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儒商文化(连载)人文关怀: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2017-03-07 03:24张桂平王作言
商业文化 2017年32期
关键词:工业时代情感

文 / 张桂平 林 锋 王作言

如果我们将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的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是技术吗?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相比于工业时代,有了巨大的飞跃,但是仍然建立在工业时代的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时空吗?似乎是。工业时代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磅礴厚重,但是一言以蔽之,就是始终在相对的空间里展开活动。人的活动从一个地域、一个国家,扩大到了一个大陆、一个洲,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活动,形成了统一的市场,但是始终没有脱离空间的限制。而互联网时代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虚拟空间。在原来的地理大发现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活动似乎已经趋于极限之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虚拟空间。我们今天的电商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一个淘宝,可以聚集几十万的卖家,可以陈列和展示亿万商品,可以容纳几千万的用户同时在线浏览。而这如果放在实体店里,几乎相当于欧洲一个或者几个国家的人口,只怕也需要和国土面土面积相当的大店铺!这就是虚拟空间的威力。二是时间。互联网时代不但在空间上有所突破,还进入了另外一个领域,就是时间。以前工业时代,一件商品从一个地方被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买家面前去展示,需要长途跋涉,费时费力,而现在鼠标一点,几乎瞬间就完成了这一过程。曾经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如今可以忽略不计。因而传统意义上的空间争夺战,变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时间争夺战。这一变化堪称天翻地覆。

但是,互联网时代和工业时代最大的一个变化,还不是上述二者,而是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人”。简单地说,工业化时代是一个属于机器的时代,人也被异化成为一种智能机器;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属于人的时代,人真正成为了目的被关怀、关注而不再是作为工具存在。这一点显而易见。工业时代的诞生和演变一直是被机器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技术的发展所推进的。其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是人类航海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取得的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航海技术不但要求人们能制造出精密的机器,坚固的铁甲轮船和强大的推动力,而且要求船上的各种工作人员分工协调,在船长的指挥下,每个人都如同机器的一部分那样精准工作,协调完成任务。因此,在最早制造出轮船并且完成环球航海的西方国家,产生了最早的现代工业,并且最终出现了现代企业,资本主义文明开始光照全球。

工业、技术、市场、资本……在这所有的一切要素里面,我们唯独没有发现人。虽然人是一切存在的基础,但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里面,人们似乎承认的是人的欲望存在而不是人本身。资本本身有追逐利润的强大冲动,这种冲动和人性深处的不断占有、不断征服的本能结合在一起,于是人一方面强调自己的独立、自由的情感和意志,另一方面却被资本、技术、市场等洪流滚滚裹挟,根本没有摆脱被驱动、被束缚的地位。所以,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开辟了全球市场,近三百年来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巅峰,但是我们也将地球在过去几十亿年间积累形成的资源耗费殆尽,我们甚至因为疯狂的追逐利润的活动,连地球外面的大气层都形成了破坏……人为万物之灵,却被迫走向自我毁灭!

互联网时代则不一样!互联网时代从一开始发端,就是为了人的互联、互通。从第一条宽带出现、第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通车”,机器就是为“人”服务的。将世界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为了这么一个宏伟的愿望,互联网时代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大幕。而一个相辅相成的证明是: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进程不是以某个国家为强大推手,而是由无数坐在计算机前面的个体——一个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个体、而又都有着将全人类互联互通的强烈愿望的个体——每个人都自发、自觉地参与并且推动互联网时代,于是以人的情感、心灵和意志,而不是技术、科学、市场、资本的物的力量,这个时代得以滚滚向前,不可阻挡!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本质之处:人,是最终的、根本的目的,人的情感,人的心灵,人的精神,人的体验,是唯一值得关注并且持续关怀的。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面同样有变有不变。不变的还是对利润的追求。企业是追求利润而存在的,企业不是社会组织,不是公益组织,企业是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将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欲望和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优能力集合在一起。现代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依靠资本和技术的能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获得最大利润来实现不断发展。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排序,在工业时代的企业里,第一是资本,第二是资产,包括技术等,第三才是人。因为资本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是第一推动力。第二是技术,技术在工业时代始终是核心,每一次技术创新和重大变革,都带来全球工业企业的大洗牌,技术的更新换代直接带来企业的更新换代,老一代的被淘汰,而新一代的崛起成为新的市场霸主。人们在整个工业时代对技术的崇拜是越来越加重的,以至于很多人成为了技术狂人,形成了技术崇拜。以至于人们只看到技术带来的好处,而忽略了技术带来的恶果,对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秩序的动荡视而不见。排在第三位的人当然也很重要,但这主要是指技术人才而言。人本身仍然被当作了物的一部分来衡量,需要的只是你的技能。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显然不是这样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也离不开资本、技术、人才这些基本要素。但是排列在第一位的是人才。而且这个人才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不单单是指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包含企业所服务的客户。请注意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企业所服务的用户,决定了企业的能否成功生存与实现发展。用户的情感、用户的体验,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传统工业时代,企业是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笼资金继续扩大生产,用户只是企业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从生产产品开始,就接受了用户的介入。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反馈给企业,甚至直接按照自己的个性下订单。企业围绕着用户的体验来从事生产,企业与用户不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变成了彼此平等的合伙关系,从传统的单向沟通变成了双向沟通,而且沟通的频率越来越高,这离开信息人!人!是的,人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最核心组成部分,有人拥有一切,没有人一无所有!认识到这一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就必须发生一个根本转变:传统工业时代,企业关心的是企业员工的温饱问题,薪水可以解决这一切;进入互联网时代,员工已经不再停留在温饱时代上,而技术简直难以想象。所以,互联网时代企业第一排序是人,第二是技术。技术也不再是传统的企业自己封闭起来搞研发,而是保留核心技术,其他的技术则采取集成战略,开放一个平台,让外部人才一起来进行共同开发。第三才是资本。传统的资本主要是指物质资本,但是在新的时代,人力资本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传统工业时代,物质资本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财富创造者和风险承担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所以,以上三大变化都指向一个主体:人!是有着精神方面的更高需求。所以,企业必须从关注温饱升级到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那么,人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呢?可以说有形形色色的很多方面,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以来,对于人也进行了不同时代、不同深度的思考,从思考人存在的价值——“把人所拥有的还给人”、个性解放,到思考人存在的意义——勇敢、独立、自由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理性,再到陷入对人类理性的集体崇拜——建立理性世界的完整体系,包括《逻辑学》、《物种起源》、《资本论》等都代表着人类的理性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最终,人也走向了自我反思——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的集体无理性,人类开始重新反思自我的存在,回归人的精神。

