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张力课堂

2017-03-07 08:31徐娟妹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课堂

徐娟妹

【摘要】一节语文课,如果通过老师优化的教学模式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知识能够增长,智慧得到碰撞,情感进而升华,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是有张力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力量的课堂,有能力的课堂,有生命的课堂, 这才能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发展需要,从而浸润学生的阅读生命。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回放】

《〈呼兰河传〉节选》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文本,这篇节选文字活泼简单,文意却含蓄隽永。教授本课时,如何将学生从简单活泼的文字中带入作者深沉的情感中,这是一个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中,我介绍:“萧红曾说过:‘就这样,一天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那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找到底是怎樣的祖父?怎样的后园?怎样的我?才一样也不可缺少?”以此问题为脉络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因为文章简单,学生通过阅读非常容易就找到答案,大家兴奋又热烈地各抒己见起来。

深入研习文本时,一学生对“花园”一词提出疑惑:“老师,后园充其量就是祖父打理的菜园,作者怎么写成花园了呢?”学生们听后表示赞同又疑惑。我一愣,因为在备课过程中,我从没在意到“花园”这个词,学生的思维让我惊诧又感动。我立刻表扬质疑的同学,然后将问题抛给学生,发动大家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我搜索脑中资料,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呢?同学们讨论后,给出的答案让我再度吃惊,他们很有思维性,有的说:“祖父种了很多菜,当菜花开时,不就像花园么。”有的说:“因为喜爱,所以菜园就是心中的花园”。学生的讨论探究为我争取了思考的时间和灵感,于是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去理解,我向同学们展示了作者写《呼兰河传》时颠沛流离,病魔缠身的背景,马上抛出问题:“成人的萧红,在重病缠身和颠沛流离中为何要写自由美好的童年生活?为何把菜园说成花园?”通过引导,学生立刻从萧红简单自由的文字中理解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理性分析】

在有限时间的一节语文课里,我们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就需要注重下面三个走向,张力语文课堂,带领学生登上并翻越这一座座语文高山,从而浸润学生的阅读生命。

一、课堂从“平面”走向“立体”,让课堂充满知识的张力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需要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的领 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文本的拓展延伸,就是对课堂学习资源的补充和挖掘,就是让学生不断地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互交叉、渗透、整合,这不仅能增加课堂空间的弹性和活力,更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满足学生多层的发展需要,开阔视野,提高效率,从而使课堂充满知识的张力。

在教《〈呼兰河传〉节选》时,由作者萧红曾说的话“就这样,一天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引进教学节选文本中,深入进教学中,让学生在文中寻找萧红认为“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的原因。这样,将课外拓展引入课内学习,以此为一条脉络来引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引起学生积极探究讨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增长,也使课堂从平面走向立体,使课堂充满知识的张力。

二、课堂从“静态”走向“生成”,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

在教授《〈呼兰河传〉节选》时,在生本交流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动性强,思维活跃,出其不意地提出了对“花园”一词疑惑。面对学生的质疑,首先一定不能否定学生,不能抹灭这种思维的火花,我立刻意识到,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和作者的生活相去甚远,只有让学生去体会萧红写作本文时的背景和情感,才能去体会萧红将“菜园”看作“花园”的特殊心情,使学生理解并产生共鸣。

在课堂上,这样不一样的思维无论对错,我们一定不能当即否定,否定就是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反而我们要注重这类自主思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疑惑。只有教师的关注和肯定,才会让学生感到他的思考得到重视,精神得到碰撞,人格得到尊重,生命得到成长。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堂思维才能活跃,才能获得更多的生成,课堂也能由原来“学生被动听”走向“学生主动学”,课堂才能从静态不断地走向生成,在精彩的生成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

三、课堂从“平淡”走向“激情”,让课堂充满情感的张力

“文章本就有情物”,每个文本的内涵中无不饱含作者深沉的情感。教学《〈呼兰河传〉节选》时,学生粗读文本,很容易读懂,但要引导学生感情投入,从简单活泼的文字中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就成为文章教学的难点。鉴于这一点,我查阅了作者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的写作背景,搜集了名人名家对《呼兰河传》的评论,挑选部分让学生品读,当学生读到萧红临死前说:“若是那时候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温暖。”学生情感得到共鸣,也理解了作者在颠沛流离病魔缠身的背景下,对美好自由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在教学中,当发现学生正融入文本,渐渐理解作者情感时,我们要适时抓住学生的“动情点”,来组织开展活动,来引导熏陶学生,用这样情感的教学法就一定能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感同身受地去体悟作者文字后面深沉的情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处,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更高潮,也更把课堂从原来“枯燥学”变为现在“动情学”,从而使课堂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一节语文课,如果通过老师优化的教学模式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知识能够增长,智慧得到碰撞,情感进而升华,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是有张力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力量的课堂,有能力的课堂,有生命的课堂, 这才能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发展需要,从而浸润学生的阅读生命。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