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多维旷野上的瞭望

2017-03-04 12:28鞠会云
人间 2016年33期
关键词:音乐家

摘要:我们通过对二三十年代表性的中国近代音乐的普查,发现以“对象”一词为划分依据,不仅可以发现对前期庞大文献的分析整理过程中的可取之处,还可以寻找到很多空白区域,我想通过寻找这种未被活跃关注到的空白区域,通过团队作业来完成本次的学术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对庞大文献的梳理,对中国近代音乐史截止目前的专著、学位论文(硕博论文)、核心期刊三个部分的前期研究成果展开梳理,以不同的视角对研究对象——“人”和研究对象——“机构”做出相关的整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家;音乐机构;音乐划分;中国近代音乐史;空白区域

中图分类号:G63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30-02

一、以“人”(identity)为对象

(一)从性别的角度出发,我们以男性和女性音乐家作为分界点来进行分类探讨。中国近代以后,妇女得到解放,女性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才慢慢浮出水面,他们开始接触音乐并获得训练和教育①,在这个男系主权的社会里面,人们的重心对于女性的关注度远远不够。从参与范围上来讲,包括中国女性、外籍在华活动的女性。从参与群体来讲,包括专业音乐家、业余爱好者、街头流浪艺人,我们主要从专业音乐家的角度入手,20世纪上海国立音专的建立,为广大女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才得以使现在音乐教育中人才辈出。

思考:在当时那个男权的社会中,唯我们熟知度最高的都是男性音乐家,然而女性音乐家的身份、有哪些人、参与的音乐活动、所做的贡献和对后世有什么意义关注度还不够。

(二) 从国籍的角度出发,我们以中外音乐家作为划分点。

1.中国音乐家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近代时期在中国活动的音乐家,一部分是在海外活动的音乐家。

(1) 中国音乐家根据他们的活动特征可分为如图所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这些音乐家都有留学经历,如沈心工在日期间创办的《体操》,就夏滟洲编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中可以看出,对于这部作品也是以“其曲调是以日本儿童歌曲《手戏》为蓝本改编的”一句话带过,又如萧友梅,在1901年赴日留学后,又在1912赴德,在外求学的十几年中,书中仅仅提到他的《中国古代乐器考》获得的博士论文,再如江文也对他的作品了解也是在他回国后,对于这类留学海归音樂家在国外的一些生活、创作了解甚少。

思考:在中国音乐家的研究中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人们只关注到了他们在国内的发展和成就,然而对中国音乐家海外所做的贡献关注度还远远不够,还有侨居海外的中国音乐家也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2) 移居港澳台的大陆音乐家角度分析。

A香港,这是国人瞩目的地方,由于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对香港音乐发展历史知之甚少,直到改革开放的80年代之后,才逐渐有了一些交流和了解,由于香港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的特殊性,造成了音乐的发展情况与大陆有了很大差异,现在这个地区已经回归祖国,历史的段落性已形成,对于他那段历史需抱有积极的态度掌握材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然可以放笔直书②,移居香港大陆的音乐家有:

B 澳门,在16世纪后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早期的传教士就开始在澳门传播西方文化,创办教会学校(马礼逊学堂),五四以后,内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抗战热潮,澳门出生的如:孙中山、萧友梅、冼星海奔赴内地实现自己的报负,20世纪后半叶,澳门本地的音乐家如林乐培、叶惠康、林品晶等,他们的事业也都在香港和欧美,愿意留在澳门地区从事新音乐文化建设的音乐家较少,与此同时,他们在当时也很难有所作为③。

C 台湾,自1945年抗日战胜利后,日本将台湾归还给中国,成为中国的一省,其中留在台湾的台湾籍的作曲家有李志传、吕泉生、郭芝苑等,江文也、柯政和留在北京,在1945~1949年间,从大陆旅居台湾的音乐家:张锦鸿、康讴、李永刚、戴粹伦、史惟亮④等。

思考:在这种两岸三地一家亲的口号之下,学界的反应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并没有对移居到港澳台的大陆音乐家给予一定的关注,然而,港澳台地区却一直有在关注大陆的动态,对于港澳台这些“特殊区域”学界怎么看,还有这些地区的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社会政治活动也应该纳入到这个整体中,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外侨(foreigner)音乐家。

从语言文化圈的角度来划分

(1)英美的英语圈:20世纪初,西方教会把西方宗教文化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开始创办教会学校如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西女孰、燕京大学音乐系等。代表性的音乐教师:中西女孰中如史凤珠、王瑞娴、李虞贞、周淑安、蒋英、姚锦新等。燕京大学中如苏路灯、关德森、范天祥等。

(2)俄语圈:俄语区域分布国家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20世纪20年代是东北地区是俄裔音乐家活动中心(哈尔滨),先后建立名目繁多的音乐团体,以《俄侨音乐家在上海》为例,文艺团体活动中出现的“星二会”中青年歌唱家如科切尔金、雷宾、亚基莫夫、韦坚斯基、米勒等,“和拉姆联谊会”中如音乐家别尔莎茨基、基尔萨诺夫、俄侨乐圣阿隆·阿弗夏洛穆夫等,在国立音专任教的俄侨音乐家如查哈罗夫、苏石林、齐尔品等。

