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06 05:01宋志刚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普罗总值胺碘酮

宋志刚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平度 266731)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

宋志刚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平度 266731)

目的分析探讨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46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常规组的大,组间比较显示差异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应用。

急诊;胺碘酮;快速;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的激动异常,或是在窦房结外激动有发横情况,导致激动传导受阻,减慢速度,破坏到心脏的活动规律。在临床上,快速型的心律失常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房颤、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等。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胺碘酮,其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92例作为对象,探究了在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性,现作以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46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49岁和74岁,年龄的均值是(61±2.04)岁。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48岁和74岁,年龄的均值是(62±2.16)岁。两组研究对象中常规资料经比较以后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予以患者镇痛、吸氧与镇静等常规治疗,同时配合利多卡因治疗,静脉泵入,剂量为0.5 mg/min -1 mg/min。持续治疗1个月,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使用20 mL 5%葡萄糖与150 mg盐酸胺碘酮的注射液进行缓缓静脉推注,静脉泵人速度为2 mg/min,按照患者病情好转的情况,48小时渐渐减量到0.5 mg/min的静脉泵入,如果患者出现偶发性室性前期收缩症状,改成200 mg盐酸胺碘酮片,一天3次。持续治疗1个月,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的指标 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后,患者气促、胸闷与心悸等症状彻底消失,机体各项活动恢复正常,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为显效;治疗后,患者气促、胸闷与心悸等症状有所改善,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患早搏次数减少,发作间歇时间有所延长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改善,甚至于有加重迹象,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没有减少无效。

1.4 统计的方法 把本次统计所得相关数据的结构记录至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以便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常规组中显效患者一共有16例,有效患者20例,无效患者10例,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8.26%;治疗组中显效患者26例,有效患者18例,无效患者2例,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5.6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常规组的大,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的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在各类器质性的心脏病中比较常见,特别在急性心肌梗塞或是心力衰竭发生时,而在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是健康人员中则不容易发病[1]。心律失常除上述病因以外,还存在其他病因,主要包含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作用、麻醉、胸腔手术与低温等,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而快速性的心律失常主要包含预激综合症、过早搏动、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与扑动等,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够显著,这就需要加强诊断与鉴别,提高确诊概率,以便医生针对性的治疗[2]。胺碘酮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多通道的阻滞剂,降低窦房结自律性与房室交界区自律性,将电生理传导速度减慢,使得房室肌动作的电位过程延长,增加复极的时间,加长有效的不应期,以实现抗心律失常效果,促进患者康复[3-5]。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常规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8.26%,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5.6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常规组的大,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推广。

[1]曾文军,高彦文,李海涛.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21(28): 42-43,44.

[2]罗兴文,史海燕.盐酸胺碘酮片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14):4042-4043.

[3]修成涛.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2): 3166-3167.

[4]施海燕,郑伟,何金辉,等.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 93-94.

[5]侯金岭.探究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7): 979-980.

猜你喜欢
普罗总值胺碘酮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11581.9亿元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东盟取代美国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