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与思考 创新与做强
——访问日本韩国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7-03-03 17:07傅向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化工管理 2017年34期
关键词:三菱韩国化学

傅向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收获与思考 创新与做强
——访问日本韩国带给我们的启示

傅向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10月10-17日,由我任团长的中国石化联合会代表团出访日本和韩国,该团成员有发改委、工信部领导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专业协会、石化园区的管理人员和辽宁、安徽、山东的企业家共计24人。在日本主要是参加“第三次中日石化产业大会”和“第四次中日石化产业政策对话会”,并顺访日挥、三菱、大金三家公司;在韩国主要是访问LG、SK和韩国石化协会。此行时间虽短,但日程紧凑、收获满满!现将这次出访的主要情况、收获和体会作一交流,以便国内石化企业在做强做优过程中参考。

1 中日石化产业大会及政策对话会主要情况与收获

中日石化产业大会分为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全体会议,主要研讨共同关注的宏观议题;第二个单元专题会议,主要研讨共同关注的专题内容。全体大会期间,中日双方共同交流和研讨了中日石化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石化新材料创新与合作机遇,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行动,以及中日之间化学品贸易问题等;专题会议期间,双方就中日石化界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VOCs治理政策及排放与治理,化学物质管理、特别是危化品管理及新化学物质登记以及全球共同关注的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等,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中日石化产业大会的主要收获:

1、对日本化学工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日本化学工业总产值43万亿日元,研发投入2.6万亿日元,约占6%;从业人数86万人,全球贸易额2900亿美元,世界第三位;2016年设备投资1.8万亿日元。2016年进出口额中,化工出口8.8万亿,占日本总出口额70万亿日元的13%;化工进口额8.1万亿元,占日本总进口额66万亿日元的12%。在出口产品中,塑料及塑料产品占29%,有机化工产品20%,橡胶及橡胶产品12%,即这三大类产品占61%;进口产品中医疗用品占32%,有机化工产品19%,塑料及塑料产品19%,即这三大类产品占70%。2016年日本化工产品向中国出口居第一位,占总额的26.4%,韩国占14%,美国11.4%,这三个国家占51%;日本进口化工产品欧盟占33%,中国13.8%,美国17.5%,这三个国家64.3%。据经产省对18家化工企业的统计,从销售结构看,基础和通用石化产品占40%,功能化学品占34%,其他26%;从利润结构看,基础及通用石化产品占23%,功能化学品占45%,其他31%,可见:功能化学品是日本化工企业的利润支柱。2016年日本化工产业经常利润2302亿日元,是历史第二,1990年以来历史最高在2006年,是2725亿日元;2016年的销售利润率为8%,过去10年的平均利润率是2.3%。

日本石化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北美页岩气乙烷裂解制乙烯对日本乙烯产业的影响,2014年以来已关停3套装置,产能约107万吨/年;二是日本功能性材料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市场占比在减少,如锂离子电池材料多年来市场占有率一直是世界第一位,但已由2008年的占50%减为2014年的40%;三是为增强日本功能性材料的竞争力,不仅要加大研发投入,还要重视重组与集约,以避免过度竞争。

2、双方达成多项共识。一是中日石化产业的互补性很强。中日两国一个是石化大国,一个是石化强国。在2017全球化工50强榜单中,日本有8家企业,销售额970亿美元,占50强总销售额的比例超过13%。特别是日本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和节能环保技术的优势更加突出,加上日本化工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的成功经验以及管理和人才优势等,都对中国石化产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我出国前做了一个统计,去年从日本进口化工产品占进口总量前三位的就有20多种(占第一位的有碳纤维、乙丙共聚物等8个产品),占比50%以上的有5种,占比超过20%的有14种之多;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间苯二酚70.5%,进口量最大的是PX241.9万吨,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苯+132%,去年PC从日本进口10万吨,+22%。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行业进出口总额2818亿美元,与日本化工产品的贸易额156.2亿美元,列第4位,其中从日本进口105.6亿美元。经产省的数据:2016年日本化工产品向中国出口2.1万亿日元,其中塑料及塑料制品占35%,有机化学品占28%,这两大类即63%;2016年日本从中国进口化工产品1.4万亿日元,塑料及塑料制品占37%,有机化学品展24%,无机化学品占13%,这三大类即74%。2016年日本化工产品向中国出口居第一位,占总额的26.4%(韩国占14%,美国11.4%),前三个国家占51%;日本进口化工产品中国第三占13.8%(欧盟占33%,美国17.5%),这三个区域即64.3%。

