呷也。从口,甲声。”《正字通·口部》:“《(说文)长笺》:‘吸而引曰呷。”唐白居易《马坠强出赠同座》:“坐依桃叶枝,行呷地黄酒。”唐周昙《咏史·淳于髡》:“穰穰何祷手何卖,一呷村浆与只鸡。”元无名氏《薛仁贵》第一折:“今朝罢职做庄农……到的家里则把豆腐酒儿呷三钟。”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牛布衣)勉强呷了两口汤,仍旧面朝床里睡下。”《文选·木华<海赋>》:“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呷,餘波独涌。” 李善注:“呀呷,波相吞吐之貌。”按,《汉语大词典》:“吸吮,聚拢嘴唇吸取。”聚拢嘴唇吸取液体时,嘴唇呈圆形,故“呷”有圆义。

?,可表圆义。《集韵·狎韵》:“?,<广雅>襦也。” 襦,可指小儿的围嘴、涎巾,形圆。唐白居易《阿崔》:“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唐杜甫《别李义》:“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 襦又称曲领,即圆领,形圆。扬雄《方言》:“襦,西南蜀汉,谓之曲领,或谓之襦。” 《释名》:“曲领在内,所以禁中衣领上横奎颈,其状曲也。” 《急就篇》卷二:“袍襦表里曲领帬。” 颜师古注:“著曲领者,所以禁中衣之领,恐其上拥颈也。其状阔大而曲,因以名云。”《后汉书·东夷传·濊》:“男女皆衣曲领。” 清金农《张二丈以白苎布见遗感作十韵》:“感君知我有野性,裁成曲领宽袖衣。”

筪,含圆义。《集韵·狎韵》:“筪,竹名。”《玉篇·竹部》:“筪,竹。”竹茎呈圆柱形,故“筪”有圆义。

笚,含圆义。《广韵·狎韵》:“笚,竹名。” 《集韵·狎韵》:筪笚,竹名,或省。”

声符“甲”本有圆义。《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头宜为甲,甲象人头。,古文甲,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之象。”又,甲特指龟甲。《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镂甲,诡类舛错。”刘逵注:“甲,谓龟甲也。”宋王安石《同王浚贤良赋龟》:“于时睹甲别贵贱,太上藏法传昆仍。”按: 人头形圆(或椭圆);龟甲形圆。故“甲”有圆义。另甲用同“押”,指签押(押含圆义)。《广雅·释言》:“甲,押也。”《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多谬舛, 载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于己。”

另,“甲”字声韵所载之圆义,“肙”声所载之圆义可以为证。

甲:见纽盍部;

肙:影纽元部。

影见邻纽,盍元通转。肙声——?梋捐罥蜎鋗(圆):圆义。[2]

二、甲声——?舺:长义

?,系衣裳的带子,长形物。《集韵·狎韵》:“?,衿也。” 衿,可指系衣裳的带子。《仪礼·士婚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胡培翚正义:“衿,衣小带。”《尔雅·释器》:“衿谓之袸。”邢昺疏:“衿,衣小带也,一名袸。” 系衣裳的带子为长条形,故?有长义。

舺,船,长形物。《集韵·狎韵》:“舺,?舺,舟也。”《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舟的甲骨文为“”、金文为“”或“”,均呈长形。

“甲”字声韵所载之长义,“叚”声所载之长义可以为证。

甲:见纽盍部;

叚:见纽鱼部。

两者声纽同,盍鱼通转。叚声——假?椵貑嘏暇鰕遐蝦(夏):大、長义。[3]

三、甲——岬胛柙匣:夹义

岬,两山之间,可表夹义。《文选·左思<吴都赋>》:“倾薮薄,倒岬岫。”张铣注:“两山之间曰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淮南子》曰:‘彷徨于山峡之旁。注:‘岬,山胁也。”今本《淮南子·原道顺》作“峽”。岬为两山相夹的地带,当从夹得名。

,两山之间,可表夹义。《集韵·狎韵》:“两山之间为,许慎说。”

胛,肩胛骨,可表夹义。《后汉书·张宗传》:“宗夜将锐士入城,襲赤眉,中矛贯胛。”李贤注:“胛,背上两膊间。”按,肩胛骨分列左右,符合释“夹”所说“在左右曰夹”之义界(《汉语大辞典》:“夹,在左右曰夹。”)

柙,夹。《南史·恩倖传·周石珍》:“自是更杀贼党,以板柙舌,钉钉之,不复得语。”

匣,夹。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三折:“他把我死羊般拖奔入牢房,依旧硬邦邦匣定在囚床。”《水浒传》第三十回:“牢子狱卒,把武松押在大牢里,将他一双脚昼夜匣着;又把木钮钉住双手,那里容他些松宽。”

声符“甲”本有夹义,甲,夹是同源词。[4]

四、甲声——?魻狎翈:多义

,有多义。《广韵·狎韵》:“,鞢。”《集韵·狎韵》:“,华叶重多儿。”宋毛滂《清平乐》:“镂烟翦雾,鞢无层数。”明沈榜《宛署杂记·勅赐慈寿寺内瑞莲赋碑》:“缥萼嫣然,鞢朱殷。”

