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应用效果分析

2017-03-07 08:06冯玉婷牛彦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师承中医学学徒

冯玉婷 牛彦红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应用效果分析

冯玉婷 牛彦红

目的探究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1 年4月—2014年3月对200名学徒实施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培训,分析培训前后中医师的中医辨证能力。结果经过中医师承教育后,显示在疾病诊断符合率、辨证符合率、处方符合率等方面均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培训的应用效果较好,利于住院中医师日常培训的标准化,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中医师承教育;应用效果;发展

对中医临床医师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业务操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往在此方面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较为缺乏中医特色,导致医院的总体形象较低[1-2]。目前临床上进行培训的目的侧重于基础培训,在对各个基础理论知识严格掌握的同时对临床基本技能进行重点学习,及时达到临床要求。为此,本次研究将200名学徒纳入实验研究,并实施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分析实施前后的中医辨证能力,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自2011年4月—2014年3月我院对200名学徒实施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培训,200名学徒均对本次实验研究知情同意,并在自愿的前提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200名学徒中男性117名,女性83名,年龄为30~35岁,平均年龄为(32.92±0.59)岁。

1.2 培训方法

1.2.1 教师选择 进行培训的教师均为培训经验十分丰富的老中医,利于我国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老中医较为缺乏,导致中医传统医学被局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

1.2.2 师生选择 学徒可依据导师库资料进行导师选择,同时导师也可随时对住院医师的临床资料进行查询,依据住院医师的自身性格特点、业务操作能力、领悟能力等情况进行挑选,同时教学管理者在此过程中起到协调、组织、监督的作用。

1.2.3 教学方式 对学徒进行教学培训可利于因材施教,依据学徒的自身特点传授相应的中医知识,为其搭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的平台,培训内容包括临床业务技能与理论学习,在导师的指导基础上进行中医理论知识学习、中医经典阅读、中医业务知识培训等。在此期间学徒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真观察,对导师教学思路进行分析探究,研究药物的用药特点、使用禁忌证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请教。

1.2.4 考核 对学徒定期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月考核等,依据日常学习心得、跟师笔记、出诊时间等保证较高的教学培训质量;另外,培训结束后由导师对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体成绩评估,同时学徒需撰写学习心得论文,进行跟师学习总结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的中医辨证能力,分为诊断符合率、辨证符合率、处方符合率等方面[3]。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培训前与培训后的中医辨证能力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中医师承教育后,显示在疾病诊断符合率、辨证符合率、处方符合率等方面均优于教学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中医学属于临床上一门传统医学,以往进行中医师承教育主要表现为师徒父子相随的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中结合临床实际,将中医学理论与诊疗思维传授于徒弟,并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中医诊疗水平[4]。而现代中医师承教育在传统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等,有利于中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另外,现代中医师承教育在实现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注重中医的发展、振兴等,促进中医学走向全世界[5];另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医院校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利于中医学的传播。教育模式,培训内容包括教师的选择、师生的选择、教学方式特征、考核方式与内容等,结果显示,实施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后,显示在疾病诊断符合率、辨证符合率、处方符合率等方面均优于教学前,P<0.05,说明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实施意义。

表1 中医学习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比较

综上情况可知,实施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培训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我市中医临床医师日常培训的标准化,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相比院校教育模式而言,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具有多临床、早临床的发展特色,并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将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进行传承,扎实中医学理论知识,并更好地与实际相贴合[6];另外,在现代教学模式的实施下,使得中医师承教育不断发展进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使得专业设计不断走向合理化特征,不断使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服务面向等。

另外,现阶段中医师承教育属于一类较为新型的教育模式,与以往的普通院校教育、师带徒教育等模式均不相同,但是其管理现状在于尚未统一一定模式的考核标准,无法及时满足质量监控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容易使得该项教育模式走向形式化[7];在此现状下尽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进一步实现师承教育质量监控,颁发了多个相关规范文件,但是依据目前现状,其考核标准仍然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仍然需要不断进行完善[8]。

本次研究将我市200名学徒纳入实验研究,并实施中医师承

[1]郭家娟,马莎,崔英子,等. 中医师承教育管理现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713-714.

[2]谢伟,杨雨旸,李洁,等. 论中医师承教育之本科生师徒教育[J].河北中医,2011,33(9):1437-1438.

[3]张瑞,郑玉玲,詹向红,等. 张仲景学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 中医杂志,2013,54(12):1076-1078.

[4]李和伟,杨洁,郎显章,等. 对现代中医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1):65-69.

[5]毕丽娟,苏丽娜,王春艳,等. 略谈中医师承教育在海派中医流派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7-8.

[6]肖强. 中医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280.

[7]林靓,王璟,盛红,等. 中医师承教育对大专层次中医教学质量的影响[J].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153-155.

[8]吕英,李爱武,刘钊汝. 视频传输系统在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运用[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14,37(3):209,212.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entice Education Mode

FENG Yuting NIU Yanh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Zhangye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of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Gansu 734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apprentice education mod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From April 2011 to March 2014, 200 apprentices were implemented with TCM apprentice education, dialectics ability of TCM practition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he TCM apprentice education, disease diagnosis rat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prescription coincid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eaching,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apprentice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is great,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hospital daily training, and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service level of hospital.

TCM apprentice education;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G642

A

1674-9308(2017)01-000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1.001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 张掖 734000

猜你喜欢
师承中医学学徒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魔术师的学徒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