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山林先生著作《文学与人生》的生命关怀精神

2017-03-03 02:03余盛祥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0期

余盛祥

摘要:胡山林先生著作《文学与人生》中蕴涵着崇高的生命关怀精神。这种生命关怀精神为世上作为人的每个生命体,或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或评论文学作品,甚至是工作、交际、婚姻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均提供了深刻的指引作用和建设性作用。文章从学生和读者、文学作品及其人物、文学家这三方面来分析此书所蕴涵的崇高的生命关怀精神。以期能为当下及未来的人们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航程中提供有益的生命启迪。

关键词:胡山林;文学与人生;生命关怀精神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和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河南省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山林先生,在其近四十年以来的教学、学术研究、写作与日常生活中,一以贯之地以学生、读者、文艺作品及其人物、艺术家等生命体的生命为本位,以其独到的生命智慧孜孜不倦地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写作甚至与人日常生活的交往等活动,不断地赢得了无以数计的学生(或学员)、读者、同仁等世人对其处世的态度、方法、行为风范与生命精神等方面的肯定和钦佩。这么多年以来,胡山林先生总是以自己满腔的生命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谦和的君子气度来从事教学工作、学术研究、写作与日常生活的几乎所有活动,于是,在其从事的上述各种活动中,无时无处不体现出他对一切生命体所给予的崇高的生命关怀精神。具体到胡山林先生所著的诸多著作之一的《文学与人生》这本书中,仍然非常鲜明的体现出其对一切生命体的崇高的生命关怀精神。本文拟从学生和读者、文学作品及其人物、文学家这三方面来分析此书所具有的生命关怀精神。

一、对学生和读者的生命关怀精神

胡山林先生在其著作《文学与人生》这本书里所讨论的问题,是与作为人的每个生命体心心相通而与每个生命体的生命轨迹紧密联系的人生困境、人生难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它缠绕在每个生命体的身边,盘踞在每个生命体的内心深处。借助于每个生命体的人生,使文学艺术能够从大学的课堂走向大众,走进每个生命体的人生,透视生命体的生命本真,从而使文学艺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具有普世的生命精神。当然,这也使得这本著作自问世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并与读者们产生了心灵的生命共鸣、生命本真深处的契合。同时,胡山林先生以每个生命体为本体,关怀每个生命体都有一个人生,每个生命体都需要思考人生诸多问题,但每个生命体未必能把诸多的人生问题思考透彻,因此,他在此书中围绕着诸多人生问题竭尽全力、尽最大可能地为读者讲了很多宝贵的看法,从而为每位读者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这些特质,均使本书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胡山林先生有着高度的社会整体生命责任感。他以极大的生命热情关注大家在当下的共同感觉,即人们的物质丰富了、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了、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裕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却不怎么样,心灵有了些许迷惘,于是迫切地想借助于某些方式寻求一些心灵的慰藉。于是,他以大众的这种共同感觉或共同迷惘作为自己几十年在教学、学術科研甚至是最后写作这本著作的使命,以大家读了这本书后能从书中获得的哪怕是一些对人们思考人生诸多困惑问题时所需的有益的方法或启示作为写此书的宗旨。不难看出,胡山林先生对全社会的整体生命给予了非常热忱的生命关怀,他关心每个生命体在自己的人生长河中其心灵是否过得愉快,是否过得幸福。并以此作为自己在教学、学术科研和著此书上应当具有的生命责任。同时,在其著作《文学与人生》第二版的修订过程中,胡山林先生继续保持以对社会整体生命负责任的人性化态度,重点考虑的不是该书的学术性,而是大众的生命本真性、大众的可读性,考虑在书中怎样才能完成与读者的真诚的生命交流,怎样才能让读者阅读起来更容易,怎样才能让读者对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更易于接受。于是,他精益求精地不断思考,最后成功地剔除了该著作第一版中那些抽象的和让读者阅读起来感觉沉闷的内容,调整了书的结构,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很显然,这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是胡山林先生以生命为本体所作的人生思考录,或者说是他生命精神的漫游录。这本书既不追求教材体系的完整、严密与系统,也不追求教材知识的全面、准确与客观,更不喜欢对古今中外进行旁征博引,而是追求与读者进行现实心灵的真诚交流,走进每个生命体的现实生活,走进每个生命体的实际人生,走进每个生命体的内在心灵。并重点以每个生命体在读了本书后能使自身的思维得以启迪、生命智慧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作为写作本书的终极目标。

