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2017-03-07 08:06郑媛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机例数

郑媛媛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郑媛媛

目的深入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序贯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氧合等血气指标,提高气管插管呼吸机撤机成功率。方法收集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RDS早产儿80例,经医治方案的差异性分为A组(BiPAP治疗)、B组[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医治]各4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动脉血气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医治早产RDS的效果确切,待气管插管呼吸机撤除后,可优先选取该模式,此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属于无创正压通气的特殊模式,以往常用于呼吸机撤离后的治疗。该模式主要优势是其可允许自主呼吸存在,且机械呼吸的频率和自主呼吸的频率相同[1]。在不影响患儿自主呼吸的前提下,可将患儿呼吸与呼吸机互相连接,被视为自主呼吸最佳的延展。为研究BiPAP的临床疗效,针对性地选取本院8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将研究结果阐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80例RDS早产儿均是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儿;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40例)、B组(40例);入选对象男女比值46∶34,胎龄为28~36周,所有患儿均与《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要求相吻合;经统计学分析,A组、B组患儿的胎龄以及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研究中。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2]:胎龄为28~36周;经X线检查均为RDS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3]:严重先天畸形患儿;早发型脓毒症患儿;患有严重颅内出血者;行呼吸支持治疗但未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

1.3 治疗方案

A组:BiPAP医治。选用Infant Flow SiPAPTM型号的呼吸机,选取合理的鼻塞,后采取鼻塞密闭环路方式,将Infant Flow System发生器逐次固定,确保鼻部的密闭性。可将呼吸机的模式更换到Biphasic模式,参数调整:呼吸末正压(PEEP)控制在4~6 cmH2O,取8~10 cmH2O作为吸气峰压值(PIP),氧浓度(FiO2)调整在30%~40%,而氧流量(Flow)控制在6~8 L/min,取0.3~0.5 s作为最佳吸气时间(Ti),呼吸频率(RR)设定在15~30次/min。

B组:CPAP治疗。采用ARABELLA CPAP 型号的呼吸机,选取双鼻塞方式通气,给予患儿合理的鼻塞,避免造成鼻部漏气。初调参数:PEEP取控制在4~6 cmH2O,而FiO2、Flow与A组参数一致。

完成以上初次参数调整后,可根据患儿的临床体征以及血气结果将呼吸机参数再次做合理调整,取90%~92%作为动脉血氧饱和度参数值(SaO2),而PO2应控制在50~80 mmHg,可选取40~50 mmHg作为PCO2值。

1.4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3 h、12 h的血气分析值予以分析;同时将患儿住院时间、死亡例数、呼吸机累计时间值、拔管失败例数、并发症发生率详细地统计在案以作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统计数据信息,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脉血气分析对比

两组患儿于治疗前的PO2、PCO2、Sa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A组的3 h、12 h的PO2、PCO2、SaO2均优于B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疗效对比

统计可知,A组患儿拔管失败、呼吸累计时间、住院时间、死亡例数等指标均低于B组,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对比结果(±s)

表1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对比结果(±s)

指标 A组(n=40) B组(n=40) t P PO2(mmHg)拔管前 7.31±0.42 7.45±0.11 2.641 5 0.071 0通气3 h 7.33±0.01 7.21±0.15 5.919 2 <0.000 1通气12 h 7.34±0.02 7.11±0.80 6.331 2 <0.000 1 PCO2(mmHg)拔管前 65.21±2.13 66.17±1.72 1.873 5 0.065 0通气3 h 36.55±3.71 54.5±7.62 2.994 1 0.042 0通气12 h 64.51±6.25 50.14±6.79 5.415 3 0.025 0 SaO2(%)拔管前 91.23±1.12 90.04±1.84 0.754 1 0.310 2通气3 h 91.54±2.16 88.45±2.13 0.991 5 0.033 7通气12 h 94.16±1.24 89.15±2.31 1.121 1 0.027 4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s),%]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s),%]

组别 例数 拔管失败(%) 呼吸累计时间 住院时间 死亡例数(%)A组 40 2(5.0) 90.5±14.3 36.2±6.1 0(0.0)B组 40 6(15.0) 119.8±29.2 43.8±7.2 4(10.0)χ2/t - 2.222 0 5.699 4 5.093 6 65.454 5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RDS是因肺部器官发育未成熟,且由肺表面活动物质(PS)缺乏而产生的肺泡萎缩情况,继而可致使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内通气以及换气功能无法满足机体所需[4-5],加之二氧化碳潴留使早产儿的死亡率大大增高,故对患儿行相关通气治疗尤为重要。

本组研究,A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均优于B组,提示BiPAP治疗早产儿RDS,可改善患儿肺通气,提高其氧合功能。BiPAP属于一种无创通气模式,其主要是在压力支持(PSV)/压力控制(PCV)再与自主呼吸情况下的PEEP相结合[6]。PSV可将潮气量增加,显著减少呼吸机做功情况,使通气血流比改善;而PEEP能够保持肺泡呈正压情况[7-8],并能将其通气量增加;同时保证肺部气体较为均一,使肺泡有序扩张,改善肺泡的通气情况和氧合能力。故在其前者的功能上又具有CPAP的功能,其具有无创伤性,且又具备机械通气的优势,可极大地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率,继而降低VAP并发症发生率。另外还可作为有创通气和吸氧的过渡治疗,有利于提高气管插管撤机成功率[9]。

综上所述,RDS早产儿经BiPAP治疗较CPAP效果更佳,可改善氧合情况,降低死亡率。

[1]代玉静,苏艳霞,佟丽.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1):56-58.

[2]车伟坤,凌卫滨,葛书霞,等.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16,38(8):1179-1181.

[3]刘新华,吴乃许,陆少锋,等.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PS在早产儿RDS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96-98.

[4]刘大鹏,周炎娟,范甜,等.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3):48-49.

[5]吴杰斌,周彬,蒋红侠,等.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2):2280-2283.

[6]戴立英,张健,王琍琍.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儿科杂志,2014,32(8):732-735.

[7]陈信,潘家华. 无创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11):1177-1182.

[8]张卫星,员丽,秦珂君.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316-4319.

[9]朱尚品.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对比[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141-142.

Efficacy of Sequential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ZHENG Yuanyuan Pediatrics Department, Hami Central Hospital of Xinjiang, Hami Xinjiang 839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ouble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 sequential used in premature infan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Methods8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DS collected in Hami Center Hospital of Xinjiang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6 were treated by different schemes,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 (BiPAP treatment), B group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treatment, 40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reatment.ResultsA group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efficacy and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better than B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BiPAP treatment of preterm RDS is effective for removal of ventilator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the priority selection of the model,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of treatmen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remature infant; treatment;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 (BiPAP);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R722.6

A

1674-9308(2017)01-0118-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1.069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儿科,新疆 哈密 839000

猜你喜欢
早产儿呼吸机例数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