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法医学科竞争力分析和对策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2016年资助情况

2017-03-03 03:29何晓丹沈敏
中国司法鉴定 2017年1期
关键词:法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

何晓丹,沈敏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200063)

鉴定论坛Forensic Forum

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法医学科竞争力分析和对策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2016年资助情况

何晓丹,沈敏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2000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国内科研项目申报体系中享有良好声誉。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基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反映了该机构的基础研究水平和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构的人才储备、团队建设和发展趋势。基于2010-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法医学科的资助情况,探讨了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法医学科的竞争力及提升对策,以增强法医学科源头创新能力。

法医学;竞争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并解决法律及其实施中涉及医学问题的科学。法医学研究成果的直接应用是法医学鉴定,鉴定意见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认定、法律正确适用和公民权益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因此,借助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法医学科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国内科研项目申报体系中享有良好声誉。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基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反映了该机构的基础研究水平和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构的人才储备、团队建设和发展趋势。本文基于2010-2016年国家自然基金委对法医学科的资助情况,探讨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法医学科的竞争力及提升对策,以增强法医学科源头创新能力。

1 法医学科受基金委资助情况统计分析

1.1 数据来源

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基金委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isisn.nsfc.gov.cn/egrantindex/funcindex/ prjsearch-list)。

1.2 总体资助情况分析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671亿元[1]。受此政策引导,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法医学科进入快车道,2010—2016年,基金委累积资助法医学科207项,其中,面上项目9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6项,合计占所有资助项目的82.1%,占据绝对优势;从资助力度来看,2010年到2011年间基金委资助力度显著提高,同比增长68.4%,2011年以后,资助力度相对稳定,年资助项目在30项左右。2013年,法医学科获得第一项重点项目资助,此后每年均有重点项目立项,从侧面体现了近年来法医学科的整体进步。2010—2016年法医学科资助总体情况(图1)。

从获资助的学科类别来看,法医毒理、病理和毒物分析学科(H2301)的立项数最多,占所有法医学科的54.3%,其次是法医物证学和法医人类学(H2302),占所有法医学科的29.3%,表明目前上述学科的科研能力相对突出,而法医临床和精神病学科(H2303)在鉴定实践中经验型占据主导,基础研究的能力相对薄弱。2010—2016年获资助学科分布情况(图2)。

图1 法医学科总体资助情况

图2 获资助学科分布情况

从各学科获资助的项目研究方向分析,法医病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死亡原因、损伤方式、致伤物与死亡时间推断以及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等,特别是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多刚体建模技术、生物力学、图像分析、3D扫描以及计算机等交叉学科的综合应用;法医毒物与毒理学研究则以毒理学研究为主,毒物分析为辅,毒理学研究集中在毒物的毒理作用、毒性机制以及组学技术,毒物分析则重在建立准确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评价体系,H2301中目前法医病理和毒理学方向获资助优势明显;法医物证学偏重于复杂亲缘关系的研究,个体生物特征鉴识,如:同卵双生子甄别、疑难降解检材鉴定等,近年来结合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成果涌现;法医临床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损伤机制、损伤时间、功能检查和评价以及活体的年龄评价技术;法医精神病学研究集中在法律能力评定、精神损伤发生机制与评定技术等方面,特别是综合神经生物学、大脑功能影像学、电生理学、心理测量学等进行基础研发,从资助的数量上比较,H2303中法医精神病的学科优势强于法医临床。

综合各学科的资助数量、资助重点和方向,法医学领域目前在法医物证学、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物与毒理学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人体损伤机制及其鉴定新技术研发或作为未来法医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核心科学问题。

1.3 科研院所受资助情况分析

1.3.1 面上项目资助分析

表1 2010—2016年面上项目受资助排名靠前院校

面上项目从2010—2016年共资助94项,其中获资助前三的高校和院所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和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司法部司鉴所”)(表1),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获面上资助项目最多,表明该院校法医学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领军人物多,成熟度高。从该校获资助学科分析,法医病理和毒理学科具有传统优势,约占该校所有资助项目的50%。复旦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获资助数相同,总体实力相当,其中又以中国医科大学在2016年获资助数最多。

1.3.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分析

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从2010—2016年共资助76项,其中获资助排在前列的分别是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表2)。表明上述高校和科研院所未来科技竞争力强,后续的人才储备完善,具备长远发展优势。

表2 2010—2016年青年基金项目受资助排名靠前院校

综合面上和青年项目资助情况(表3),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获资助数居于首位,同时排名靠前的有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这几所院所又各具特色,西安交大的面上项目资助数量领先,与之对比,青年项目反差明显。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青年项目资助优势明显,河北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三所高校在面上和青年资金项目资助上资助实力相当,获资助项目数基本相同。由此,也可从侧面反映这些高校和院所在法医学科基础研究上的科研实力。

