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材研读 促进教研转型

2017-03-06 17:32王哲燕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期

王哲燕

【摘 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稿),从内容到呈现方式都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种创造性的发展空间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如果没有吃透教材,所谓的创造就容易成为一种“乱折腾”,从而会对教学产生负效应。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针对以上问题以推进教材研读为教研转型的重要抓手,进行顶层设计,从专家传授策略、骨干示范研读、全员多样研读三方面入手,让教师重研课标、重读教材,重新构筑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教材研读 区域推进 教研转型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物化成果,课改理念渗透于各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排中,最终通过教材的教学实施来实现。落实课改理念,必须落实教材研读。二轮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已全面使用新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当我们频繁地走进常态课堂,发现一些教师虽然对课改理念能说会道,他们的课堂热热闹闹,学生也“动”起来了,但是课堂随意性大,教学目标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不落实,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教师也感到困惑。经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是因为教师在新教材研读上着力不够或找点不准,忽略了对教材的深研和准确把握,导致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充分。就连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让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把握教材内容,是当前教研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本次课改目标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理念,我们将推进新教材研读作为教研转型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通过主题式、系列化、有效的教材研读,引导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转变为有效地创造性地“用教材教”,使课改与课堂、教师与教材、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和断裂得到修复,使教师练就实施新课程的“真功夫”,富有底气地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自2014年全区小学六个年级全面使用新教材以来,我们就着手推进教材研读的教研活动,整个教研活动流程设计如下。

一、专家传授策略

教师对教材研读的认识到位与否,分析的方向是否恰当,对目标、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形成的思想和解决的办法是否妥当,等等,都需要经过专家的把关和指导。专家要把关教师教材研读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分析研读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帮助教师解决教材研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指导教师优化教材研读策略,深化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专家教策略既处于教材研读活动开展之始,又贯穿于始终。

(一)通识培训,传授策略

在教材研读系列活动启动初期,为使教师有目的、有方法地去研读教材,我们请区域内外专家根据自身研读教材的体验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先后举办了《数学新教材解读策略例谈》《走进去、走出来》《各板块教材研读策略谈》等多个专题讲座。如一位专家针对新教材结合大量实例有系统地介绍了研读教材的五个策略:①解读教材的前后联系——找生长点 ;②解读教材的教学目标——定重难点 ;③解读教材的知识载体——求适切性;④解读教材的教学方式——重有效性 ;⑤解读习题的设计搭配——显层次性。这给听课教师极大的启迪。教师带着这些专家传授的“锦囊妙计”,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消化、运用,慢慢地实现对教材从解读走向研读的提升。

(二)当面汇报,点评提升

教师在专家面前汇报“说教材”,专家对教师个体的理解和认识给予指导。个别化的帮助能解决教师面临的不同困惑与问题,更能发现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和发展优势,促进特色教师、名优教师的培养。如在全员培训中进行教材研读“真人秀”,当场由一位教师进行“说教材”,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又如采用“集体汇报,分别评述”的形式,教师和专家坐在一起,由各年段教研组向全体教师和专家进行教材研读汇报,专家针对教研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指导并归纳提炼,帮助理清教材脉络,提升教师对教材准确性和策略设计科学性的把握能力。

二、骨干示范研读

为了有效地在区域层面推进教材研读活动,真正实现教研转型,除了由专家传授研读策略外,我们还通过线上QQ群、线下协作区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等不同渠道,让区内骨干教师根据自己所长进行示范研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个体优势,使优质资源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共享,从而引领教材研读活动向纵深推进。

(一)整册教材研读示范

在新教材使用一年后,利用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时间,选派六位试教过新教材的骨干教师,进行六个年级12册教材的研读示范,让将要任教新教材的教師对新教材有个整体的认知,明了新教材的编排体例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方式。在培训前对骨干教师明确研读示范方向:“请你根据2014学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本年级教材使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谈起:①对两册教材的整体解读,可以分册,也可以分板块;②本年段教学重点、关键点是什么,你或你们年级组的应对教学策略有哪些?③学生不易理解点、易错处是什么,你或你们年级组的教学策略有哪些?④优秀课例、资源介绍。其中有一位骨干教师提到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时、分、秒》,因为单位换算会涉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运用,他建议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置前,教师们采用这一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个课时研读示范

