嫰江文化旅游业的实地考察与未来发展

2017-03-06 22:49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嫩江驿站遗址

李 迎 春

(中共嫩江县委党校,黑龙江 黑河 161400)

嫰江文化旅游业的实地考察与未来发展

李 迎 春

(中共嫩江县委党校,黑龙江 黑河 161400)

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嫩江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明显,特别是以民族民俗风情和生态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给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今后应着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并以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核心建设旅游目的地,力争将嫩江县建设成为旅游特色明显的山水园林城市,成为黑河地区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嫩江县;文化旅游业;民族民俗风情;墨尔根驿站文化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旅游已成为一种热潮、一种时尚,旅游产业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挖掘县域旅游资源,充分认识县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潜力,本文对黑龙江省嫩江县的旅游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梳理,以为未来县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嫰江县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1.嫰江县自然概况。嫩江县历史悠久,古称墨尔根,是中国北方历史名城,是边陲进入内地咽喉要道,也是中国东北边疆著名的“边外七镇”之一。1685年,墨尔根筑城;1690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由黑龙江城移驻墨尔根城;1908年,撤墨尔根副都统,改立嫩江府,开始定名嫩江,一直沿用至今;1913年,撤嫩江府,设立嫩江县。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嫩江流域上游,地处兴安山地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是进入大兴安岭地区、通往对外开放口岸黑河市、连接内蒙古东部的重要交通要道汇合处。嫩江县地域辽阔,辖区东西最长距离151千米,南北最长距离274千米,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1/30,在省内县(含县级市)中位居第三位。嫩江县辖14个乡镇、147个行政村、422个自然屯、15个社区居委会。县域内驻有中储粮北方公司、农垦九三管理局及10个国有农场、22个驻军农场、1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50万,生活着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朝鲜、回等26个少数民族。

2.嫩江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嫩江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景区建设、城市公园建设、城市旅游功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均取得突出成就。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旅游招商引资有长足进展。目前,县域内有国家AAA级景区源明湖水上公园、国家AA级景区塔溪生态园、高峰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10余处;有墨尔根古道驿站博物馆、墨尔根老街、法藏寺、江畔公园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30余处;有较为成型的“农家乐”近30家;有专业旅行社1家、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1家、旅游运输公司1家。可供游人观赏的主要景点景区有以下几处:

(1)嫩江县塔溪生态园。该公园位于嫩江县和爱辉区交界处、小兴安岭西麓。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千米,核心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生态园区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是集多种景观为一体、山光水色为主的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宝地,也是集旅游、度假、观光、疗养于一体的高端旅游景区。

(2)高峰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嫩江县城南9千米处,总面积580公顷。1992年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唯一的由原始红皮云杉母树与樟子松人工园林景观融合而成的生态型公园。园内有清乾隆二年墨尔根水师营总管崔枝藩墓地和嘉庆六年汉军佐领墓地。近几年,已规划建成5大景区20多处景点。

(3)科洛火山景区。该景区位于嫩江县境内科洛镇科洛河两岸,地处大兴安岭山地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火山群中有保存完好的火山锥,有火山口的有7座。火山区内物种丰富,科洛南山1980被列为省级五味子保护区,现已规划为核心区,是一个集科学研究与旅游观赏于一体的火山风景区。

(4)白脸山风景区。该景区位于县城西南11千米临江乡境内,繁荣村江畔山庄下游2千米处,总面积1 000平方千米,由南山、北山两座山峰组成,北山上有一座汉白玉的观音像,是嫩江著名的旅游胜地。

(5)墨尔根古道驿站博物馆。墨尔根古道驿站博物馆坐落于嫩江县江畔广场,是国内第一个以驿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建于2013年,总占地面积7 483平方米,馆内陈列布展面积3 511平方米。本馆着重展现了千年古道驿站的岁月变迁和历史长河沉淀出的人文精髓,主题关键词是“古道”与“驿站”。

(6)墨尔根老街。墨尔根老街位于嫩江县繁华路与中市街处,其东、西、北三个入口设置了一座牌楼、15处景观雕塑小品,是一个集餐饮、休闲、旅游、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商业古街特色文化景观,也形象地展示了嫩江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7)江畔公园。该公园位于嫩江县城北面,占地12万平方米,分为儿童乐园、健身广场、百姓广场和花园区等部分。园内建有玉带金珠、不同风格的雕塑、观赏树木以及大型喷泉;广场建有篮球场地、月亮池拱桥、环形路、涌泉水渠等,是嫩江县人民群众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

(8)法藏寺。法藏寺原址建于1921年,但在“文革”期间被迫拆掉。2005年,经黑龙江省宗教局正式批准恢复重建,规划设计中轴主体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两侧为观音殿、地藏殿、文殊殿等配殿,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