二是中日石化界的交流与对话十分必要。通过交流和对话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寻求合作的机遇,在相互借鉴和优势互补中促进双方石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后应该继续每年举办一次,把这个产业大会办成中日两国石化界交流沟通的一个高层论坛。

三是中日石化产业携手共进,为全球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做更大贡献。因为中国石化产业总量13.29万亿人民币,日本43万亿日元,即中国2万亿美元、日本约4000亿美元,两国相加应大于全球石化产业的1/3,的确是一支重要力量。

3、中日石化产业政策对话会的主要情况及收获

由工信部和日本经产省共同牵头,我们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中日石化产业政策对话会”,双方共同交流研讨了两国石化产业政策的现状及动向、研发政策、石化园区管理的经验等。双方都认为这样的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深受两国石化产业界的欢迎,应当继续开展这样的对话,工信部与经产省初步就明年5月份在中国举办第五次对话会达成一致。

2 访问日本企业的主要情况和收获

参加中日石化大会和政策对话会前后,我们专程访问了日辉、三菱、大金三家日本公司。

1、日挥主要情况及收获。日挥成立于1928年,是日本最大、世界领先的综合性能源石化工程公司,拥有高水平工程技术与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2万多个项目。近十年来,日挥承建了全球超过1/3的LNG产能,在陆上LNG和海上浮式LNG工程承包中业绩突出。近几年日挥又积极参与发电、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项目,还开展了油气资源开发、可再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的投资。

日挥与中国。自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二年,即1973年进入中国,这次接待我们的竹内先生,就是从那年开始带领日挥团队在中国开展业务,大庆30万吨/年乙烯、万华第一套引进的万吨级MDI都是日挥承担的工程设计,至今共在中国实施了80个项目,包括后来的茂名乙烯,中日间首个CDM项目--巨化HFC23等。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节能、巨化集团都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自2013年开始,又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为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和绿色发展提供资本性资金支持。

在日挥的最大收获是:日挥作为工程公司十分重视创新,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面向油气煤、专门从事化学、生物质、环境、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方面的研发,尤其是在催化剂方面,其炼油催化剂、VOCs处理催化剂、净化剂以及脱硫脱硝等方面优势突出,高纯硫化氢和硫氢化钠的脱除率达99%以上,这在中国和韩国已应用;与三菱公司合作研发的二甲醚技术在德国已应用;与三菱化学合作的甲醇制丙烯技术(DTP),其丙烯产出率大于70%;并且正在开发面向未来的技术,如纤维素乙醇、乙醇制丁二烯、乙烷制苯以及低温低压氨分解制氢等。还有HSE风险管理、工艺设备问题诊断和改善等、防治VOCs污染的研究等。这是与国内工程公司最大的区别。

2、三菱化学的主要情况及收获

三菱化学的成立要追溯到1950年,1994年三菱化成与三菱油化合并为此称谓,2005年三菱制药并入,2014年11月并购大阳日酸,今年4月又将三菱树脂和三菱丽阳并入,现有三菱化学、三菱制药、生命科学、大阳日酸4家子公司组成。去年销售收入23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 2017全球化工50强中列第9位,现为日本第一位的化工公司。产品聚焦于功能材料、基础材料(素材)、健康保健三大领域,功能材料包括高功能薄膜、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基础材料(素材)主要包括基础石化产品、聚烯烃、MMA-PMMA、工业气体等;健康保健包括医药、医药中间体、诊断试剂、疫苗等。当前的研发重点集中在环境、能源、健康医疗、电子.IT、生活。该公司主打品牌是“KAITEKI”,即“超越时间,跨越世代,人与社会和地球间舒适的状态”。

