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农村发展内生新动力

2017-03-06 18:43刘悦
当代贵州 2017年1期
关键词:酒席土地村民

刘悦

52岁的杨定忠住在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的村口,家里的三层小楼房住着父母、妻子、儿子儿媳、孙子一共9口人,是一个典型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家里的土地都交给合作社了,我自己也在合作社里上班,管农机。”除此之外,他的妻子也在合作社里上班,儿子则在村里的运输队。

合作社,这个上世纪50年代的“主流组织”,在塘约村为何重回大众视野呢?

勇创新 “七权同确”第一村

2014年6月3日的一夜暴雨,让塘约这个省级二类贫困村雪上加霜。“穷则思变”,是如今塘约村村委小楼最醒目的四个大字,也是村主任彭远科在灾难后总结的第一句话。水灾过后的第五天,全村全票通过成立塘约村合作社,自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合作社,即土地确权流转。

同年12月,塘约村正式成立“塘约村土地流转中心”。截至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2860亩,745户2921人加入合作社的大家庭,村民采取入股、自种的方式,对流转来的土地进行种植利用,以此满足了村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同时,塘约村还成立了由村干部、寨老、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根据产量对每亩土地按300元至700元不等分级估价、折算股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或其他形式的合作协议后,按照4:4:2进行利润分成,即合作社和村民各占40%、村集体占20%。

合作社社员优先到合作社务工,除领取工资增加家庭收入外,合作社还帮助其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销售等困难,推动合作社从传统的包地种向作为土地经营主体带领农户增收致富的新型市场主体转变,使村民总收入由“土地收入=流转收入”变成了“土地收入=股份分成+工资收入”。

安顺市是这样总结塘约村的变革的:“在这过程中,测量、勘定是村的行为,称为‘确权;颁证是政府的行为称‘赋权;交易属市场行为,称为‘易权。通过这‘三权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巩固了农村资源集体所有权,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

2014年10月,安顺市农委把塘约定位为全市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村,称之“拉开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2016年春,塘约村成为贵州省农村产权“七权同确”第一村。

有哪“七权”?除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还有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权、小水利工程权。

为了让“七权”工作更精确,村里专门开发了一套软件管理系统,这是在GPS、航拍定位等工作的基礎上做的全村“七权”数据,只要点击卫星地图,塘约的各类资源就会以不同的色块标示出来,蔬菜基地、农户土地数据都一一包含于此。

村主任彭远科介绍说,为了更精确,村里招标外请专业的公司做测量,用卫星测绘,上级有关部门配合,做林权勘界等,最后由平坝区人民政府颁证。解决了农村各类产权关系归属不明,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登记不全,交易不畅等问题。

农业部最近发布消息,2016年将进一步扩大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至22个。这只是指“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塘约的“七权同确”不仅是贵州省“第一村”,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

彭远科说,塘约村利用土地融资,让农户享有保底分红,合作社不“闭门造车”利用自身优势和多所高校及企业合作,引进先进农产品品种和技术。

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前塘约村靠土地吃饭,个人“单打独斗”虽能解决温饱,却只能在贫困线上来回挣扎,现在的塘约村依旧靠土地吃饭,但是靠的却是合作社的“大土地”。塘约村合作社的成立,将土地这个无形资产变作可以看得见的有形资产,利用集体优势,整合为一。

塘约村用了短短两年时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小康示范村。

树新风 《村规民约》“红九条”

“我们的《村规民约》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是全村人按手印的,就像以前小岗村一样。”

在塘约村村口的文化墙上,醒目的《村规民约》“红九条”无疑是一大亮点。依据“禁令”,村民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贷款不守信用、不按规划乱建房屋、不孝敬父母、不奉养父母、不管教未成年子女等,都会被拉进黑名单,连带着该户都会被“拉黑”,在三个月内不享受国家任何优惠政策,村支两委也不为该户村民办理任何相关手续。直到三个月考察合格后,才能恢复普通村民正常享有的权利。

村主任彭远科算了一笔明白账:“一个人吃一台酒,送礼金200元,自己回来帮忙5至7天,请工友代班每天200元,自己还要损失每天100元的工资,办酒期间各种娱乐抽烟、打牌,身上的钱花得寥寥无几,你说这样能不穷吗?”

“红9条”对滥办酒席的规定,深得人心。村里禁止操办红白事以外的其他酒席,明确“红喜”八菜一汤无大菜,“白喜”盆盆菜不发包包烟、不发纪念品,礼金100元。违规办酒的村民,没收全部食材赠送给敬老院和学校,并列入“黑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因滥办酒席每年造成全村经济损失约400余万元。如今塘约村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老年协会,推行酒席申报备案制度,并且组建了10支服务队,无偿为村民办理酒席提供“一条龙”服务,减轻了村民办酒负担,还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

强党建 服务群众“零距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两年前的那场洪灾里,以村支书左文学、村主任彭远科为代表的村干部展现了团队的力量,他们是活跃在塘约村这个“大企业”里的管理者团队。

“我们是没有周末的,每个周日,我们都要开例会,检查这一周每个村委会委员所分配下去的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打钩,没完成的打叉。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完成的,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撤销其职务,村民代表大会推荐优秀的党员、优秀的村民代表来填补空缺。”彭远科说道。

全村资金统一核算,村务财务统一核算。村里有专门的核算中心,设有专门的财务总监、出纳、会计,做到公正公开。

塘约村建立了干部考评体系,对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议事会分别实行“三级考评”和绩效管理,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党员每月10分,年终总分120分党员在每个地方都是一面旗帜,年终考评低于60分视为不合格,连续3年不合格将被劝退党;超于60分的将给予一定的报酬。对于干部考评,每年总分100分,300元一分,由每个村民组村民亲自考核。去年,村支书左文学拿到80分的考评成绩,合计2.4万的岗位薪酬。

用彭远科的话来说,塘约村的干部考评是残酷的,优胜劣汰,目的在于促使干部为村民做实事做好事。

接下来,塘约村的下一步工作重心是要将打造“塘约国家农业公园”。

“我们请了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为我们统一规划设计,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业,实现农旅结合,让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

杨定忠的父亲杨成林已经80岁了,刚刚在村里遛弯回来的他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我父亲以前是村里的会计、副主任,他从没想到有一天塘约会变成今天这么美的样子。门口这条通往乐平镇的沥青路,28天就修好哩,这放在以前哪里敢想。”杨定忠说。

塘约村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从群众怨声载道的滥办大办酒席改起,从群众急盼的增收致富领域改起,使推行的改革举措更有了民生温度,村民在参与改革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获得感,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寨”如今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

平坝区委书记芦忠于表示,塘约的模式具有典型意义,未来,将进一步总结和提升经验,让塘约经验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酒席土地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重阳席上赋白菊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移风易俗度在哪里
移风易俗度在哪里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清风拂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