(3)东北日侨音乐家。

1935年后,日伪统治了这片区域(大连),比较重要的音乐家有:岗村乐童、高津敏

(4)法租界法侨音乐家:在法租界上成立的上海工部局乐队,第一任指挥雷慕萨(长笛手)

(5)意大利意籍音乐家:钢琴、指挥梅百器等。

思考:对于这些外侨音乐家,书中基本都没怎么提到,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外国音乐家介绍的太少,但这些外侨音乐家在音乐发展中也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应该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三)从音乐家影响度的角度划分:

“大家”(master)与“小大家”

关于音乐大家,我们可能都会比较熟知的如:萧友梅、冼星海、程懋筠等音乐大家为振兴民族所做的贡献,享受后人给予的至尊荣耀。

流行音乐家:左翼音乐运动在上海兴起,都市流行音乐正式拉开帷幕,领军人物黎锦辉《毛毛雨》,与此同时造就了一批流行音乐作曲家如黎锦光《夜来香》、刘雪庵《早行乐》、陈歌辛《渔家女》。

但还有一部分小大家——在地方区域,各自所在的省市做出贡献的音乐家,同样做出了一些成就,一直默默付出,却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如南昌大学师范部艺术科的创办者刘天浪,建系之初音乐专业仅有教师5人:刘天浪(理论作曲)、邱亚军(声乐)、扬朴轩(小提琴)、王家琼(钢琴)、陶端棐(作曲理论)

思考:做出突出贡献的音乐大家,在国际上享受盛誉,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对于在地方的音乐家或者是二流三流音乐家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二、以“物体”为对象

(一)专业音乐机构。

1. 官方音乐教育:

(1)公立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如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设立了理论作曲、键盘、声乐、弦乐、管乐以及民乐)、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1930年)、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30年)、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32年)、国立歌剧学校等。

(2)官方音乐协会组织是在中央或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组成的音乐团体组织,代表性的如1933年,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这是一个旨在推行推行学校音乐教育和改进民众音乐生活的音乐教育团体,该机构隶属于民国政府江西省教育厅,也得到了省府及教育厅的财政支持,是当时国内为一个由政府资助的省级音乐团体;江西省音乐家协会;1934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设立“音乐教育委员会”等;

2.私立学校音乐教育:1932年,马思聪和陈洪在广州创办的私立广州音乐学院(1936年秋被国民党勒令缴纳保证金而不得不停办)、丁善德和陈又新创办的上海音乐馆(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私立燕京大学音乐系、私立沪江大学音乐系、私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等。

思考:在音乐教育机构中,公立学校的办学模式、开设专业及影响都受大家广泛关注,然而在一些私立音乐院校中,他们的办学成果也应该有待我们研究。

(3)实践表演。

(1)官方社团:“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苏音乐学会)、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中国管弦乐队、北京交响乐团、南京中华交响乐团、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中央管弦乐团、山东省立民众剧场、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山东省立剧院、国立实验剧院

(2)非官方剧团:春柳社(成员:曾孝谷、欧阳予倩、李叔同、陈静若)、无锡的天韵社、1927年,柯政和、刘天华发起的“北京爱美乐社”、山歌社、今虞琴社、吴平音乐团等

外籍音乐家组成的乐团:俄侨音乐社团——哈尔滨交响管弦乐协会、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

(二) 民间机构:

群众性歌咏团体: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冼星海)、民众歌咏会(刘良模)、新安旅行团(儿童抗战宣传团体 )、孩子剧团、青年会战区服务团(呂骥、刘良模)、牺牲救国大同盟 、业余歌咏团、又如任光在抗战爆发期间在海外开设的音乐团体——“巴黎华侨合唱团”、“民众歌咏训练班”、“铜锣合唱团”

思考:中国近代音乐机构中对于在国内的一些比较瞩目社团机构研究的比较深入如“国立音专”,然而在海外如任光为宣传抗日在海外组织的一些民众社团、地方性的社团(重庆合唱团、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发表的刊物和著述中关注度还不够。

三、结语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不同角度的划分,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东西还有太多,从不同的视域去发掘我们的创新思维,依靠强有力的历史依据作为我们客观评判的准则,所以,作为一名中国音乐史研究者,我们更需要为中国音乐史填补几处空白,更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来展开我们的研究工作。

注释:

①女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意义研究--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实力为参照

②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 高洪波 中央音乐学院 博士论文

③20世纪以来中国港澳台地区音乐发展及其与祖国内地音乐发展之关系 汪毓和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研究所 北京100031

④臺湾 香港和澳门当代音乐概览 刘靖之 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1年第1期

⑤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 杜亚雄 云南艺术学报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

[2]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

[3]中国近代教育史纪年【新版】上海音乐学苑出版社

[4]移居香港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 高洪波

[5]论上海飞地音乐社会的政治文化空间(上)洛秦

[6]让音乐史研究更全面关于台湾香港音乐研究 梁茂春

[7]女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意义研究——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实力为参照

[8]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 杜亚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鞠会云(1991-),女, 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在读,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中外音乐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家
节拍器
Kid of the Year
合作
电影《音乐家》在第三届尼泊尔国际电影节上获好评
音乐家的儿子
音乐家石膏像
节日乐曲
诚实更重要
小小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