胡山林先生以学生和读者对这本书所产生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学生和读者跟他产生的强烈生命共鸣作为写作这本书的强大动力,并以能够与学生和读者在心灵上、精神上相通作为自己幸福人生的重要内容。由于每个生命体生命的差异性等诸多原因,导致不是每个生命体都能容易或较为准确的读出作品及其人物的人生意蕴。基于此,他想通过写作这本书为学生和读者解决这一难题。上述种种情况不难佐证,胡山林先生对学生和读者所具有的崇高的生命关怀精神。

二、对文学作品及其人物的生命关怀精神

胡山林先生在其著作《文学与人生》这本书里以作品所描绘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生经验、人生况味、人生趣味、人生哲理、人生智慧等人生意蕴为立足点,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蕴及作品人物的生命本真。文学作品中的人生意蕴与古今中外所有人相通。人生意蕴的精神能量非常强大,它能够持久的唤起读者。可以说,人生意蕴是文学作品具有魅力的源泉,是和读者们进行心灵沟通的有效桥梁。文学作品是文学家按照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创造出的一种虚幻的经验和历史,因而它是以每个生命体的命运的模式来与人生经验、人生过程相对应。因此,文学作品是为了表达生命体验而发展了的可塑形式。可以说,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接受,实质上就是借助文学作品对人生的透视,对人生的体验。为此,胡山林先生在《文学与人生》这本书里不仅对一部部文学作品的生命真谛进行了合理的、具体的、生动的、深刻的与丰富的探析,而且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人生意蕴也作了比较到位的研究与分析。譬如,他以极高的生命关怀热情来挖掘与探析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美国小说《廊桥遗梦》与皮皮的小说《渴望激情》这三部作品的人生意蕴。他在其著作《文学与人生》这本书中作出这样的分析:无论中外,无论城乡,无论性别与职业,无论文化层次的高与低,作为人的每个生命体一旦走进恋爱与婚姻的圈子里,在情感方面都会有一个普遍的共同要求,即是渴望激情。激情能让每个生命体过得热烈奔放、神魂颠倒、充满生机与活力,激情能使每个生命体的生命得到尽情的扩张与释放。在每个生命体的生命旅程中,每个生命体可以偶尔出现激情状态,但不能常常都出现激情状态。激情既是对人生常情的补充,也是对人生常情的一种冲击与颠覆。面对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激情,作为人的每个生命体必须用很强的理智力才能对其进行控制与约束,只有这样,每个生命体才不易越轨,才不易酿成人生大错。又如,为了让读者对“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身”的理念有直观的理解与认识,胡山林先生在本书中举了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著名艺术形象猪八戒,并从人生视角分析了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这不同于以往的从社会政治视角评介猪八戒而将其定位为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典型。具体来说,从人生视角来评价猪八戒,胡先生认为,猪八戒是人性弱点的典型,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好色;一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一是贪财;一是“革命”意志不坚决,等等。胡山林先生通过从人生视角来分析猪八戒,是想让读者们对人、对人性与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把握,让读者们有一个更理性、更成熟的处世态度。上述情况,使得胡山林先生对文学作品及其人物所具有的崇高的生命关怀精神突显出来。

