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区活动设计

2017-03-03 01:11王昭
求知导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教师

王昭

摘 要:本文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教师如何遵从幼儿的观点进行学习区活动研究。首先教师在开展学习区活动之前要设计规划图,其次老师要听取幼儿的想法并提供幼儿相应的辅助工具,并及时引导儿童,最后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呈现,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学习者,让儿童的声音被听见,让儿童的权利得到实现。

关键词:幼儿视角;教师;学习区

自瑞典教育学家爱伦·凯提出“ 20世纪将成为儿童的世纪”的著名观点后,儿童权利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世界各国在政策法律、社会服务、教育研究等层面开始关注儿童权利。现今,如何在研究中有效地听到儿童声音成为研究的议题。学习区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教师应了解如何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学习区活动。

一、相关概念界定

学习区:指一个有规划且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将教室划分成数个小区域作为学习区(learning area),每一个小区域提供不同的学习领域内容,并且依照幼儿的需要、兴趣与能力,放入可供操作的教具或玩具。本研究之学习区指将教室规划成数个小区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依幼儿的兴趣、需要,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二、学习区实际运作原则

综合许多学者的看法,笔者进行了关于实物的探讨:教室内的学习区应如何安排与运作,才能帮助孩子主动学习?

(1)建立合理的常规。在开放学习区,应循序渐进,教导孩子使用的原則。

(2)逐渐开放各学习区。从开始开放到全面开放的时间长短宜视幼儿遵守规则程度而定,约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之久。

(3)选择自己和孩子较容易掌握的学习区先行开放。优先开放容易收拾的学习区,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4)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时间。理想的操作时间应在四十五分钟至一小时左右最为理想。

(5)随时调整学习区内容。随着主题或观察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以及互动的情形,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6)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支持孩子学习的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让孩子选择自己想去的学习区。

(7)学习区应与小组、团体活动相辅相成。透过小组、团体活动,孩子能积累学习经验,自发地学习,将学习经验内化为孩子的能力。

很多幼儿园都设置了学习区,教师的角色已经由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教材提供者等角色;幼儿在学习区的角色也由被动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因此,若是能妥善运用学习区时间给予幼儿丰富的探索机会,幼儿如能经常用学习区活动时间与其他幼儿互动、观察、模仿,可学习到很多能力。因此,学习区时间,正是提升幼儿能力的最佳时机。

三、研究结果

(1)研究地点与时间。地点:新竹实小附幼树班。时间:上午9:00—11:30。

(2)教学理念。以新课纲为整个设计教学的主轴。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教师学习区规划想法。听从教授的建议,让幼儿自己主导想要学的事情,老师进行辅助和引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学期初进行主题规划。践行社会学习论,以幼儿游戏设计为主轴。

四、研究流程

(1)活动前。活动前,教师先给每个幼儿一张设计图,设计图内容包括天气、日期和所要选择的区域。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想要进行的活动及内容,并向老师说明。教师通过了解幼儿的想法,为幼儿提供一些参考,并进行学习区活动,在幼儿进行绘画时,教师不主动提供给幼儿意见,但幼儿有需求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如幼儿在不会画自己想要画的图时,教师可提供指导。

(2)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观察儿童是否需要帮助,或者有些幼儿在进行学习区活动时如果作品的方向存在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回到自己最初想要研究的主题,并结合幼儿所制作的作品,给幼儿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3)活动后。 教师将幼儿已经完成的作品进行粘贴展示。幼儿通过学习来提高自信心与交往能力。

五、幼儿园环境整体评估

新竹实小附幼树班共计五个学习区,不含室外环境,能够满足班级幼儿的整体需求,美劳区靠近水池,方便幼儿进行换洗,但是各学习区空间分配相比有些不足(如语文区和益智区相邻)。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每周至少四次的学习区活动,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都在2小时左右,让幼儿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在学习区活动之后,教师也会让幼儿进行反思,考虑自己在创作中的不足,并让儿童进行思考,并希望下一次活动时能做得更好。

将一些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学习区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区并希望幼儿能够均衡地选择学习区,鼓励幼儿在不同的学习区中相互学习,也鼓励幼儿使用团体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能与幼儿进行共同的讨论,依照幼儿的需求调整活动。各学习区的定位清楚,明确地写出了相关材料的位置,教师会根据学习区的性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且展示的方式考虑到了幼儿安全及视线高度。

六、教师角色

(1)教师为旁观者。教师不直接教导幼儿认知,教师必须让幼儿从事自发性的创作与思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自我发现与自我观察或重新建构学习的事实。

(2)教师为情境环境的提供者。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情境的组织者,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信息与知识,促进幼儿重新思考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作品。

(3)教师为引导者。依据维高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通过抛出问题,让幼儿思考与讨论并寻求解决方法,引导幼儿展现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也让幼儿参与计划行动和分享责任。

七、总结

(1)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室内外环境不定时、不定期进行变更,将儿童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幼儿通过不同学习区的活动进行创作,以儿童兴趣为主,教师充当引导者和观察者。儿童可以多次进行同一个区角活动,并进行深入的探索发现,教师会将儿童的作品摆放在相应区域,以供幼儿相互学习。

(2)在幼儿园践行社会学习理论,以游戏为主轴,进行学习区活动,学习区活动时间符合评估标准。通过相互合作能够增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体本身进行刺激能让幼儿进行学习,还有通过观看别人的作品也能增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3)幼儿在学习区活动过程中能够与伙伴进行共同学习,以大带小,实现社会性发展,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志民.幼儿学习环境设计[M].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

[2]黄世玉.幼儿学习区情境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朱胜培.浅谈幼儿科学区域环境的设置要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4).

[4]王淑君,刘晓洁.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猜你喜欢
教师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节快乐》
在课堂生成中凸显教师引导作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点评教师:祁斌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