表3 2010—2016年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受资助综合排名靠前院校

1.3.3 重点项目资助分析

重点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法医学科重点项目从2013年首获资助以来,共有6所院校累积获资助8项(表4)。对比表3和表4,不难发现获重点项目资助的院校其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排名大多相对靠前,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但也有科研院所和高校其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实力雄厚,却未获重点项目资助。

1.3.4 地区资助项目分析

2010—2016年法医学科共资助16项地区基金,项目全部集中在云南、新疆、海南和贵州三个特定地区,符合地区项目支持特定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培养和扶植特定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稳定和凝聚优秀人才的资助特点。

获地区项目资助力度最大的是昆明医科大学,该高校法医学科几乎每年均有地区项目资助,且该院校法医学科获资助的项目也均是地区项目,与此情况类似的海南医学院,获资助的2个项目也全部是地区项目。

表4 2010—2016年重点项目获资助院校一览表

表5 2010—2016年地区项目资助情况

2 提升法医学科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2.1 注重科研人才培养,提高项目资助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定位为三个侧重: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人才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机构某一个学科的兴衰有时就归结到该学科的领军人物上。基金委官方网站公布的年度数据,2014年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负责人中博士学位占83.68%,硕士学位占6.58%;青年基金负责人中博士学位占67.79%,硕士学位占20.25%[2],可见高层次人才在基金资助中占据天然优势。

其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科研领军人物的成长一般要经过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到面上项目资助,最终通过几年的融合和成长冲击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等资助难度较高的项目。从2010-2016年法医学科重点项目资助情况来看,获重点项目资助的申请人,均曾获多个面上项目资助。因此,机构在科研团队的建设中,应特别关注团队中潜力大的中青年人才的发展,为其提供施展的舞台,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培养和锻炼,为其成长成才和承担重点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2.2 加大优势学科投入,形成以点带面的科研格局

任何一类资金资助在其资助原则的前提下,会根据各学科发展现状成规律性分布,这一现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中也有所体现。如上文所述,近7年来,法医毒理、病理和毒物分析以及法医物证学和法医人类学的立项数占所有法医学科的83.6%,而法医临床、法医精神病和法医其他学科只占据了不足20%。对于机构而言,要正视这一现象,重点投入优势学科,寻找到学科中的特色方向,有重点地加以培育,有了前期研究基础后进行系统性研究,尝试寻找交叉合作,整合科研资源,以点带面,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的科研格局。

2.3 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学科的持续竞争力

科学研究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和连续性等基本属性,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科研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在这一过程中,要从人力和物力多方面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保证其能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管理改革,2016年7月2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增强科技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其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相当严格,对于项目前期研究基础有较高要求,好的标书一般都有2~3篇SCI论文作为前期研究基础。近年来,科技部和财政部也陆续出台相关的绩效评估政策,考量科研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因此机构要鼓励科技成果产出,建立一套具有机构自身特色的,能适应机构中长期发展和科研人员自身成长协同发展的激励政策,另外,随着科研人员自身成长,职称晋升后可能出现申请热情不高,这时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良好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并驾齐驱,才能实现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协调发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产出的最终目的。

当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单位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创新管理,为科研人员保驾护航,推动科研工作。

2.4 适应新常态要求,实现法医学科的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中央财政增量变成中低速。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基金经费难以持续维持两位数的年度增长[3]。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科学研究需要发挥更积极地作用,为新常态提供动力源泉。源泉的根源在于创新,法医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其科学研究方法需要转化为司法鉴定实践应用,这就决定了其发展规律是“创新”与“应用”的协调统一。在法医学科学研究中,一方面要进行相关的机制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通过平台建设,建立关键技术和方法。两者互动,双管齐下,才能提高法医学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法医学鉴定面临的问题复杂化、多样化,作为诉讼活动的技术支撑,鉴定意见必须科学、客观、公正。这一矛盾要求法医学的科学研究必须不断创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法医学科发展迅速,研究水平大幅提高,进入“十三五”新的历史阶段,法医学的科学研究需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不断提高为执法部门提供科学证据的服务能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2016-06-14)[2016-07-01].http://www.nsfc. gov.cn/nsfc/cen/bzgh_135/index.html.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4年度资助项目统计[EB/OL].(2016-06-01)[2016-06-01].http: //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104/.

[3]杨卫.转型期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的形势与任务[J].中国科学基金,2016,(1):1.

(本文编辑:李成涛)

TN91

B

10.3969/j.issn.1671-2072.2017.01.012

1671-2072-(2017)01-0080-05

2016-08-01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理论研究规划课题(16GH018);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4DZ2270800);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资助项目(16DZ2290900)

何晓丹(1982—),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科研管理、标准化管理研究工作。E-mail:sfjd2004@163.com。

猜你喜欢
法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
书 讯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我国法医学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研究
留学教育与近代法医学的建立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