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的管理适用性研究

2017-03-05 10:30杨正先张志锋索安宁李爱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承载力阈值区域

杨正先,张志锋,索安宁,李爱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003;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大连 116023)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的管理适用性研究

杨正先1,2,张志锋2,索安宁2,李爱3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003;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大连 116023)

文章分析海洋资源环境科学管理的需求,结合试行方法和试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对目前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理论、相关概念、指标体系和方法适用性等进行梳理,并提出构建多参数多目标评价体系和加强区域特征性的评价方法优化建议,以促进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从要素管理到人海关系科学治理、从现状管理到过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转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生态文明;资源环境评价;差异化指标体系

1 引言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一直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所在[1-5],目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由种群生物学问题上升到了涉及自然和社会多学科的集成创新,甚至是关系人类未来命运的哲学问题[6]。近30年我国研究者就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和试点工作[7-11]。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列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要求“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有效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控制空间开发强度,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在相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层面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高度重视的同时,部分研究者及管理者也发现目前的试行评价方法及结果的管理适用性和管理效能不足[6,10]。因此,有必要面对紧迫的环境管理需求,分析目前方法体系与管理需求的差异,明确理论方法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倒逼评价方法体系改进完善。

2 管理需求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10]。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和业务化运行就是为实现资源环境的科学管制和有效激励提供目标、方法和政策建议。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研究,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环境自身的特点,包括资源环境的状态、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还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需要考虑自然资源环境,还需要综合考虑人文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文化背景、政策制度及管理体制和法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方式、规模和速度,会对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起到增强或者削弱的作用[12]。将自然与人文因素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明确评价区域可以承载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及其制约因素,才能对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起到支撑和引导作用。对于管理而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2个关键点:①广为关注的是否超载,包括临界超载的承载状况判断;②承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小,包括发展潜力问题。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智能圈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工业文明大背景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是伴随着工业和城镇开发热潮,发展初期不可避免的会以一定的环境和生态为代价。除了开发压力是否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影响的判断以外,开发过程中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是否合理,自然资源环境的转变(如围填海)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管理适用性

3.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种群生物学,并借用工程力学的概念来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6]。从学科体系来说,种群生物学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逻辑斯蒂模型在明确约束条件后,可以实现承载力的定量化计算和预测,并且在草原管理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3]。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已经与单纯研究特定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物种数量这一具体的科学问题有了本质上的改变,除了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特定行业,宏观资源环境管理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资源环境承载的某一特定物种数量,而主要是区域发展问题,承载力的概念仅仅沿用传统的概念方法解决不了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综合性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基于自己的认识角度来分析承载能力,如通过填海新增土地资源的闲置率来评估是否超载,实际上并不是从环境和生态角度来评价,而是从经济承载力的角度来考虑的——当填海规模过大导致高成本低收益,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如果从环境容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则只跟围填海的空间位置及填海面积有关,后期越是利用率高越是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

3.2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阈值

按照传统概念,承载能力实际上是物种数量阈值,当物种数量超过这一限值就会影响自然资源环境的健康状况,并导致物种群落数量的下降。随着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综合性转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阈值也呈现为一系列不同指标和视角阈值的组合,当开发强度超过一定的量的组合时,区域可持续发展就受到影响。

超载阈值判断的分歧主要来源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有必要对目前2种可持续范式——弱可持续性范式与强可持续性范式进行深入探讨[14],在统一的基础上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接,明确为不同的阈值等级,并应用于管理实践。除此以外,具体就承载阈值类别而言,也有基于不同视角得出的阈值,并且都具有管理价值,因此阈值的确定需要考虑主要因素和社会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对合理的阈值。

3.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试行方法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只关注了自然资源环境,没有涉及社会经济及政治科技方面的资源与环境。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于城镇区,人文因素往往在区域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自然资源环境由于其市场可替代性、外地可输入性和环境的可恢复性,往往在区域发展中只是起到次要和背景作用。在此情况下若是想建立起自然资源环境(承载体)与社会经济发展量(承载对象)的可度量关系就几乎不可能。因此,研究者和管理者判断自然资源环境是否被超载利用往往只能回到原有的环境标准角度上来,认为超标了就是超载,但这样实际上是大大简化了自然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和特征性关系,并导致一定程度的失真和无效。现有的环境标准和管理目标只是分析认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阈值的参考,还需要立足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来具体分析。

当开发与保护存在冲突的时候,仅仅基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实际上很难回答可持续发展决策问题,过度强调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也可能会过度提高环境成本,导致宝贵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的丧失,虽然短期内防止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是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实际上起到了阻碍作用。如经过严格论证和合理性分析的国家重点工程,需要改变某些海域功能和状况,并导致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污染增加,如果按照原有的海洋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来说就是超标,只考虑环境因素不考虑工程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创造的价值在生态补偿和恢复中的重要意义,这一整体上利大于弊的工程就可能被否定。