二、嫩江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嫩江县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1.奇妙的自然生态资源。嫩江县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地肥沃、林海浩瀚、水草丰富,是农牧业生产的黄金地带。县域总耕地面积1 027万亩,耕地面积居全国县级第一位;林地面积1 210万亩,草原面积320万亩,水面面积25万亩;县域内已发现金、银、铜、钼、煤等矿藏64种,已探明储量28种;县内有高效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等。

目前主要有塔溪生态园、高峰森林公园、中央站林场黑嘴松鸡自然保护区、圈河湿地、门鲁河湿地、嫩江水面、临江大水面、科洛火山群、白脸山景区、现代化大农业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农业观光游、森林游、湿地游、水上观光游、乡村游等旅游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2.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目前,全县文物遗址6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墨尔根至漠河古驿道驿站遗址),包括附属遗址3处:崔氏墓地、墨尔根水师营、墨尔根将军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一般文物保护单位43处。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以墨尔根驿站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为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古文化资源。现存有永发村化石地点旧石器时代遗址1处;大石村遗址(白脸山古人类活动遗址)、临江乡博尔气遗址、铁古砬1号遗址等新石器时期遗迹遗址8处;伊拉哈古城遗址、小石砬子古城遗址、东风村遗址等金代遗迹遗址6处。

(2)墨尔根驿站文化资源。现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遗址及附属遗址(崔氏墓地、墨尔根水师营、墨尔根将军府)、大石村民居、白脸山太子少保海全墓等墨尔根驿站遗迹遗址墓葬等17处。

(3)红色文化资源。嫩江县是国家三类革命老区,现存有霍龙门大捷战迹地遗址、永胜侵华日军飞机堡群及飞机场旧址、西孟侵华日军飞机堡群、军民社区侵华日军宪兵指挥部及附属建筑旧址、嫩江县革命烈士陵园等迹地遗址、建筑遗址和烈士陵园共50余处。

(4)军垦、农垦、知青文化资源。嫩江县有22个驻军农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上海等地近10万名知青来到嫩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凝聚成了“北大荒精神”,现已建成九三农垦博物馆、荣军场史馆等20余处景点景区。

(5)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嫩江县生活着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朝鲜、蒙古、回等民族,多民族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民族习俗等多样的民间文化。“古驿道站丁习俗”和“驿站马肉干”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区位优势明显。嫩江县地处“两省四市七县”交汇点,公路、铁路、空运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快捷,是重要的中心枢纽地带。县域内外驻单位较多,诸多的农垦、军垦企业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独具优势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大批知青重返嫩江,“知青体验园区”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景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嫩江县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旅游资源开发较晚,从整体上看发展速度不快、水平不高,有很多旅游优势尚未发挥出来,与省内外一些同类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态势相差较远,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各景点景区间道路亟待建设,可进入性差,景点景区内道路需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旅游相关业滞后。城市旅游服务功能需要加强;作为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如吃、住、行、娱、购等不配套,承接旅游服务企业,如旅行社等偏少。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体制尚未真正形成,旅游投资来源途径较少,许多具有良好开发潜力的景点得不到很好利用,至今还没有培育出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四是专业人才匮乏。旅游管理队伍薄弱,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少既懂旅游经济又懂旅游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营销人才和有市场头脑的经纪人,策划、开发、管理等水平有待提高。

三、加快嫰江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明确总体发展定位。应以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核心,着力构建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和休闲养生产品体系,建设集山水园林、民族特色、多元文化为一体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嫩江县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发达、服务功能完善、旅游环境优良的山水园林城市,成为黑河地区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2.完善基础设施。一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突破交通瓶颈,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十三五”期间,要以全县骨干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围绕旅游精品线路,着力建设交通网络体系。二是完善城市旅游功能项目。加快中心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旅行社,创建更多的星级宾馆,改善城市交通秩序,进一步美化、绿化、亮化城区环境。三是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以驿站文化为龙头,重点建设古道驿站旅游线路;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3.分期建设,阶段实施。“十三五”期间是嫩江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应该以旅游业的率先发展、优先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和跨越式提升。为此,我们必须在找准旅游产业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进行细化、量化和分解,以便分阶段实施,有计划地分期建设,有的放矢地保障县域“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

4.处理好“一产”与“多产”的关系。从外部看,旅游产业要与发展其他服务业相适应,与农业、工业发展相适应,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适应,与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在产业内部,要把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与体育产业、养老产业等相协调、相适应,形成“一产”与“多产”并生、“一业”与“多业”共进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5.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少开发、多利用”的要求,坚守“山水为体、文化为魂、产业为用”的基本理念,正确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实现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陈淑华]

F59

A

1007-4937(2017)05-0072-03

2017-06-12

李迎春(1965—),女,黑龙江嫩江人,教务处副主任,高级讲师,从事应用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嫩江驿站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辽上京遗址
推进嫩江市霍龙门镇社会全面振兴 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大战略”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