所以,说到底,人的精神需求并没有那么复杂,一言以蔽之,不外“幸福”两字。

幸福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几点是通用的:一是健康。而人的身体健康离不开优美的自然环境,人的心灵健康离不开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这两点恰恰是传统工业时代的致命伤,与此背道而驰。二是快乐。人怎样才能快乐?不是自我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建立在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基础上。只有人与人互相帮助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人类的快乐力量源泉就在帮助、爱与关怀等里面,而与物质无关。三是自由。自由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公共社会里,都在公共空间里从事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要在这样的共同生活里和谐相处,要求每个人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因为只有每个人都是完整的,共同生活才是完整的,否则,每个人都是片面的,碎片化的,那么,公共生活也将是一片零乱,混乱不堪。四是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阳光灿烂的人,不但自己积极进取,而且影响别人,带来一种积极进取的正能量。阳光心态是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对他人的肯定,只有如此才能彼此敞开,互相接受。正如生命离不开阳光,人的精神也必须有内在的光明照亮。五是一颗充满感恩的心。感谢天地宇宙,感谢国家社会,感谢父母师长,感谢所有为这个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感恩意味着意识到自己的不完整,意味着意识到人与人的彼此合作而不是竞争关系。感恩是一种超越意识,是一种充分展开自己的生命追求美好的行动。

我们最后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的人文关怀和工业时代的以人为本有什么不同?

传统工业时代,尤其是后工业时代,以人为本已经被作为一种口号提了出来,也有很多企业将以人为本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以人为本,通常解释为三个层次:一个是个体。这很好理解。企业是个异常复杂精密的组织,个人在企业里只是一个螺丝钉。个人能被看做人而不是物,就是一个进步。二是个人。既然是人,就有情感和精神需求。尤其人的心理变化很大,因此现代企业着重从心理方面解决人的问题,例如EAP。三是自由。自由就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力。后工业时代的企业,已经越来越注重人的自由发展,企业成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企业能创业等。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人文关怀,还是有几个方面显著的不同:

一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化。企业与员工不再是主体和客体,而是企业变成了客体,员工变成了主体。企业是为员工的情感、体验等提供服务的。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常说: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翁。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每个员工才可能都成为企业的主人。企业内部的员工是员工主权,企业外部的用户是用户主权,只有企业没有自己的主权。

二是空间与时间关系的变化。传统工业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着眼的是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企业内部空间和外部社会空间,因此力求构建的企业文化稳固而长久,一经固定就希冀持续存在,并且在外部空间不断传播,甚至像跨国公司不断地复制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和企业在空间环境里追求基业长青的本能是一样的。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所面对的是要服务人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要服务不断变化的人的情感,企业文化必须因时而变,随时而变。变化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最主要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快”——快速地建立起来,快速地服务于人的情感,快速地改变!

三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传统工业时代企业文化,都有保持整体性和完整性的本能。传统工业企业很容易有做大做强的冲动,不断发展壮大以至于取得垄断地位。因此和企业规模一样,企业文化也追求统一和完整。然而互联网时代则不然,企业越来越小,在每一个“域”里面做到冠军,都有可能诞生一家将来影响世界的大企业。如同佛家所说:恒河沙数,一粒沙子里有八万四千个不同的小空间。无数的个体,演绎着几乎不为人注意到的精彩。每个小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都呈现零散的、碎片式的特征,所以想加以统一归纳成体系几乎不可能。因此,明晰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以人文关怀作为终极目的而进行新型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为我们的一个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猜你喜欢
工业时代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