骨干教师上研究课,并结合这节成功课例谈自己是如何从研读教材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研读结果的感受 。既有现场课例展示,又有网上文本资料汇总学习。如一位骨干教师在研读《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感悟到要“关注”呈现,不要“关住”思维。 为了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根据教材教学要求提供给每个四人学习小组4个不同的长方体物件。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后,组织学生观察特征,并将观察得到的信息记录到观察记录表中。

在试教时,教师选用的是表1,让学生将观察后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学生很快就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将相关知识与结果呈现出来。但是这样的观察活动是被禁锢的活动,“关住”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展示教学时,教师选用了表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进行开放性的填写,目的是为学生思维松绑,增加挑战性和探索性,扩大“呈现”的广度,让学生更深入、更主动地寻找长方体的特征。

(三)日常交流研读示范

为了让骨干教师的研读示范更广泛深入,更接地气,我们提倡利用线上以年级组为单位的QQ群,进行日常的研读交流。对于共同困惑的难点问题,通过相互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交流过程中,骨干教师往往能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起引领、示范作用。如新教材中“有余数除法”这块内容从原来的三年级上册下放到了二年级上册,在具体编排中又有很大的变化,于是在二年级QQ群里有了这样的对话:

教师:教材为什么要创设“每2个草莓摆一盘(先分6个,再分7个)”这个情境,并配上直观图?

骨干:原因①分草莓既是学生喜欢的情境,又易于操作;②两次分草莓的对比拓展对除法的认识,亲历余数的产生,直观感知余数的含义。

教师:谢谢。那为什么“做一做”是“圈一圈,填一填”呢?

骨干:从具体的分草莓到图形,经历从具体到半抽象的思维过程,而且圈一圈是直观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

教师:原来这样,那从例1的分草莓到例2的用小棒摆正方形,也体现从具体到半抽象?

骨干:对。还因为理解“余数比除数小”是个难点,通过大量操作,数形结合,用不完全归纳法来得出结论。

教师:明白了,真是豁然开朗。

在交流中,在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中,一般教师理清了教材的显性和隐形目标,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教材理解更深刻,教学思路也就更清晰、更明朗了。

三、 全员多样研读

本次教研转型的落脚点是人人会研读教材,通过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框架体系,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目标要求与训练重点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效地設计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生成性和厚重感。因此,我们运用多种形式推动全区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研读,提升自身教学素养,打造智慧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一)一课深研

按照一定的要求对某一课时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读,遵循“整体入手、逐步细化、综合完善”的原则,主要过程如下。

在学期初,由5个协作区认领研读板块,每位教师对认领板块内自己任教年级的一节课进行研读并将研读内容记录在表中(见表3),期末将所有研读结果进行分板块整理,发布在区教学资源网上以共享,并进行跟进式教研,就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那一课进行全区或协作区课例研究,使研读结果体现在实际教学中。

(二)以赛促研

以考试比赛的方式促进教师教材研读。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要求是教师自愿参加,结果全区数学教师基本上都参加了。试题类型分两类,一类是客观题,可以在自主研读教材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集思广益;一类是主观题,由教师独立完成。试卷的编制遵循从大到小的原则,分四个板块:知识点的整体编排、单元知识编排、种子课的编排、同类内容的编排。其中知识点的整体编排如“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等在12册教材中是如何编排的,要求分别是什么等;单元知识编排是指某一单元的知识体系,如对“三角形”单元整体研读等;种子课的编排如对起始课的研读等;同类内容的编排指类似编排方式的内容,如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等进行对比研读,具体要求是选择其中的一个课时,围绕下列问题作答:①此课时内容的编排意图是什么?②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③设计一份前测试卷。④教学设计一份。要求步骤清晰,详尽有条理等。试卷由区里统一批改,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这样的竞赛,既激励了教师研读教材的积极性,也在区域内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三)以学定研

研读教材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研读是教研转型的关键。在研读过程中,我们注重强化学情研读,尤其是注重对教材中配套练习的研读,专门设计了《教材配套作业研读记录表》(见表4),让每位教师将实际教学情况记录在表中,学期末进行分年级整理,发布在区教学资源网上以共享。既可以让教师们互相学习对相同问题的处理方法,积累经验,也可让下一任教师事先了解学情,结合教材研读,在课堂教学中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更到位、更有效。

新教材是体现新课改最直观、最直接的载体。我们以问题改进作为教材研读的原动力,以智慧教研追求教材研读的高效益,以研究的姿态对待教材研读的全过程,期待“动一子而全盘皆生彩”,以研读教材为抓手,关注人的成长,引领教师“成才”,从而凸显我们的教研真正富有成效,转型真正富有意义。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 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