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扶贫:“组合拳”下的脱贫新路

2017-03-06 18:39张恒
当代贵州 2017年1期
关键词:贵安纯收入组合拳

张恒

“我家有11亩葡萄园,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就有人上门来采购。”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村民孙贵川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村里的葡萄品质好,不仅吸引商人前来购买,而且依靠乡村旅游,大部分葡萄就地消费,还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王家院村,曾是高峰镇的“落后村”,以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为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2004年以来,王家院村逐渐推广葡萄种植,通过扶持合作社发展,带动贫困农民种植优良葡萄品种。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近400亩发展到5000多亩,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成为高峰镇的“富裕村”。

而像这样通过精准施策,实施产业扶持,推动全域高标准脱贫的“葡萄村”,在贵安新区还有很多。

自开发建设以来,为在全省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贵安新区以“精准性、创造性、走前列”为基准,采取多种方式、借助多种渠道推进扶贫开发,努力走出一条富有贵安特色、更加精准有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位于马场镇平寨村的龙山湖乡村旅游示范点,是贵安新区首个以布依文化传承为基础的休闲旅游区。结合民族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优势,龙山湖乡村旅游示范点借助产业植入、旅游引领,带动就业,实现增收,年收入从2012年的4000多元提高到2015年的15000元。

同属马场镇的松林村、洋塘村,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以“户抱团”“村抱团”的方式,推进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不仅形成了千亩猕猴桃基地、千亩葡萄基地,为农旅观光体验打下了基础,还通过在松林村搭建电商平台,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了产业联片、销售联动。如今,松林村、洋塘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500元,实现脱贫摘帽。

曾经因交通不便、信息落后,高峰镇麻郎村、桥头村、大狗场村都是有名的贫困村。为尽快让村民走出大山,贵安新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北斗湾小镇成为了3个村近3000人的“新家”。“随着北斗湾功能基本配套完成,特色农业、养老产业和旅游产业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贵安小镇。”高峰镇副镇长雷文凯说。

贵安新区还依托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提出打造具有贵安特色的農村电子商务产业和创新模式,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通过打造“扶贫云”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扶贫工作走上“云端”,实施“精准滴灌”,让扶贫真正扶到根上。

与此同时,明确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的高标准脱贫线,出台脱贫攻坚“1+10”配套文件,按照“5321”帮扶标准实现贫困群众帮扶到位,推行扶贫资金“33112”分配标准,执行“三保、七有、五确认”贫困户高标准脱贫退出标准……从2012年到2015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91元增长到9850元,贫困村从33个减少到17个,贫困人口从16728人减少到6287人;2016年实现全部高标准脱贫。

通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贵安新区打出扶贫“组合拳”,为2020年迈向基本现代化、实现全域高标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责任编辑/袁 燕)

猜你喜欢
贵安纯收入组合拳
打好“组合拳” 改出新气象
打好红色乡村发展“组合拳”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贵安国际数字经济论坛举行
贵安新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贵安新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农民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前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