在三菱公司的主要收获:未来创新!三菱化学首席技术专家濑户山先生为我们主讲了“21世纪世界需要什么?科学/化学的目标应该是什么?”首先从“世界将如何改变?日本将如何改变?”讲起,以日本和三菱为例去探究“我们应该去创造什么?应该怎样去创造?”。对2040年世界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人口动态、全球能源消耗及新能源占比、各种能源的成本都作了预测,对2100年的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碳减排目标作了预测,最后得出一句话:21世纪不能再考虑以煤为原料!参观三菱化学“舒适广场”时看到三菱化学的创新产品和高端化学品琳琅满目,仅高端膜产品就有水处理用膜、光伏发电及其蓄电池的隔膜、高浓脱水膜(可用于酒精、溶剂等)、食品包装膜(6层结构,保鲜时间长,外观即可以像高档纸用于奶制品、也可以像玻璃瓶用于葡萄酒,且是完全降解的);特别是了解到:生物法聚碳工程塑料已经产业化,其产品比现有双酚A法的聚碳透明性和光学性能都更好。氧18(1802)特种水(主要应用于核医学成像、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示踪剂,其制备方法一种是以天然水为原料经精馏、电解及贵金属催化反应制得;另一种以H2和1802为原料制备:就是先制得H2和1802,然后再混合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经等离子反应制得)、细胞修复材料(MUSE)、生物可降解塑料等,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重点介绍了他们正在开展的“人工光合成项目”,这个项目是三菱化学承担的日本国家项目,起止2012-2021年共10年,濑户山先生说“列为国家项目前已经研发了10年,预计2021年后实现产业化还需要10年”。这个项目是阳光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通过分子筛分离,再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与二氧化碳和甲烷反应合成化学品。这个项目的关键是他们涂覆法制备的光催化剂,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效率涂覆在像牙刷一样凹凸不平的板上,去年底的转化效率已达到3%,如果达到10%就可具经济性。他们设想:以这样获得的氢气与电厂/钢厂/焦化厂等的二氧化碳、氧气与甲烷反应以后制得合成气(CO/H2),经合成气制烯烃(GTO)技术制得乙烯/丙烯/丁烯,进而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

3、大金公司主要情况及收获

“大金”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可以说是大阪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的简称。创业于1924年(大阪金属工业所),1935年开始生产氟利昂制冷剂,第二年开发日本第一台冷冻机,即开始了空调事业,多年位于世界空调第二位,于2011年初并购了1家美国公司成为世界空调第一。去年销售收入20439亿日元,在150个国家有13个基地,245家工厂;在日本本国的收入只有25%,海外占75%。现有三大业务板块,空调占89.8%,氟化工7.7%,其他(油压机械、电子系统等)2.5%,可见主业非常突出。海外员工6.7万人,其中中国员工超过2万人、占比最高29%,日本员工只占19%。最近刚刚宣布研发出全球唯一的无给水加湿机理新技术。

访问大金的最大收获:创新无处不在。走进大金创新中心,第一印象就是大堂的前厅,头顶上繁星点缀、云层高挂,刚步入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拆解的空调部件,可仔细观察通过灯光投射,却是一个奔跑的人;楼层的设计也别具风格,第三层是“知识森林”,专为客户设置,专门听取客户的创新需求,第四第五层是创新人员和设计人员的工作层,大开间、全透明,第六层是未来创意空间,室内轻松舒适的氛围萦绕着你,放眼窗外是满眼皆绿,可以让人无限遐想。第二深刻印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新中心的整个空气循环全靠自然风,室外专门种植了一片四季皆绿的树林,通风系统把树林的清新空气源源不断的送入楼内;另一个是整个创新中心的设计“零能耗”,靠楼外和楼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供电,现已满足70%的用电;再一个是与周围居民的和谐相处,墙外紧邻厂区就是居民区,每天首先观察风向以确保万一发生事故居民的安全,还会定期培训、举办开放日、与居民沟通、举办活动(樱花节、纳凉节等)。第三深刻印象是协同创新,大金的协同创新与别的企业与高校或研究院所协同创新不同,在大金创新中心内,把原来分散在多处的空调、化工以及电机、风扇、配件以及设计等各研发中心集中到一起,组织起大金内部的协同创新,这与我们强调的专业化、精细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3 访问韩国的主要情况和收获

在韩国我们访问了LG化学、SK Innovation和韩国石化协会。

1、LG化学的主要情况及收获。LG化学成立于1947年,现已成为韩国最大的综合性新材料及能源企业,去年销售收入181亿美元,列2017全球化工50强第12位。业务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电池、电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农业五大领域。我们主要访问了LG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位于“韩国硅谷”的大田市,该院下设中央研究所及基础素材、电池、信息电子、材料、生命科学共6个研究所,研发人员5300多人。

主要收获:LG化学的首席技术官柳振宁带领几位所长接待了我们。交流获知:LG化学的ABS、SAP(2008年开始研究,2015年开发出纳米高SAP)、合成橡胶、信息电子材料(尤其是光学用膜、3D电视材料、LCD专用偏光板是韩国最早商业化的,偏光板领域世界排名第一)以及碳纳米管、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优势最突出的是LG化学显示器材料的OLED和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这两个领域都是当前世界领先水平。给我们看了用LG化学的电池造的全电动赛车的底盘和当年取得冠军的视频,据他们介绍自1999年最早研发锂电池,2000年开始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研究,去年开始生产第二代汽车用锂电池,明年将开始生产第三代,第三代的一次充电里程将达到500公里,现代、沃尔沃、通用、福特、奥迪等车型都用LG化学的电池,现全球约有60万辆电动汽车用的是LG化学的电池。当然,我们也了解到,LG化学2014年并购了美国的NanoH2O,正在扩展海水淡化的业务;已开发成功PLA,但是没有建生产装置,给我们的解释是经济上还不过关。