?,含多义。《集韵·狎韵》:“?,多言也。”《玉篇·言部》:“?,多言也。”

魻,含多义。《集韵·狎韵》:“魻鰈,鱗次众多貌。”《文选·潘岳<笙賦>》:“魻鰈參差。”李善《註》:“魻鰈,裝飾重叠貌。”

狎,密集,拥挤,含多义。《文选·传毅<舞赋>》:“车骑并狎,巃嵸逼迫。” 李善 注:“狎,谓多而相排也。” 又张衡《西京赋》:“蔕倒茄于,披红葩之狎猎。”李善注引薛综曰:“狎猎重接貌。”宋陆游《上殿札子》三:“伏望陛下……缮修兵备,搜拔人才,明号令,信赏罚,常如羽书狎至,兵锋已交之日。”

翈:可表多义。翈,翮上短羽,羽瓣。《集韵·狎韵》:“《博雅》翈翭,羽也。”羽瓣,鸟羽的组成部分,由羽干两侧许多斜行而平列的羽枝连合而成。故“翈”有多义。

五、甲声——呷鸭?闸:声音义

呷:表声音。《广韵》:“喤呷,众声。” 《尔雅·释鸟》:“鸭鸣呷呷。”唐李白 《大猎赋》:“喤喤呷呷,尽奔突于场中。”呷又指鸭叫声:宋无名氏《豹饮纪谈》:“鸡鸣喈喈,鸭鸣呷呷,县尉下乡,有献则纳。”又指笑声: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三折:“俺秦王听罢呷呷笑,纵马抡刀,垓心内显耀英豪。”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采樵人鼓掌呷呷笑。”

鸭,鸟类的一种,可表声音。《说文解字》:“鸭,鹜也。俗谓之鸭。从鸟,甲声。”前人多认为鸭是拟声字,得名于呷。《埤雅》:“鹊鸣唶唶,鸭鸣呷呷(皆以声鸣)。”《通俗篇·声音·呷呷》:“禽经:鸭鸣呷呷,其名自呼。”《说文新附考原》黄焯说:“鸭之得名,当以其鸣之呷呷,或(且)以其善于吸呷之故。”

?:语声。《集韵·狎韵》:“?,语声也。”

:含声音义。《集韵·狎韵》:“,鼻息。”又“”

在一些方言区可用来形容人低声哭泣,如浙江定海。民国《定海县志》:“按俗形容人呜咽而泣曰哭。”

:走路的声音。《集韵·狎韵》:“,行声。”《玉篇·足部》:“,行声。”

闸,闸喋,形容成群的鱼、水鸟、昆虫等吃东西的声音。汉王充《论衡·商虫》:“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则虫不生;如不乾暴,闸喋之虫,生如云烟。”

六、甲声——匣柙闸:收藏,敛藏义

匣,收藏东西的器具。《广韵》:“箱匣也。”《说文》:“匮也。从匚,甲声。”《书·禹贡》:“包匦菁茅”孔传:“匦匣也。”孔颖达疏:“匣是匮之别名,匮之小者。”三国魏曹丕《与钟大理书:“郑骑既到,宝玦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匣”又可指装在匣里,藏在匣里。《列子·汤问》:“此三宝者,传之十三世已,而无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唐韩愈《瘗砚铭》:“(李观)行于裒谷,役者刘胤误堕之地,毁焉,乃匣归,埋于京师里中。”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黄陵琴济读物》:“四川黄陵庙有一琴,殆如朽木,匣于神前,传以为鲁般所造。”

柙,匣子,柜,收藏东西的器具。《商君书·平帝纪》:“乙末,义陵,寝神衣在柙中。”颜师古注:“柙,匮也。”唐唐彦谦《宿田家》诗:“公文捧花柙,鹰隼驾声势。”又指将物品装入匣子。《庄子·刻意》:“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宋沉作哲《寓简》卷九:“盛夏有大风雨至,女仓皇入笼,且命覆之。震霆一声,烟雾充塞,异香闻于内外,良久视之,则已蜕去,有空壳存焉耳。邓氏畏事,极祕之,柙其蜕而藏之,亲戚知者皆莫敢问。”

闸,含收藏、敛藏义。闸,一种有门可以启闭的水利工程建筑物。《正字通·门部》:“闸,旧注同“牐”。按今漕艘往来于运河,臿石左右如门,设版潴水,时启闭以通舟。门容一舟衔尾贯行,门曰闸门,河曰闸河,设闸官司之。”潴有蓄积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渚水潴涨,方广数里。”《旧唐书·马燧传》:“乃引晋水架汾而注城之东,潴以为池。”蓄有收藏义,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上》:“经蓄一枕,不知是何木。”唐韩愈《钱重物轻状》:“蓄铜过若干斤者,铸钱以为他物者,皆罪死不赦。”故闸有收藏义。

七、甲声——狎胛岬:接连,连接义

狎,接连,连接。汉王符《潜夫论·救边》:“旬时之间,虏复为害,军书交驰,羽檄狎至,乃复怔忪如前。”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轼以吟诗有讥讪,言事官章疏狎上。” 宋王安石 《辞仆射表》之二:“恩言狎至,鄙守难移,敢冒德威,更陈私义。”