3.4 试行方法的管理适用性

试行方法主要是基于现有的海洋功能区划环境质量要求、生态红线中的岸线及海域保护要求、围填海管控指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要素,依据短板效应来整合集成,对于海洋开发保护中的科学决策支撑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目前的方法体系主要来源于现有的资源环境约束管理,侧重于从严管制,有效激励还不够。评价结果是超载类型和预警等级,二者只是从现状和趋势方面起到管理约束作用,而对于管理者在识别区域潜在承载能力,以及提高承载能力,在承载能力允许范围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些重要的管理支撑工作尚未涉及。

(2)区域针对性不足。樊杰[10]指出“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很难存在统一的指标体系,采用差异化指标体系对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认知不失为合理且具有效率的研究方法”。目前试行方法虽然根据主体功能区类型对不同的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粗分,但是海洋主体功能区除了自然保护区之外,近岸海域基本为优化开发区,分级分类尚不足以体现区域特征,距离构建差异化指标体系还有较大距离。

4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优化建议

4.1 构建多参数多目标评价体系

目前的评价体系只是从严格限制角度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管理引导。《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要“从严管制和有效激励相结合”。下一步需要加强有效激励,在保护和约束的同时,也需要通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促进地方政府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基础配套条件等,充分和高效利用闲置资源环境,提高承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用发展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目前的超载评价主要基于管理合规性,考虑到管理指标的区域适用性和针对性不足,从承载力概念的科学角度而言,超载必须要与社会经济挂钩,超载阈值往往也不是骤变点,而是一个范围。因此超载也需要从合规性拓展到区域发展的限制性,构建承载能力评价的多参数、多目标组合,包括承载力大小和风险评价,承载力大小主要表征承载的社会经济的量,风险则表征超载的可能性,可以认为是承载力的质。并且明确管理问题中哪些是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直接相关的,哪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

4.2 加强区域特征性评价

由于资源环境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需要有针对性,并直接对应于管理需求。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为了衡量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于指导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养殖业、旅游业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紧密,而对于一般的城镇和工业区,海洋资源环境往往只是支撑和影响因素,需要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来进行分类考虑。

试行方法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了海域空间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岛资源环境4大基本要素和7个评价指标,并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类型,对不同的区域开展专项评价。但是并不能囊括所有的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的因素,如景观优美度是滨海风景旅游区综合承载能力的关键要素,港口航道的淤积情况是决定交通承载能力的关键要素,养殖适宜性是渔业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但是没有纳入试行方法指标体系中,需要在方法体系上容纳这些关键性特征指标,并确定特征指标筛选原则和方法,实现区域特征性与整体可比性的统一。具体而言,需要通过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统计结果推论、专家意见咨询、利益相关者调查等方式,筛选出对评价区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和重要性的指标构建差异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各地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构建更科学、高效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

[1] MALTHUS T R.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M].London:Picketing,1798.

[2] MEADOWS D,RANDERS J.The limits to growth:a report for the club of rome’s project on the predicament of mankind[M].New York:Universe Books,1972.

[3] WILLIAM R,WACKERNAGEL M.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2,4(2):121-130.

[4] ARROW K,BOLIN B,COSTANZA R.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J].Science,1995,268:520-521.

[5] ABERNETHY V D.Carrying capacity:the tradi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limits[J].Ethics in Science & Environmental Politics,2001,2001:9-18.

[6] 杨正先,张志锋,韩建波,等.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超载阈值确定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313-319.

[7] 崔凤军.环境承载力论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1):76-80.

[8] 刘容子,吴姗姗.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 叶属峰.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与决策: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10] 樊杰,周侃,王亚飞.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2016 版)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266-276.

[11] 徐卫华,杨琰瑛,张路,等.区域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306-312.

[12] 张彦英,樊笑英.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4):8-11.

[13] 张陇娟,窦学诚,龚大鑫,等.高寒玛曲草地资源承载力与畜牧业转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3):265-267.

[14] 诺伊迈耶.强与弱:两种对立的可持续性范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ManagementApplicabilityofEvaluationMethodofMarineResourceand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

YANG Zhengxian1,2,ZHANG Zhifeng2,SUO Anning2,LI Ai3

(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03,China; 2.National Marine Enviromental Monitoring Center,Dalian 116023,China; 3.Liaoning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Dalian 116023,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ed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d the problems found in “Technical Manua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Trial)” and pilot evaluation.Re-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y,the related concepts,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 were put forward.On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was that multi-parameter and multi-o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indexes should be built up to promote the important change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from factor management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human-ocean relations,from status quo management to process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Integrated ocean management,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Resource environment evaluation,Differentiation index system

2017-08-21;

2017-11-2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4904);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605).

杨正先,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岸带资源环境规划和管理技术

P74

A

1005-9857(2017)12-0085-04

猜你喜欢
承载力阈值区域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分割区域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区域发展篇
基于迟滞比较器的双阈值稳压供电控制电路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基于SAP2000的光伏固定支架结构承载力分析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