3、SK Innovation主要情况及收获。其前身大韩石油公社成立于1962年,70年代是带动韩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1982年国有股份退出成为全民营,1997年更名为SK株式会社,2007年更名为SK能源,2011年更名为现名,重在创新;业务涉及石油开发、炼油、化学、润滑油以及新能源,去年销售收入66亿美元,2017年全球化工50强列第46位。

主要收获:交流中获悉,SK与中石化合作了武汉乙烯,现正在与北京电工和北汽开展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合作。SK与SABIC合作有高性能聚乙烯23万吨/年产能,SK的高等级沥青、润滑油及其基础油具有很强的竞争力。SK当前特别重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是韩国第一家、世界第三家开发成功锂离子电池核心部件—分离膜的企业,2005年底第一条生产线投产,现有9条线生产着IT设备专用分离膜和电动汽车电池专用耐热分离膜;是首家采用高能源密度三元系材料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与现代汽车、北汽、戴姆勒等知名汽车商签订合同,不断扩大其电池业务。

(三)与韩国石化协会交流的情况及共识。韩国石化协会的林承允常务副会长带领几位部长跟我们见面和交流,双方分别简要介绍了两国经济及石化产业的情况,并就中韩两国石化行业未来的合作进行了探讨。双方都认为:一是都对这两年中韩两国石化行业交流的中断表示惋惜;二是应尽快恢复中韩石化产业的交流与沟通,最好从明年开始恢复,这次见面后由两国石化协会就具体事宜进一步磋商;三是中韩两国石化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好,出国前根据海关数据我也做了统计,去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石化产品排前三位的有31种,列第一位的就有17种;石油沥青、PX、丙烯、丙烯腈、聚丙烯以及POM、PC、PMMA等都列第一位,去年从韩国进口量最大的是PX,进口了584.5万吨,占比最高的是石油沥青占75.8%,增长最快的是MMA和二辛酯,都增长约1.4倍。今年上半年,中韩石化产品贸易总额221亿美元,列各国第二位,其中从韩国进口165.2亿美元,列各国第一位,中国向韩国出口55.8亿美元,列各国第二。可见其互补性强、合作的潜力大。最后,中韩双方都认为:如果中日韩石化产业界共同携手的话,通过共同交流与沟通,不仅三国间可以相互借鉴、合作,而且为全球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4 主要体会和启示

这次出访,除了以上业务方面的主要情况和收获,我们还有很多体会和启示。

4.1 主要体会

1、中日韩三国石化产业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重点都不同。发展阶段看,我认为日本石化产业应该与美国、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一样,属于第一梯队的石化强国;韩国应该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一样,石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属于第二梯队;而我国石化产业就整体技术水平看,与日本、韩国都有一定的差距。从当前的发展重点看,我们虽然也强调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我们现在仍把大量的财力、精力用于大力扩建大型石化装置和煤化工,无论是增产PX、乙二醇、乙烯、丙烯,还是“逢煤必化”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化学品,我们当前考虑的仍然是大宗基础化学品的增量与发展。而日本经产省及化工和石化协会、韩国石化协会的政策关注点,特别这次访问的几家化工公司,都把化工新材料(汽车轻量化新材料、高端膜及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功能化学品(日本化工产业利润的支柱)、新能源及其新材料(电动汽车电池及其新材料、光伏发电用隔膜、绝缘膜等)以及健康保健产品(营养保健品、医药及其中间体、生化制品、诊断试剂等)。这是这次访问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日韩石化产业的相同之处,也是与当前中国石化产业的不同之处;这种相同与不同之处,也就决定了各国产业的竞争力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整体技术水平。

2、日韩企业更注重未来。这一点体会是最深刻的,我这个报告也充分体现了这点,因为通篇都是“创新、创新、创新”。这一点在三菱公司展现的最充分:三菱化学的首席技术官濑户山先生给我们讲的题目就是“21世纪世界需要什么?”,通篇的预测都是基于2040年、2100年,并告诉我们:从2015年开始,三菱化学专注于创造新业务的重点集中于“健康保健解决方案、新一代农业、高功能新材料、有机光半导体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他们认为:瞄准10年、20年后进行颠覆性创新,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他们正在开展的太阳光分解水制氢和氧,到今年已进行了15年,待2021年国家项目结束,产业化可能还需要10年,他们正坚定地推进、并每年都取得新进展。这次访问的韩国LG和SK也是一样,都是瞄准了未来竞争力强的新材料和功能化学品,LG化学的OLED全球领先,是唯一从材料做起到成品的全产业链企业;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LG和SK都在主攻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都是从原料到集成的全产业链,都说自己是全球最好的(LG添加了碳纳米管,SK则用了高能源密度三元系材料)。相较于我们的很多企业,还处在去产能中阵痛、还处在转型升级中徘徊,甚至有的还在为恶性竞争苦恼的时候,差距是明显的。

