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构建有效阅读教学

2017-03-07 09:00陈秀萍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陈秀萍

【摘要】語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用”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语文教学从注重人文性向工具性倾斜的过程。本文从当前语文教学人文性重于工具性,学生只得“意”而忘“言”的现状出发,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语用策略,从真正意义上构建有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用;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改革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大多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修修补补。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虽然有关注,但还不全面。教师的教学重点依然放在“写什么”上,而忽视了“怎么写”,即使关注了“怎么写”,也是着眼于感悟语言的特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等,而对于学习后的语言应用还不够重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如何高效?

正如曹文轩教授说的那样:“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 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 二、概念的界定

“语用”即“语言实践”,是指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有个性地运用。阅读教学中的“语用”,既是语言的内化、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阅读中唤醒的生活记忆、融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还是借“语言表达”和“写作”进入语境和文本对话,产生共鸣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坚持这一重要课程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就需要实现两个突破:从繁琐内容分析走向语言学习,从语文知识走向言语智慧。

三、小学三年级“语用型”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典型句式的学习

教学例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的句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其新颖化的句式描写、多样化的语言表达,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范例,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这两句话,感悟句子的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比喻、拟人等写法之精妙;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句式的比较,发现其写作上的相同点:秋天把 (颜色)给了 (谁)。 (颜色)的 像 , 了 。掌握了这个语言的表达规律,为接下来的迁移模仿写话做了铺垫,学生写得很精彩。

如:“你看,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害羞的小姑娘,跑哇跑哇,唤来了秋天的香甜。”“它把黄色给了梨,黄黄的梨像一盏盏小灯笼,摇啊摇啊,摇来了果园的丰收。”“它把火红色给了高粱,火红的高粱像一把把燃烧的火把,烧啊烧啊,烧来了秋天的丰收。”“它把黄色给了玉米,黄黄的玉米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闪啊闪啊,迎来了秋天的丰收。”

这一语言训练独具匠心,它以典型句式为依托,说话的语言材料源于课文,又不同于课文。学生在完成这次句式训练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积累了这些精准的词语,并且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典型段式结构的学习。

就小学阶段而言,学生必须掌握的构段方式有: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转折式等。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最常见的莫过于总分式了。

教学例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2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荷花的优美姿态。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首先,引导学生感悟朗读,理解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的……有的……有的……),生动地描摹出了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接着,出示图片:桃花、樱花、郁金香等,仿照这样的方式写一写某种花的三种状态。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构思后开始动笔仿写,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一学生写的《桃花》:“朵朵粉红色的桃花摇曳在枝头,好像是春的使者。你瞧,它们一朵挨着一朵,好像在说悄悄话哩!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淡黄色的小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好像一个沉睡的婴儿,快要从梦中醒来。真是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三)特别的谋篇布局的学习

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文章结构和布局方法有首尾呼应式、总分结构式、按一定的顺序写(如时间顺序)等。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开头第1自然段写 道:“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接着,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顺序(2—5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一段写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显而易见,课文是按照 “总—分—总”的顺序描绘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非常典型。学完这课后,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写作顺序描绘一下西湖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四)特别的描述手段的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而且里面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模仿。

教学例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描写翠鸟捉鱼时的动作:“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细细品读这几句话,前一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写出了翠鸟捉鱼动作的敏捷和快速,后一句是侧面描写,通过景物来衬托翠鸟捉鱼的动作之快。学生一般能通过“蹬”“叼”“贴”等动词,体会到翠鸟捉鱼动作之快,而容易忽视后一句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的衬托作用和表达效果。

(五)补充情节,延伸空白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情境,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通过想象,将课文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补充空白,激活文本。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例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检阅》这篇课文,记叙了在国庆来临之际,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课文第6自然段连用了五个问号,细致地描写了队员们犹豫、矛盾、纠结的心理:他们不知道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既想让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又不想伤害博莱克。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队员们当时犹豫、矛盾、纠结的心理。接着,引领学生走进博莱克的内心,仿照这样的方式(用上5个问号)写一写博莱克当时犹豫、矛盾的心理。

一学生写的关于博莱克内心的纠结:

“我该去吗?他们会同意我去吗?队长会把我安排在哪里呢?如果我去了,会不会拖队员们的后腿?检阅那天,肯定会有好多人来观看,他们会不会嘲笑我呢?”

学生通过这样的想象补白,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博莱克和队员们内心的纠结,为下文的“决定”做了情感的铺垫。

总之,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教师要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语文课堂,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做到得“意”又得“言”,从而真正地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仁增.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8).

[3]王祥连.从语文知识走向言语智慧[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1).

[4]游爱金.由“理解”走向“运用”[J].杭州:教学月刊社,2012(11).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创新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日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