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生风雷
——国防大学开展大比武活动提升教学功力

2017-03-06 01:27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研部国防大学大比武

三尺讲台生风雷
——国防大学开展大比武活动提升教学功力

文/褚振江 罗金沐 图/费伯禹

课堂砺剑,比武淬火。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大比武,在国防大学拉开战幕。

“为战教战是军队院校的根本职能。作为全军唯一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培养铸就领军胜战人才,必须加速教员素质升级和能力重塑。”国防大学校长张仕波介绍说,今年初,校党委出台1号文件,贯彻习主席“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指示要求,决定在全校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旨在锤炼一支业务扎实、作风过硬的教员队伍,磨砺新质教研能力。

新定位新职能新使命,新举措新挑战新气象。一时间,未来战场入胸臆,三尺讲台生风雷,浓浓的“硝烟味”扑面而来。

培养人才的人,必须首先自己是人才

从80年前的红军教导队,到长征中的“干部团”,从延安时期的抗大,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国防大学的历史,凝聚着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教研人员的期望和厚爱。

早在红大时期,毛主席就指出:“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习主席视察国防大学时特别要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要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

翻开比武手册,校长、政委挂帅指挥,在岗教员悉数上阵,新老同志同台竞技,既激烈交锋,又互学相长。实践表明,“60后”再攀新高,“70后”领衔担纲重任,“80后”崭露头角。对教员而言,比武已经从一种技能竞赛走向教学能力历练的过程,成为一种群体教学风貌的展示。许多在职专家教授,因为年龄原因未能参加比赛,但饱含热忱地为年轻教员指导把关。一些老专家老教授把数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参赛选手。

“培养人才的人,必须首先自己是人才。”校长张仕波说,学校肩负着“育将”重任,其教研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军事教育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质量。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首先要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研干部队伍。这是学校建设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工程。

尽管这些年,该校干部队伍尤其是教研队伍的基本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一批在军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教授,一批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崭露头角。校党委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制约学校尽快实现创新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教研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和创新军事理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名师大家和国防大学职能地位相比,显得还不多;一些教研干部的知识、经历和能力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和教研能力储备不足,还存在着功力不够深、活力不够强、精力不够足等问题。

“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是名校的支撑和标志,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符号。”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一支强大军队之中,必有一支高素质的军官队伍。一支高素质军官队伍的背后,必有一个高水准、充满献身精神的教学科研群体。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什么样的努力奋斗去完成这一任务,对我军在未来军事斗争中的地位影响重大。

为打造能够担当改革强校重任的人才方阵,学校“重拳出击”:出台《打造新一代名师实施方案》,制定了中青年教研骨干个性化培养计划;对25名中青年教研骨干发展支持对象和29名教研人才“新苗”培育对象实施专项资助支持;围绕抓好“边境战场环境调研”“新兴作战领域集训”,开展具体培养锻炼项目;提出并推进“学术深井”工程,为每名中青年教研骨干明确学术研究主攻方向。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让全体教研干部增添压力、释放活力、深挖潜力,潜心治学、苦练内功,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尺讲台,如何对接未来战场

“教研要和战场结合,这个是根本。我这个教学方向,就是要跟着战场走。”战役后勤与装备保障教研室潘竞科教授走下比武场对记者说。

从教研室里的初赛到全校的决赛,他的授课《新体制下联合作战后勤与装备保障体系构建与运行》,由于思想深刻、事例鲜活,一路过关斩将、好评如潮。

潘教授的精彩授课源于他对部队联合作战后勤与装备保障问题的高度关注与精深研究。今年上半年,南部战区启动了相关工作的试点。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几次到南部战区试点单位深入调研,积极参加研讨交流,在提交自己意见建议的同时,把部队的鲜活事例带回了学校,带到了大比武的课堂。

“能打胜仗呼唤简明性作战指挥”“新体制下联合作战后勤与装备保障体系问题研究”“我军信息化指挥变革的困境与出路”……记者随堂听课发现,参赛选手着眼作战训练重点、紧盯理论实践难点、直面国际国内热点,既有理论新知,也有实践课题,讲授内容围绕本学科专业领域,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发展自行确定,每一场都是充满创新、富含启迪的学术盛宴。课堂设计訇然跌宕,现场问答从容练达,时时考量每一名选手学识积淀和师道素养。正是有了大盘筑底的足够厚实,300多堂优质大课脱颖而出,一批叱咤讲台的青年才俊加速涌现。

