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体系建构的行动研究
——以辽宁理工学院为例

2017-03-06 13:00
关键词:我院大学英语

史 梅

(渤海大学 大学外语部,辽宁 锦州 121013)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体系建构的行动研究
——以辽宁理工学院为例

史 梅

(渤海大学 大学外语部,辽宁 锦州 121013)

为了提高辽宁理工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我院“分流培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多元化、模块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有效课堂教学体系十分必要。教学实践结果证明,有效课堂教学体系的建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体系;多元化、模块化和层次化;任务设计;自主学习

课堂是学校中师生最主要的活动空间与生活场所, 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时空支撑条件,更是当代学校教育生活的核心载体。“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1]。

“外语学习过程中,课堂是学生接受高质量语言输入的场所,也是进行语言操练和实践的地方。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并使用语言规则,指导学生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以及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听说练习演练语言技能,学会自主学习。但是,我国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存在理论研究滞后、课堂教学目标模糊、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2]笔者在多年的管理与教学中也发现教师普遍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这种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结合辽宁理工学院的课堂教学实际,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团队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入手,对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问题提出

“外语教学的实施有五大主要过程(Curriculum processes):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教材开发(material development)、课堂教学(Classroom instruction)、课程评估(Course evaluation)。在这几个主要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外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包括: ①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提供充分的外语学习资源和机会;③培训外语学习策略;④帮助解决外语学习中的困难。”[3]

然而,我国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原因之一,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普遍缺乏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指导;对于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了解不够,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原因之二,民办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表现是被动学习,课堂上缺乏学习热情,不愿参与教学过程。上述情况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已成为高校师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课题组结合辽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课题组以任务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把这些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与本校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凸显校本教学改革的个性化。

(一) 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外语教育理论。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和使用外语,实现任务的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这一进程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不断系统的过程,其中系统化是有效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关于“有效教学”,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解释可以归纳为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三种基本取向。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加以论述。崔允漷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4]。

李兴洲教授概括有效教学秉持的理念,“一是强调给予学生真正的帮助和提高;二是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能力”[5]。

姚利民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楚的讲解、饱满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融洽了师生关系、高效利用时间和激励了学生学习。”[6]“有效教学是发展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不平衡的、分阶段的。”[7]孔企平教授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密不可分。有效教学的目标应包含三点:

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8]。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着眼于学生成功的学习。有效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或者说,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9]

三、体系建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提高校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教师是否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和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意图,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二是教学部门是否能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

三是学生能否能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但是,民办高校实行“合同制”,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日常教学基本上是“松散式”管理,教师课堂上“各自为政”,课堂教学标准、容量、内容不统一,教学合力无法形成;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学习策略缺乏有效指导与培训。因此,有必要搭建一个完整的有效课堂教学体系,使大学英语教学与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层次化和模块化。为此,2014年3月,我院大学英语课题组提出了建构“大学英语‘2427任务型’有效课堂教学体系”的构想。

(一)大学英语“2427任务型”有效课堂教学体系的含义

大学英语“2427任务型”有效课堂教学体系是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育部的《课程要求》为指南,以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把学生分为“二种类型和四个模块”,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二个阶段和七个级别”。在团队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实行模块化、层次化和规范化的“任务”管理,使教师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强调“做”中学习和“做”中成长的理念。

“24”是指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把学生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二种类型,再按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水平,分为四个模块即A班(考研/考级学生)、B班(非考研/考级的学生)、C班(艺术和体育学生)和D班(中职本学生)等。教师也按照年级和分层教学的需要,组成七个教学团队,即后续课程教学团队、一年级A班和B班教学团队、二年级A班和B班教学团队、C班教学团队和D班教学团队。

“27”是指根据学院教学总体要求和外语教学的学科特点,把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分为二个阶段和七个级别。“二个阶段”是指把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其中基础阶段为四个学期,开设通识英语(必修课)。高级阶段为三个学期,开设特色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七个级别”是指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七个学期,每学期为一级。前四个学期包括1-4级,开设必修课,后三个学期包括5-7级,全部开设特色英语和专用英语等选修课。

“任务型”是指在新教学体系中,以“任务”为驱动,对教师和学生实施模块化、层次化和规范化管理,使他们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成长。在日常管理中,教学部门把部门发展和教研室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集体备课、教师大赛、教材编写、听课评课、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来设定带有特定目标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在学生管理中,通过设置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及搭建各类学习平台,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对学生实行课内外全方位的指导,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成带有特定目标的“学习任务”过程中,不但学到语言知识,而且还能够掌握学习策略,领会教学要求,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二)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体系的建构

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而且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因此,在建构有效课堂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行动研究。