3、日本政府尤其重视年轻科学家的培养。在与经产省的产业政策对话会上了解到,日本的科技创新工作首相下设综合科技及革新会议,之下经文部科学省、经产省及其他省厅主管,文部科学省以支持大学为主,经产省以支持企业为主,这两个省的研发经费又主要分为4大块,其中以培育年轻研究员为主的研发经费约31亿美元,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研发经费约13亿美元,医疗领域研发费用约12.6亿美元,其他的国家战略项目约10.1亿美元。由此可见,日本政府每年用于培养年轻科学家的研发经费最多,对年轻科学家的培育予以高度重视,这种国策更是未来。

4.2 几点启示

这次出访,除了业务的收获和工作体会外,一些细节也带给我很多启示和感悟。主要有:

1、稳定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大家谈的很多,但如何创新和在什么样的氛围下创新?这次出访也带给我一些思考。无论是在大金研发中心,还是在LG化学技术研究院,我们听到和感受到最多的是:一定要给科技人员一个轻松、益于遐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LG化学这些年的进步之快,OLED材料、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都属国际先进水平。这次走进LG化学技术研究院,地处“韩国硅谷”的大田市(SK Innovation近在咫尺),整个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公园,背山面水(楼前是一个很大可以垂钓的人工湖),也许是秋天的缘故院内五颜六色纷呈。用餐时有关工作经历的一段聊天,也让我感慨良久:“您在LG工作多少年了?”“37年,从1981年参加工作起”“您任院长多少年了?”“13年”“您的前任多少年?”“11年,前任的前任14年,我们这个研究院成立38年来,我是第三任院长”“向您这样:在LG工作这么久的人多么?”“不少!您右边的权所长(权宁云,中央研究所所长)也是30多年,正因为我们的这种稳定性,保证了LG化学的创新稳定性和高品质”。然后,他们跟我讲了一段话:年轻人选择到LG之前,会问我们这些老同志在LG工作的怎么样?我们工作的好坏对年轻人有着重要影响,我们不仅会告诉他们工作的怎么样,还会每天都以很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很幸福的样子展现在岗位上,为年轻人起到榜样的作用!听到这段话首先让我想到的“这就是LG化学的文化!也许就是LG化学的精神与传承!”同时这段话带给我的是深思:我也是如此吗?我周围的同事们也是如此吗?我们国内很多研究院所的领导团队和创新团队,又有几家能够做到如此的稳定与传承呢?

2、交流与坦诚。我们这些年国际交流和互访很多,无论是国际组织间,还是企业间都很多,我的一个感觉与欧美交流、尤其是与德国企业间的交流都是很坦诚的,可以说不再像以前“谈一半、留一半”。这次出访日本和韩国,总体感觉是比较坦诚的,交流是广泛、深入、务实的。但相比之下,日本比韩国更坦诚,无论是日本化工协会、石化协会,还是访问的各企业,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接待团队的业务能力还是规格都很高,产业大会、政策对话会还是各企业都准备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可韩国就不一样了,倒是都准备了PPT,但都没有纸质资料,会后也明确不给资料。也许这就是:越发达越开放,越发达越不怕别人超越!

3、细节与质量。“细节决定成败”无时无处不体现。这次出访的圆满,最重要的是行前大量的和认真、细致的准备,石化大会的每一个议题都是经过中日双方多次协商拟定,双方都围绕拟定的议题做了认真的准备,双方的报告都分别准备了中日文本,日方也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化工协会的石飞修会长、石化协会的淡轮敏会长以及3位副会长和50多位企业家参会,会议的报告人和报告的质量都得到了双方的高度认可。拟定访问的企业,国际部都提前告诉对方我们想重点了解和交流的内容,我们到了才感受到,被访问企业无论是接待团队还是交流的内容都了做非常认真的准备,尤其是各企业的中方联络人这次都专程到日本接洽,更保证了这次访问的成功,也让我们访问团感动。

猜你喜欢
三菱韩国化学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三菱日联银行
三菱日联银行
利用三菱PLC在老设备上的改造应用
在韩国走马观花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