三、对文学家的生命关怀精神

由于文学家是人群中最敏感、最聪明的群体,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感受、生命领悟熔铸到文学作品中,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与读者对话,从而直通到读者生命的心灵深处,与读者产生心灵的生命共鸣。胡山林先生在本书中也同样对文学家的生命给予了非常热情的关怀。譬如,他以《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为例,分析了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这部书前后经过的心路历程。路遥在写完小说《人生》后面临着“我能干什么”这样的问题。他经过思考与论证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并以自己的实际生命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干什么”,最终干出了连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创作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不凡业绩。胡山林先生在《文学与人生》这本书中对路遥的成功作出如此分析:路遥的成功向作为人的每个生命体表明,“我能干什么”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要用现实的、具体的生命实践来回答。路遥把“我能干什么”变成现实,并能最大程度的开发其“潜能”,不仅是因为路遥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努力,更是由于路遥具备了一些必要的生命精神品格,这些生命精神品格主要是,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水平。路遥就是由于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大作品,才有今日的成就。一是他能够做到不断地自我怀疑又不断地超越自我怀疑。路遥在处于困境时曾经多次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想打退堂鼓的念头都有,但他还是一次次地超越了自我怀疑,从而走向新的人生高峰。一是路遥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宗教般的虔敬态度,有近乎疯狂的生命热情、钢铁般的生命意志和吃苦牺牲的生命精神。总的来说,在客观条件一定的基础上,路遥主观努力的程度达到了极限,以致于他能真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并知道自己的“能”有多大、多深、多高与多远。路遥在初步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实力的情况下,他面对看不见前途的远征毅然勇敢地向前挺进,最后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又如,胡山林先生以著名作家史铁生为例,分析了史铁生在“灾难”中从人生苦难走向人生信仰的心路历程。胡先生的具体分析是,史铁生在21岁时遭遇了瘫痪的灾难后,其曾一度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几乎丧失生存的勇气。在经过其痛苦的精神探索和人生感悟后,他终于走出了深渊,越过一道又一道的思想障碍,直到登上生命精神的高地,谱写出热烈而辉煌的生命航程。胡先生认为,史铁生对人生苦难的透彻悟解和悟解后所建立起来的生命精神信仰,是他走出深渊而走向生命精神高地的根本原因。史铁生的生命精神信仰既使他接受了自己遭受的人生苦难,也使他理解了人生苦难,更使他超越了人生苦难,从而引领他走上了一条漫长的生命精神攀登之路。首先,处于“人生苦难”中的史铁生很快从心灵的深渊(或叫精神绝境)中进入一个新的人生境界,即能以镇静的态度接受“人生苦难”,并敬重“人生苦难”,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豁达与释然。其次,史铁生进一步从哲学意义上、从终极视角理解了人生苦难,因而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化解了人生苦难。再次,史铁生用具有博大爱愿的生命理想精神来超越人生苦难。换句话说,他是用生命信仰,用对“神”的生命信仰超越人生苦难。他所信仰的“神”,就是无限之在与绝对价值,就是终极存在、终极价值与终极意义。这样的“神”一旦投射在作为人的每个生命体的心里,实际就是每个生命体的生命精神,它是一种在人生苦难中面向神秘、面向绝对价值(或叫广博之爱),永远祈盼、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生命精神。这样,他就把生命信仰的对象从有神论的神转向了无神论的神,从人格神转向了每个生命体的存在本真。这里的超越人生苦难、追求生命信仰,是一条无尽的生命之路。它是作为人的每个生命体的人生的意义、灵魂的归宿与精神的家园。胡山林先生以为,史铁生从人生苦难走向人生信仰的心路历程,对社会所有生命体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生命启发意义。为此,我们可以说,胡山林先生对文学家也给予了相当热情的生命关怀是不言而喻的。

四、结语

综而述之,胡山林先生在其著作《文学与人生》中对学生和读者、文学作品及其人物、文学家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生命关怀。这崇高的生命关怀精神,既能让学生和读者的生命本真地活起来,也能使文學作品及其人物的人生意蕴尽最大可能的彰显出来,还能使文学家的生命意蕴合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崇高的生命关怀精神也为世上作为人的每个生命体,或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或评论文学作品,甚至是工作、交际、婚姻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均提供了深刻的指引作用和建设性作用。毋庸置疑,胡山林先生著作《文学与人生》中的生命关怀精神,在当下及未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航程中必将具有人性化的、合理的、生命本真的及现实的生命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山林.文学与人生(第2版)[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2]胡山林.文学欣赏(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胡山林.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人生视角解读名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胡山林.让艺术走向大众,走进人生[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1):62-66.

[5]胡山林.从苦难走向信仰——史铁生的心路历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74-78.

[6]胡山林.苦难把你引向存在的意味——史铁生与存在主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