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秋景与情惬

2017-03-06 20:43马春美
课外语文·中 2017年2期
关键词:鲁山幽径千山

马春美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是一首秀美的山水抒情诗,作于康定元年(1040),即诗人任襄城县知县期间。诗人通过对鲁山山中绮丽风光的赞美,表达出对大自然深深的迷恋和热爱。

首句便道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适与野情惬”,这种山野风光的情调,多么投合我的心意。但诗人满足的快意由何而升呢?“千山高复低”,原来是鲁山高大雄峻,山中峰峦叠嶂,绵延起伏,山势高高低低,永无止境。这样险峻的情景,对胆小和贪图享受的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作者与众不同,独出心裁,尽管山高而险,却正是他感到“惬”的原因。“千山”既写出了鲁山气势雄伟、攀越的困难,由此又体现出作者不畏艰难、回归自然的执着,可谓意味无穷。

后面几句都是以第一句为中心,更全面、更丰富地点明作者“惬”的因缘。“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由于山势起伏不平,走在复高复低的山道中,山峰也随着作者的上下而随意变幻,于是便闪现出一个接一个的奇峰异景,更显出鲁山的无穷魅力。这里,一个“改”字把山写活了,由于山峰是静止不动的,无变化可言,变动的是诗人的视角,但作者把山峰拟人化了,从而让诗充满了活力。山中幽径曲折,纵横交错,稍一恍惚,就会走入歧路,诗人停停走走,一路观赏,不知不觉远离了旅伴,迷失了方向。迷路本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何況又是在这杳无人迹的深山野林。但诗人的“幽径独行迷”,不仅没有丝毫不安,反倒有一种远离尘世、不为功名利禄所迫的怡然自得、独行其乐之趣。

接着,人们又被作者领进了一个更加美不胜收的奇幻境界:“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霜落”点明时令正是秋意浓浓之际,暮色渐渐融进了树林,一只笨重的老熊摇摇晃晃走来,缓缓地爬上树逗乐,而这时一只胆小可爱的鹿趁夜色渐临、别的野兽都归巢之际,悄悄跑到溪边饮水。

最后两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也许是走得太远,天色又慢慢暗下来,诗人感到了疲劳和饿意,于是他收回观赏的目光,想寻找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但是,深山野林,荒无人烟,要想找户人家何其困难,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茫茫云海之处传来一声雄鸡高唱,仿佛在呼唤诗人前去休憩。全诗在这里戛然而止,看似结尾,实则没有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人们不禁担忧诗人是否找到了云外的人家、有没有再迷路,等等。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评梅尧臣的诗是:“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晓畅自然,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或心驰神往,或迷惘困惑,或惊奇欣喜,娓娓说来,趣味盎然。他笔下的鲁山犹如清水芙蓉,亭亭玉立,尽情展示她婉约清新的风姿。诗人着力表现鲁山幽静清雅的风格,却不拘于“幽静”,而是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藏静,二者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猜你喜欢
鲁山幽径千山
千山暮雪(中国画140cm×70cm 2022年)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网师园的岛屿、深山与幽径
前行
登翠微峰
昔日,今天
诗友相陪游千山得句(四首)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
说过再见的人回头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