“部队关注的焦点,就是教学研究的重点。不论是教学比武还是日常讲课,紧贴实战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贴近我军实际、贴近敌情对手、贴近时代前沿,我们的教学研究才真正有生命力。”获得此次比武决赛一等奖的李文教授说。

大比武,成为一次集体创新的试验场和检阅台

“脱掉几层皮,掉了几斤肉。”教员们称,大比武,成为一次淬砺士气和作风的检阅台,人人拿出打仗的劲头备课试讲,可谓用尽洪荒之力。

记者采访获悉,经过19场初赛、复赛,从314名参赛教员中,决出33名选手入围决赛。从敲定选题到形成讲稿,参赛选手和所在单位反复打磨、精雕细琢、集体攻坚,“绝活”和“惊艳”背后无不蕴藏追求卓越的匠心。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教授李海涛,2015年参加军队院校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学观摩评选,讲授的《关于党与法的关系》夺得第一名,广受专家和业界赞誉。当今年的教学比武如约而来时,很多人都以为他会再次拿出那堂“金牌课”,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李海涛却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先后参加过4次讲课竞赛,李海涛不是不知道重新备一堂课的艰辛,他更在意的是获得自我创新突破的意义。而且,在他看来,“政治安全”这个选题更加适合国防大学的讲坛。带着执着与韧劲,经过一遍又一遍打磨,李海涛的新课《推进民主法治,维护政治安全》,在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竞赛中拿到了第一名。

在李海涛看来,大比武给了自己一个不断超越突破的机会。“讲课就像开杂货铺一样,不能等到东西卖完了,才想到进货。而且进的货不能够重复,要进现在大家需要的货。这就需要我们教员不断补充、不断提高自己。”决赛选手、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方昱刚感慨道。

教学大比武,主角在人,要旨在课。尽管有太多的选手没有闯入决赛,但比武中全体参赛选手都拿出最高标准,紧贴学术前沿和部队实践选题备课。一大批瞄准前沿、聚焦打赢的优秀课程正在进入日常教学。

一个选手登台,一群名师托举

在高手云集的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获得讲课比武冠军的是位年轻的女教员!这个结果很多人始料未及。

在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李睿是为数不多的女教员,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睿2013年才留校工作,短短三年她就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听了李睿的授课后,大家不得不叹服:李睿的授课不仅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而且在这项领域填补了我军的空白。

李睿在讲课比武中大放异彩的表现,既得益于她平日里的努力,也离不开同事们的集体帮助指导。李睿告诉记者,教研室成立了一个小组,来专门对课程进行把关,即便是同台竞技的“对手”也同样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指导。

一个选手登台亮相的背后,是一群名师的集体托举。据了解,不仅仅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其他教研部也都对参赛选手进行了集体帮扶。马克思主义教研部鼓励中青年教研人员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由部领导和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组成指导团队,聘请军队政治理论界知名专家担任比赛评委,邀请原副校长许志功作教学点评,把比武过程作为提升教学能力、打造人才梯队的过程。

战役教研部为提升教学比武的起点,邀请原副总参谋长章沁生和原副校长王厚卿到教研部传经送宝,提振了大家参加比武的信心和决心。采取以老带新、集体备课把关等形式,全方位打造优质竞赛课程,提高参赛教员的授课能力水平。

这次大比武除了设立个人奖,还将根据参加决赛人员的平均得分排序评出团体奖。参加教学比武的方昱刚教授对此的理解是:“从表面看,练兵比的是单个队员的实力,但背后比的是团队精神和团队品质。”

“国防大学的人才高地上,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名师的引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名师的身后,有一大批优秀出色的教员。”采访中,不管老中青教员,都发出同样的心声。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指挥员,国防大学不是靠一两堂大课能够讲好,而且要靠所有的教员把所有的课都讲好,这才能够体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教学比武的磨练,一支宏大的高素质教员队伍正加速涌现。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表示:师资队伍是兴教之本、兴校之本。一流学府要体现在一流教学上。通过比武竞赛,比出了一批拔尖人才,出炉了一批精品大课,教员气场焕然一新。他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学“重装改版”,让人才培养更加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

责任编辑:邢玉婧

猜你喜欢
教研部国防大学大比武
军营隐身大比武
“大比武”有助乡村大发展
“大比武”有助乡村大发展
全国冠军赛重启体能大比武
高校思政课教研部(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学校少先队教研部建设略谈
德国计划10年内投资10亿欧元设立美式终身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