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2017-03-07 09:10于海龙张晓峰郭玉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大学生

于海龙+张晓峰+郭玉成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下,全新的思政教育环境应运而生,且作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理应受到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次就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新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43-02

新媒体的应用,给人们的工作、交流、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来说,受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的影响,新媒体所传播的各类观念与信息等均会对其思想产生冲击,进而给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带来挑战。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思政教育的开展应对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学生能够接收到正确的观念与思想[1]。

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价值观受新媒体信息复杂性的影响。新媒体在给人们信息的获取带来便利时,也在向人们传播着价值观扭曲的信息。例如近些年来“苹果”手机的兴起,在我国刮起了一股“炫富风”,包括在各大高校,人们对有关“苹果”手机的讨论只增不减,有些大学生明知自己的家庭条件不优越,还是向家长请求或以其他的形式要钱买“苹果”手机;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已有性能较好、外形具备的手机,为了跟风,彰显个性,毅然决定买一台“苹果”手机,以突显自己的“优越感”,近期Iphone7已上市,且未开卖前便已受到广泛关注,开卖后许多学生宁愿排着队等候,也要买一台“苹果”手机,还有些申请助学金的大学生,所用的手机比未申请助的学生还要好;这种片面追求时尚,过于热衷跟风,相互攀比的现象层出不穷,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便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对新媒体的功能进行审视。

2.大学生的道德观受新媒体虚拟背景的弱化。在新媒体传播中,不管是传播方还是接收方,均有可能在以虚拟的身份来交流,在监督管制缺乏的状况下,大学生的道德观会被逐渐弱化,进而促使其做出一些道德淪丧之事。例如当下大学生所用的社交聊天软件(微博、QQ等)其名称都是以匿名或者化名的形式存在,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不用担心对方知晓自己是谁、家庭背景等等,因此在交流时不注重道德,常通过欺骗的手段来诱导他人或获取精神的满足感;有些大学生甚至还会在网络上捏造色情信息、虚假信息;更有甚者通过网络的虚拟性诈骗他人的金钱,诸如此类,给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均带来极大的危害。

3.大学生的观点思维易受新媒体错误舆论的误导。对新媒体来说,要想在当下的发展与竞争中谋求一席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时刻保持“新鲜度”,通过不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来寻求发展之路,因而其常常会发布一些错误的舆情,使大学生的思想被左右。例如近些年发生的“扶不扶”事件,扶人者好心救人却反被被救者陷害;再如不久前发生的“徐玉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徐玉玉在遭受了电信诈骗后因无法承受,过度伤心而亡,网民对此事的看法褒贬不一,尤其是在徐玉玉事件发生过后,多起类似的针对大学生的诈骗事件接踵而至,且诈骗分子多数得逞,网民的观点便不再完全倾向于对受骗大学生的同情与惋惜,还包括一些嘲讽与不理解,某些网民的消极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大学生的观点思维,即使有些大学生对此类事件的发生报以理解的态度,但仍无可避免使其网络思辨的能力受到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相关对策

1.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利用和选择使个体的自主化与自由化成为现实,在此种状况下,为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得到加强,教育者必须在以尊重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观念,由先前的“管理者”不断向“服务者”进行转化,同时思政教育者还应当认识到,“教”仅仅是作为教育的手段,但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学生的“学”[2]。一切思政教育的活动都理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实际为出发点,将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作为首要前提;将学生的培养定位与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将尊重学生的多元需求和个性差异作为关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的整个过程,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建造和谐轻松的师生互动关系,最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改变思政教育手段。思政教育手段的改变,能使思政教育在效果上筑底气,氛围上筑人气以及形式上接地气。思政教育者需把握新媒体互动性、快捷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对思政教育的思路进行创新,借助新媒体快捷高效、形式多样的特点,将“筑底气,筑人气与接地气”作为评判的标准,使思政教育不再具有乏味枯燥的特性。例如学校可以引导在校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主动参与“校园励志人物”、“最美学生”等网络投票活动,在开展票选活动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先进的技术,多视角全方位展现校园的风光,同时弘扬校训的精神;除此之外,还可转载一些电视媒体对励志学子较为典型事迹的有关报道,使在校大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被充分调动,进而引导学生逐渐具备“向善向上”[3]的情怀,达到较显著的育人效果。

3.提升思政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素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诸多教师与学生在应用、学习新媒体工具中所展现的素养不足,均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间的矛盾上,因而,只有逐渐提高教育主体以及客体两者的素养,方能在新媒体的种种挑战中从容应对。对思政教育者来说,一方面要使新媒体应用方面的素养得到提高,面对着发展迅速的新媒体技术,思政教育者需积极通过学习、利用以及体验多媒体,将被动化为主动,同时还要有效体现出新媒体工具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其二,需对信息处理的有关素养进行提升,教育者需保持极高的警惕性,对有关社会突发性事件、热点做出及时性、客观性的判断,利于大学生的解读和剖析,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认知[4]。

4.加强校园舆情监控。在新媒体的背景下,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与随意性使学校对大学生教育监督管理面临着难题,但这并不表明教育者束手无策。对于思政教育者来说,其可以利用新媒体互通、全面的技术手段,构建封闭的校园网,外加外部网的构筑,通过检查、屏蔽和过滤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产生危害的不良信息;加强校园舆情的监管;除此之外,还便利了教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校园门禁系统、校园BBS论坛、微信公众号以及校园官方微博等资源,有利于集成校园媒体中心,对校园内的资源进行统筹,辅助微博、微信的实名制,对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学号、手机号以及微博账号等重要信息进行提取,构建舆情监控体系,并通过分析心理问题或者网瘾倾向等消极讯息,逐一研判,利用在线心理疏导,线下辅导员面对面帮扶,使思政教育深入性全面化开展。

三、結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便利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还促使其形成了创新性思维,帮助其独立成长;但从另一角度分析,新媒体带来的还包括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迷失与沉溺,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鉴于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极易出现自我迷失的情况,高校辅导员需高度重视起思政方面的教育,在尊重学生思潮与个性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优点,通过开通微博、建立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通过开展引导学生观念、思想的创新型网络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效管理校园网站、贴吧与论坛,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来开展思政教育,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纪翔.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4(34):186-186,187.

[2]缪文思.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23(25):196-197.

[3]窦立波,毕佳荣.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9):49-50.

[4]孔元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18(19):58-58.

Abstract:In the era of new media,the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and as an irreversible trend,deserves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llege students;new media era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