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说另一种“不”

2017-03-03 10:09凌太来了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1期
关键词:当妈同情事儿

凌太来了

下午一进家门,妹妹就着急地迎上来跟我说,她班上的女同学R管她要她的新宠,一个挂在书包上的小毛兔,还指明要紫色的那只(她一共有两只,今天都带到学校去得瑟了)。而且R说是她的朋友喜欢,所以明天必须要给她,她好送给她朋友。

听得我这叫一个乱。我稳稳神问她:“你想把这个紫色的送给R吗?”妹妹使劲儿摇头说:“我不想送,我想自己留着。”我说:“那你就跟她说NO呗。再说了,她想送什么东西给她的朋友,让她自己去解决呗,可以找她妈妈,干嘛管你要啊,你又没这个责任。”

妹妹一听,居然哭了起来。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可是我已经答应R明天就给她了,我不想说话不算数!”

她这么一说,我懂了:自己的不想给,又答应人家了,又不想违背承诺……这明摆着就是想让我再买个她好去送人情嘛,而且还明天就要(此处挖鼻孔)……

这种小兔其实不是玩具,对孩子来说也不便宜。我当时确实顺手多买了几个准备圣诞节的时候送给她的好朋友们,但紫的只有一个。所以我给她提了个建议:“如果你确实很想送给R这个礼物的话,过一段时间我看见紫的可以帮你再买一个,等圣诞节前给你的朋友送礼物的时候一起给她。然后她是自己留着还是送朋友咱就不管了。但是,没来由地非要你的东西,还规定了时间,这个要求非常不合理,是一种强迫,我们不能答应。”

妹妹一听哭得更厉害,说:“可她当时求了我半天,我已经答应她了呀,不给她会非常非常失望的。”

我说:“我明白,所以,以后不要轻易答应你没把握的事,要先跟我商量一下,不能答应完了再来找我。她呢,也要明白不应该随便管别人要东西,不然就会失望。”

话说到这儿已经很清楚了。剩下的是尴尬应对也好、忍痛割爱也好,就由她自己去面对了。妹妹也看出来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填,也就渐渐收了哭声。很快又跟没事人儿一样谈笑风生了。我就顺便嘱咐她:“这兔子就跟玩具一样,以后不要带到学校了。记得老师怎么跟你们说的吗?带玩具到学校会怎么样?”“ End up fighting! (最后产生矛盾)”,她和哥哥都说。

其实,孩子们人际关系上的这些事儿,非原则的、不找到我头上的我很少掺和。因为我觉得他们要有积累自己生活经验的机会。但知女莫如母,我知道妹妹有时出于善良的天性不愿拒绝别人,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会点一下她,让她慢慢学会说“NO”。因为当妈的内心深处一直留了个意:对同理心强的善良孩子就要教给他们原则性,先要对自己负责。再说,平时吃点亏无所谓,要是她长大以后因为耳根软禁不住同情心的折磨,嫁了自己不爱或不合适的人怎么办?毕竟我自己也文艺女青年过,老想解救潦倒落魄文艺男青年的心理咱懂。

说到这儿了,就冒着跑题的危险多聊几句。

提前操这种心的妈肯定不只我一个。有一天跟女友聊天聊到要是以后孩子忽然领回来一个特别不靠谱的人说要结婚,你说怎么办?是反对还是尊重?女友说:这事儿其实就跟其他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道理:功夫在平时。从小就要给他们示范正常的家庭关系,有适当机会就要点一下,告诉他们家庭责任感是最重要的、夫妻之间平等尊重是最重要的这些基本道理,教给他们辨别不靠谱和谎言,这样他们以后跑偏的机会就小一些。不要等到他们都要结婚了你再想去影响他们,门儿都没有。

我覺得她说得非常有道理,“如何区分爱和同情”这一条也得记在小本儿上(记得以前给妹妹讲《美女与野兽》的时候就点过她:不要因为同情野兽就嫁给他哦)。虽说人生弯路也是路,大家多少都会走,但少走一些总是好。有些好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从小养成比长大再改容易得多,比如,学会坦然说“NO”。

晚上跟他俩混的时候又聊了一下白天发生的这件事儿。妹妹说已经想好了怎么去拒绝R了。我告诉他俩,不要被别人强迫。强迫分两种,一种是用蛮力,这个比较容易拒绝;还有一种是用乞求和眼泪——让你因为同情不得不做本来绝对不想做的事。哥哥忽发奇想地比划着说:“我明白了!这个就像坐标系一样,从零往这边是你越来越愿意做的事,从零往那边就是负数了,是你越来越不愿意做的事,强迫也不行!”

得承认他这个模型建得有创意。然而生活很难定量分析,那个“零点”设在哪里要靠每个人自己去体会,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这个当妈的,也就只能帮他们到这儿了。

猜你喜欢
当妈同情事儿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傲娇公主郝琪琪
不该有的同情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圈里事儿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孕吐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