胛:肩胛,可表連接义。《玉篇·肉部》:“胛,背胛。”《集韵·狎韵》:“胛,阖也,与胸胁相会阖也。”《正字通·肉部》:“胛,俗谓肩胛。”《后汉书·张宗传》:“宗夜将锐士入城,襲赤眉,中矛贯胛。”李贤注:“胛,背上两膊间。”按:肩胛是连接两胳膊间的部分,故胛有连接义。

岬:连接貌或接连不断貌。张协《洛禊赋》:“乃至都人侍女,奕奕祁祁,车架岬嵑,充溢中逵。”

:可表连接义。《玉篇·甲部》:“,相著也。”按:同“?”,《广韵》,《集韵》皆作“?”。《集韵·洽韵》:“?,沟相接。”故有连接义。

声符“甲”本有接连义。甲,指背脊上部跟两胳膊接连的部分。《释名·释形体》:“甲,阖也。与胸胁背相阖也。”王先谦《释名疏证补》释“肩”引“毕沅曰:膊,肩甲也”;释“背”引“说文:膊,肩甲也”。

八、甲——筪胛钾押舺庘:保护义

筪:竹和杆状植物的外皮,起保护作用。筪本指竹,在一些方言区,如闽语,引申为竹和杆状植物的外皮,如福建厦门,广东海康等地称甘蔗皮,竹子外壳为甘蔗筪,竹筪。

胛,肩胛骨,起保护作用。《新华大字典》:“〔肩胛骨〕肩胛上部左右两块三角形的扁平骨头。”按:从词义关联上说,胛呈块状,护着人体的要害部位,有似甲壳、铠甲之甲。[5]

钾,铠甲,亦起保护作用。《新华大字典》:“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晋书·姚弋仲载记》:“于是贯钾跨马于庭中, 策马南驰。”《太平预览》卷三五五引北魏催鸿《后燕录》:“我无兵仗,彼有锐钾。”

押:本指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以做凭信。起保护作用。人们在文书上签字画押,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故押有保护义。

舺:船,起保护作用的物体。人在水上时,船相当于人的保护壳,防止人掉进水中。

庘:猪屋,起保护作用。《集韵·狎韵》:“庘,豕屋。”人们给猪盖屋子,是为了饲养,但从猪本身来说,起到了保护猪的作用,让猪免受风吹雨淋及其它动物的袭击。故庘有保护义。

声符“甲”本有保护义。甲指植物某些部分的外层,如种皮、花萼、果实外壳等。《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皮曰甲。”又可指某些动物身上的鳞片或硬壳。《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郭璞注:“言体有鳞甲。”亦可指人手指和足趾前端的角质层。《管子·四时》:“西方曰辰,其時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 尹知注:“阴气凝結坚实,故生金为爪甲。”还可指演奏筝、琵琶等弹拨乐器时,套在手指上使用的一种假指甲。前端扁长,后部环形。 唐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來。” 仇兆鳌注:“以银甲作指甲,取其有声。”按:植物的外层、动物身上的鳞片或硬壳、人手指和足趾前端的角质层及演奏筝、琵琶等弹拨乐器时,套在手指上使用的一种假指甲都起着保护的作用。

九、甲——岬胛?:凸出、凸起义

岬,表凸出义。岬指突向水中的尖形陆地,通常由水浪淤积下来的砂粒或砾石所组成。《日本国志·地理志二·北陆道》:“濒海岬蟆错出,疆壤狭隘。”又山东的“成山岬”,今也称“成山角”。按,突向水中的尖形陆地,相对于海平面来说,是凸出的,故岬有凸出义。

胛,肩胛,可表凸出义。肩胛在人的背部,向外凸出,故胛有凸出义。

?,含凸出义。《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当阳中间,脊骨欲得?。”石声汉注:“?,意思是窄小而突起。”

声符“甲”本有凸出、凸起义。《说文》说,甲字本指种子冒芽,为生长之始;又说甲的字型像种子冒地而出,头上还顶着裂开的壳(此情以瓜、豆、桃杏为典型)[6]。按,种子破壳出芽处向外凸出,引申为:凸出;凸起。

通过上面对声符“甲”及以“甲”为声符的同源字族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不同角度去看,其字会有不同的义象。正如殷寄明所说“一个语词固有它的语源,但这个语源不是该语词的‘私有物,它往往共存于一组同源词甚至于一个庞大的同源词词族中,因为语源具有有限性特点,而语词则是不断增生的。” [7]

参考文献:

[1][2][3]殷寄明.同源字词丛考[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1.

[4][5][6][7]章季涛.实用同源字典[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8(第一版).

猜你喜欢
同源
从两道高考题谈“同源”法构造函数的应用
残酷与诗意,凄美与团圆
同源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特殊圆问题
形异法相同,同源构法成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
《马五哥和尕豆妹》与《三娃尔与莎燕》爱情悲剧的同源探析
同源异义形容词辨析
用“三看识别法”鉴别细胞分裂图
释“管”
同源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