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脑血管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7-03-07 08:06刘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基础知识点

刘锐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脑血管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刘锐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应用在脑血管病科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脑血管病科的36名实习研究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名学生,给予对照组学生常规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学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联合常规授课模式,通过测试和自我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比发现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试卷发现基础知识部分成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学生的团队合作、文献检索、探索创新以及自我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两组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综合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对于脑血管病科临床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文献检索、探索创新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以问题为基础;脑血管病科;研究生;应用探索

脑血管病教学主要涉及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神经显微学以及神经重症等学习内容,具有专业性较强、手术风险较高、并发症较多等特点,研究生临床实习期间主要学习项目为强化基础知识和病历分析两方面。所谓基础教学为将新知识、新概念以及信息路相互融合,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为以引导为主要教学办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解决问题方式将知识点掌握牢固。对于以问题为教学基础现已在国外临床医学教学中大力实施[1],并且教学效果显著,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本次研究主要为今后我国脑血管病科临床教学改进提供有利证据和参考。现将报告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脑血管病科的36名实习研究生,参与标准:本科以上学历,无临床经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名,实验组中男生11名,女生7名,年龄为25~28岁;对照组中男生10名,女生8名,年龄为26~30岁,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学生传统基础教学模式,教师采用主动授课方式,讲述相关疾病的概念、致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办法等系统化流程。

给予实验组学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师以病历分析形式将相关疾病的一系列知识讲述给学生,间接提升学生退知识的创新和探知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延展和深化。且教师应根根据学生的知识点薄弱地方针对性提问,并根据授课顺序为学生设置预习内容和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设置突破性问题[2]。教师应根据教育修改教材和参考书推荐给学生,且学生应在学习的同时总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疑问。带教教师应将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组间学习小组,选取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为每组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分享资料、讨论问题、总结结论,且教师应根据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不足进行总结,重新制定学习方案和交替小组学院。

1.3 评估教学效果

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阶段性学习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考试问卷,采用问卷分值为百分制,主要考评学习内容为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两部分。将问卷设置为无意义0级、不确定1级以及有意义2级这3项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计算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测评考试成绩对比

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基础知识部分得分情况,发现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分析部分得分实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测评考试成绩对比(±s)

表1 两组学生测评考试成绩对比(±s)

组别 例数 基础知识 病例分析实验组 18 80.2±5.62 82.1±6.02对照组 18 78.9±4.58 73.2±5.92 t - 2.374 2.719 P - >0.05 <0.05

2.2 两组学生团队合作、文献检索、探索创新、语言表达、综合分析能力对比

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团队合作、文献检索、探索创新、语言表达、综合分析能力发现,除语言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外实验组学生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团队合作、文件检索、探索创新、语言表达、综合分析能力对比(±s)

表2 两组学生团队合作、文件检索、探索创新、语言表达、综合分析能力对比(±s)

组别 团队合作 文件检索 探索创新 语言表达 综合分析实验组 1.64±0.31 1.76±0.53 1.49±0.54 1.07±0.72 1.53±0.39对照组 1.02±0.62 1.05±0.85 1.09±0.64 0.93±0.91 1.41±0.49 t 0.271 0.302 2.474 3.282 2.895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血管病科广泛评论和治疗学习知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病,通过临床治疗统计发现,此类病除原发性病之外儿童发病较少,但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相对较高,经临床研究发现此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较重,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不可逆的后遗症,甚至死亡[3]。传统检查方式为采用患者主诉方式而现代化检查方式采用主诉、临床表现、体征、造影、磁共振等联合检查,准确无误的确诊患者疾病。临床治疗手段主要为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这3项。因为其知识点和应用相对较难和精细化,导致带教导师对研究生的基础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以及学生对住院病历的分析有对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作用,而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等优点,可针对于学生不足进行分析,并并根据学习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强化。通过教师提问,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寻找知识点和检索资料的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4-6]:(1)通过解决学生学习知识不足为重点,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延伸探索的能力;(2)协助学生文献检索以及搜寻答案的能力,强化知识点记忆,提高学习效果;(3)通过系列教学模式,使学生建立独立思维和发现不足提出问题能力;(4)协助学生多知识点融合,以及综合知识延伸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

通过实施以提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缺点:(1)研究生临床经验浅薄,但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高;(2)研究生对与患者沟通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和问话技巧较差,无法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疾病表现和发病原因。带教教师应挑选病情较轻,意识和表达明确的患者给予学生实践,根据实践中的不足进行纠正,并且带教老师应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后加强学生实践的难度,进行能力提升训练[7-8]。

通过回顾本次研究数据发现,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应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举一反三”和“能力延伸”能力,对于脑血管病教学有提升教学质量和评价的重要意义。

[1]张谦,王嵘,张岩,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脑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87-89.

[2]冯金洲,白定群,余刚,等. SP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3):86-88.

[3]张彤,赵性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留学生脑血管疾病教学中的探讨[J].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5):450-452.

[4]徐伦山,贺绪智.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在神经外科本科学历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131-2133.

[5]郭丹,黄佳祎,孙治君,等. PBL在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62-66.

[6]叶志香. 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8(19):1773-1774.

[7]纪延伟,胡浩然,张建斌,等. 提高神经外科实习带教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师杂志,2014,16(z2):190-191.

[8]肖顺武. 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92-93.

医学论文中名词术语的运用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Clinical Teaching

LIU Rui Cerebrovascular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he value of application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teaching.Methods36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ternship graduates were selected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2015 January 2016,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18 students, stud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problem based teaching mode and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 through the test and self evaluation form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atients.Results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sco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review papers foun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sic knowledge scores (P > 0.05), but the comparison of students' teamwork, literature retrieval,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self evalu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P > 0.05).ConclusionThe problem based learning model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epartment clinical teach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teamwork, literature retrieval, explore innovation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problem base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epartment; graduate students; application to explore

G642

A

1674-9308(2017)01-003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1.018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基础知识点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