在过去的三年中,课题组对我院2012级、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学生的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行动研究,具体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1)改革教学模式。我们按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把学生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二大类,按专业特点分为A班、B班、C班和D班四大模块,充分体现学院“分流培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2)改进考评方式。加大过程评估,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占总成绩40%。考评内容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听写、作文、翻译、小组活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还增加了听力阶段考试。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从2013级开始,把听力测试纳入了期末考试的范围,结束了我院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无听力考试的历史。(3)改变排课方式。教师排课实行主课制和辅课制,其中精读课和听力课为主课,由内聘教师任课;实训课为辅课,由外聘教师任课。强调听力课、精读课和实训课教师间的合作与配合,明确授课责任和授课内容,打通各种课型间的“防火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统一教学内容。开展集体备课,各类课型统一教学内容,同时加大课堂容量,特别是规范实训课教学内容,突出四级专项辅导和基础知识复习的教学特色。(5)量化教学过程。把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分为“二段和七级”,1-4级为基础阶段,5-7级为高级阶段,各阶段教学目标明确。(6)规范命题过程。为了适应大学英语的“分流培养,分层教学”的教学改革,每学期需几十套试卷,那么命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效度。因此,我们在提高命题质量上下了功夫,一是制定试卷和题库模版;二是加大题库建设骨干的培训;三是改进试卷的版式;四是全员参与大学英语试题库的建设工作。(7)实施“任务”管理。教学中,设置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加大对学生的课堂管理,督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师则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定期布置目标明确的“短期教研任务”。教师在受领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样增强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8)构建“文本式”的学习平台。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指导,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有效延伸,我们用了三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了电子版的教师备课簿,同时还出版了教改教材《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同步导学》(1-4册),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为教师实施有效的课外指导提供了条件。

四、研究成果

课题组通过为期三年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与改革实验,使我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1.在第一阶段,通过对2012级和2013级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现了五项改革目标:

(1)拆除了“防火墙”,实训课教师、精读课教师和听力课教师加强合作,共同作用于同一个班,教学合力形成。(2)消除了整体教学中的“脱节”现象,使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3)“量化”教学过程,加大了课堂容量,统一了教学内容。(4)改革了教师排课方式,实行了主课和辅课制度,精读课和听力课为主课,由内聘教师任课;实训课为辅课,由外聘教师任课。(5)增加了评估的内容,把听力阶段考试纳入过程评估的范围。

2.在第二阶段,通过对2014级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现了六项改革目标:

(1)建立我院大学英语“2427任务型”有效课堂教学体系。(2)建立与我院大学英语“2427任务型”有效课堂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必修课+选修课,即通识课程+特色课程+专用课程。(3)组建了各个模块、各阶段、各层次的教学团队。(4)完成了电子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学写教程》(1-4册)教师备课簿。(5)建立了新的大学英语评价方式,加大了过程评估的内容。(6)改革了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首次把听力考试纳入我院期末考试的范围,实现了我院大学英语听力考试“零”的突破。

3.在第三阶段:通过对2015级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更加细化了教学过程:

(1)建成A、B、C三个层次的1-4级听力题库12个。(2)建成大学英语A、B、C三个层次的1-4级综合试题库12个。(3)严密了命题和阅卷过程,改革了试卷的版式。(4)实施“任务”管理,使教师和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成长,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5)搭建了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验结果证明:大学英语“2427任务型”有效教学体系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考研成绩和四级考试成绩大幅度提升,各类大赛中获奖人数也明显增加。我院 2014年考研英语上线率为59%。2015年考研英语上线率提高到62%。2016年考研英语上线率再创新高,达到71.77%,比上一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从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间四次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总体成绩呈上升趋势,全面超过了我院 2013年的四级过级率。在“外研社杯”和“可口可乐杯”演讲、作文大赛中 10名学生分别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在2015年至2016年的两届全国大学生大学英语竞赛中,我院学生共获得一等奖7人、二等奖19人、三等奖36人。(2)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整体获得提升。仅从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15名教师共获批科研项目17项,其中省级9项、市级3项和院级5项;发表论文核心1篇和省级30篇;出版教材6部。教师获得全国大学英语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辽宁省、市教学大赛三等奖和优胜奖3人,指导奖7人。教师授课普遍受到教学督导和学生的好评。(3)课题组成员教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仅在2014和2015年,主持人发表论文3篇,主持省级课题三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主编教改教材4部。组员主持和完成各类课题5项,发表论文8篇,参与编写教材4部,五人任分册主编,二人分别获得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和全省教学大赛优胜奖,在本校教学测评中全体成员的测评分都在90分以上。

五、结束语

通过为期三年的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得到的启示如下: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几个任课教师的事情,它需要学校的职能部门、教学部门、教师和学生全员的参与。

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局部的、孤立的和僵化的,它需要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即全局观、发展观和学习观,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上用战略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把大学英语教学看成是一个整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日常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和学生管理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改革,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系统。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课程意识。“在课程实施中, 自觉地将课程目标细化为教学目标,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不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在课程情境中寻求教育意义,致力于课程‘成人’功能的现实,从而真正走向课程实践的自觉。”[10]

第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中心,师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密切合作,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三者并重的目标。

[1] 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 2006(6): 46-48.

[2]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14(5): 446-455.

[3] 束定芳.外语裸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 2006(4): 21-29.

[4]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 2001(6): 46-47.

[5] 李兴洲.论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74-78.

[6] 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 2004(11): 23-27.

[7] 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发展性[J].当代教育论坛,2005(13): 15-18.

[8] 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 2007(2):33.

[9] 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8): 56-60.

[10] 钟启泉.教育的挑战[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63-264.

(责任编校:付春玲)

G645.7

:A

:1674-327X (2017)01-0109-05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1.033

2016-09-08

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358)

史梅(1962-),女,河北隆化人,教授。

猜你喜欢
我院大学英语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读英语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酷酷英语林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